隔药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48例*

2018-01-18 15:30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粉膝骨性关节炎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形成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患者常自述膝关节疼痛,有弹响、活动障碍,以及关节变形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年龄、性别、职业、代谢、损伤、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我国人群中KOA患病率为9.56 %,症状多出现在40岁以上者,60岁以上者达78.5 %,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KOA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以阳虚寒凝型好发频率最高。笔者采用隔药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均来自2017年7月12日~2017年8月20日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其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36岁~71岁,平均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双膝或单膝)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退变。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阳虚寒凝型诊断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

2 治疗方法

2.1 材 料

①制备膝关节隔药姜灸药粉,药粉由本科室自制,主要成分为桂枝、肉桂、威灵仙、豨莶草、海风藤、牛膝、丁香、附子等,超微粉碎,过100目筛,每次使用5 g。②制备姜泥,选取生姜3 000 g~4 000 g洗净,用粉碎机打成碎末以后用纱布滤去姜汁,制成干湿度适宜的姜泥以备用。③制备艾柱,使用中国南阳绿莹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清艾绒,搓成圆柱状艾炷以备用。④备用宽度为5.5 cm,厚度为1.8 mm的胶带一个,普通2寸毛刷一支,干净毛巾一条。⑤制备膝关节隔药姜灸盒,选用5 L 75 %医用酒精空桶,用剪刀剪成留有四面的长方体,高约5 cm,灸盒接触膝关节一面制作成弧形以备便于卡住膝关节上下方。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裸露双膝关节,术者将膝关节隔药姜灸盒分别放在双膝关节上,用备好的胶带将其固定在患者双膝关节上。用毛刷将药泥均匀地涂于双膝关节皮肤表面,范围以盖住整个膝关节前面部分为最佳。将备好的姜泥放置在灸盒内,高约5 cm,并塑成沿经络循行方向的凹槽型,将备好的艾炷平放在姜泥上面,每个膝关节各放置两炷,用线香将艾炷点燃,待第1炷燃尽时,方可更换第2炷,共施2炷。整个膝关节灸过程约耗时1.5 h。待第2炷燃尽后,取下灸盒,用干净毛巾擦净即可。嘱患者灸后12 h内膝关节不要接触水,避风寒,忌生冷食物,避免爬山等剧烈运动,注意休息。每次治疗结束后休息6 d,再进行下一次治疗,连续治疗5次,治疗5次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判定。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完全,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计18例;显效: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显著减轻,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改善,计19例;有效: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减轻,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计8例;无效:疼痛、肿胀无减轻,关节功能无改善,计3例。总有效率93.75 %。

4 体 会

膝骨性关节炎是针灸科及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以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认识尚不完全明确。Chen C P C等专家认为[3],本病多由于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应力发生改变,导致软骨细胞的破坏,促进了蛋白多糖和胶质的分解,造成的关节的渐进性的退变。临床治疗一般多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来抑制膝关节的置换,由于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疗效不稳定,以上方法并不被大多数患者接受。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痿症”“骨痹”等范畴,中医病名为“膝痹”“鹤膝风”“历节风”等。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多由于肝肾亏虚,风寒湿气侵袭关节或筋脉,致经脉痹阻,关节或筋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其关键病机为阳虚导致气血不能濡养肌肤,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中医临床多采用针刺、艾灸、温针灸及中药疗法等来治疗。考虑到部分患者对针刺的畏惧,以及艾灸、中药疗法的单一性,疗效时有不稳定,本方法在传统疗法上积极创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灸药优势,针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隔药姜灸。本科室自制的膝关节隔药姜灸药粉是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临床观察显示,该方对阳虚寒凝型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除此之外,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及多种挥发油,在艾灸热力作用下,能与药粉一同渗透至整个膝关节,改善膝关节周围环境的新陈代谢,提高膝关节对其刺激性增生的耐受性,从而改善活动功能。通过隔药姜灸疗法,可对患部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的作用。灸药结合,使药效发挥充分,直达病所。本疗法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同时对局部及整体进行治疗,便于长期使用及推广。但由于临床数据太少,该法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药粉膝骨性关节炎
双螺杆挤压温度对山药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痛敏点特征与规律的动态临床观察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巧称质量
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