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家程价三传略*

2018-01-18 20:08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谢 敬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卫生局收集整理天津名老中医经验,汇编为《津门医粹》,“一部分名老中医后无传人,材料散失,无从整理,特附录名单于书后”[1],程价三便是其中之一。现据天津中医药大学馆藏程价三稿本《价三六十自述》和《易氏医案浅注》以及档案史料,钩沉而见其生平传略和学术思想。

少年家贫,弃儒学医

程价三(1891-约1963年),又名介三,生于山东禹城县城西大程庄。程家是中医家传,此时已达六世,幼年体弱的程价三幸未夭折,皆因父母通医而能自疗也。婴幼儿时期,程价三先得惊风症,父母用艾火灸头项,所以头上有火伤一块,好像僧人受戒一般;后天花、痘疹一齐生过,因父母看护得法,死里逃生,亦未落残疾。

大程庄又名伊洛渊源乡。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讲学伊洛之间,其学被称为“伊洛之学”。程氏宗族乃二程后裔,父母希望以儒学传家,故程价三4岁入塾,从舅父王大智先生开蒙。聪明颖悟的程价三一日念到《诗经·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之语,遂问作何讲解。先生云,泰山是五岳之长,在山东泰安;“岩岩”,高而壮观之象也。古往今来,描写泰山雄浑博大气象的诗文多如恒河之沙,而此语却最为传神[2]。于是心中向往,种上登泰山之念。后读《论语》而知孝悌之道,在程氏家祠内见到康熙皇帝御赐匾额“学达性天”,大门立匾额“伊洛渊源祠”;又值祖父、伯父续修《程氏族谱》成,因请戏班贺于家祠,凡县内缙绅商贾及邻县士庶众人,齐集大程庄。童年的程价三颇有感触,立志日后再续修家谱。

少年之时,程价三也有顽劣之时,某日于众人之前受到舅母恶语斥责。这次教训深深印入程价三脑海,令其终身不忘而立志修身,读书习字愈发刻苦发奋。好写大字,无钱买纸笔,仿欧阳修“画荻教子”之意,在地上用柴棍写字,尤喜下雪之日。12岁读《礼记》,因父母有病,随社祭乡人步行远赴泰安,登泰山进香,为父母祈福,得见名人古迹和山川之美,亦了幼时之愿。

然而因读书刻苦,勤思强记,用脑过多,加之远行泰山往返风餐露宿,得脑贫血病。因家贫又有贫血病,最终13岁的程价三不得不辍学。父母欲令学医,不只治己,而且济人,遂入本邑田庄济生堂药铺,从田振麟(字兴伯)先生学妇科,有8年之久。此时程价三于儒家“六经”已有根柢,而读书之志、求学之心更切。在药铺除从田振麟师读医书、习字之外,又从李文蔚(字炳臣)先生学画3年之久,得其画中妙意,尤好画蝴蝶。

后偶然因老师赴济南办事未归,初次与人诊病,痊愈患者。于是17岁便在济生堂药铺正式代理诊务,白天配药,夜间读书。几年之间,将《伤寒论》、《本草原始》、《本草从新》、《本草纲目》等书读过一遍。又习字善文书,医事、文事皆兢兢业业,受到老师和乡邻信任。20岁与李淑媛结婚,岳丈李明春公慧眼识珠,赞其“家贫志不贫,程氏家教,道义可风”。婚后更志存高远,埋头苦学,读医书渐知古圣者著书立说之苦心、济世救人之恳切。

民国草创,社会不稳,田振麟担任自治局主任,因意外摊上人命官司,家道中落。程价三四处奔波半年之久以图救护,事虽平息,但济生堂药铺难以维持。程价三只好转到颜庄同济堂药店,从赵廷(字锡鬯)先生学针灸。赵廷忠厚仁德,程价三得其医业固然不少,得其待人信实更多。

悬壶津门,热心公益

少年的程价三曾从蒙师王大智好友、本邑庠生高金都先生读《易经》,甚得老师器重。二师闲谈,言以价三之资质,将来可到天津、北京做大事。暗示之法重且要焉,旁听的程价三遂对京津心向往之。恰值好友马金鉴(字子铭)在津教读,24岁的程价三遂到津投奔,先后在天津明义堂药铺、理仁堂公所应诊。1917年8月,在天津警察厅考取第四名医士,正式悬壶应诊。适值天津大水,到灾区施诊舍药,于是成立施诊舍药会,为灾民服务。之后不久,年近而立的程价三在天津开设自己的诊所,贫者诊费减收。

1919年因河北省旱灾严重,赤地千里,天津南开设为灾民区。程价三与卜喜愚先生发起施诊放赈,在河东为灾民支搭窝铺。此时,与捐物救灾的王春圃先生结识。是年天津政府招考针灸医士,程价三报名投考,以第二名录取,心中更是感激赵廷传授针灸之功。

自此之后,程价三悬壶津门30余年,每遇天灾流行之际,辄与医家王趾周、张相臣、李琴盦及商界王春圃先生等联络,奔走呼号,施诊舍药。1939年7月,天津水灾,市区北马路以南沦为泽国,霍乱、伤寒、痢疾流行,死伤人数不可胜计。程价三一家搬到王趾周老师家避难。身为灾民的程价三依旧到灾区施诊舍药,昼夜忙碌;药物由王趾周、宋则久等人筹资,救济灾民无数,天津警察厅长送“胞与为怀”匾额一方。

据天津市档案馆1948年档案“为准予筹组天津施诊舍药会事致程价三批示”(档号:401206800-J0025- 3- 005088- 014),程价三的“施诊舍药会”一直作为公益性民间组织而积极活动,国民政府迫于形势,此时终于予以承认。1948年春,国共战场形势大逆转,东北大批难民和学生涌入京津等地。此时天津“天花不断出现,各种传染病也层出不穷,本市春季防疫工作因为经费无着,至今还毫无音讯”,市政府虽然对防疫工作十分重视,但是负担能力有限,增加经费的困难也太多。自夏季防疫工作开展以来,“遭遇的最大困难是各地逃亡来津难民过于众多,防疫组织已有不暇分配之势。目前工作只能着重于各桥及车站等重要地点,各住室区尚未能普遍展开,故对各难民收容所及贫民住区更有鞭长莫及之感。”[3]故在短时间内,天津市警察厅、社会局、卫生局、市政府先后批示,承认了“施诊舍药会”的合法地位,但并无药品和财力的支持,依旧是程价三四方筹集,义务施诊舍药,家无余财而无憾。

笃信基督,兼习西医

少年时因顽劣受辱于舅母的教训让程价三终身不忘而立志修身,一直以《朱子治家格言》中“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之句而为座右铭,并在16岁时入理教。理教创始者是明末山东即墨人杨泽,起初是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结社。至同治光绪年间,以“克己修身,戒烟(毒)戒酒”为准则,逐渐得到政府默许[4]。程价三在津诊余之暇,研究道理,对于理教颇有心得。

28岁时因在中华基督教会窦英堂母子捐建的义学助教,程价三逐渐接受教义,信仰耶稣基督;又因为灾民施诊舍药,得到各方赞许,但觉卫生防疫,西医有其所长,遂有意学西医,而无机会。故至郊外恳切祈祷数月,偶遇每日在郊外锻炼身体的王趾周,遂入其门下,研习西医5年之久。王趾周号爱苦居士,毕业于丁福保创办的“中西医学研究会新医学讲习社”[5],致力于中西会通而创办中西医学校(中西医学传习所)。

从王趾周学习西医,老师不仅不收学费,还经常接济。程价三也是知恩图报,与董焕之一起抄录整理老师著作,先后将王趾周所著《国医伤寒新解》和《传染病中西汇通三种》刊印出版[6],并为老师修《王氏家谱》,一生尊师重道。

但因学西医与信仰耶稣,遭同行与世人轻视。程价三诊务减少,生活窘迫。然读书抄讲义,恳切祈祷,其志愈笃。即使遭到同行排挤,亦未懈志,逐渐渡过难关;而至庆云传道,处理教会纠纷与矛盾,代人受过遭遇奇窘,信仰耶稣愈加诚恳,整顿耶稣教会,终于得到大家的理解与信任。

1925年国民军占领天津,直军大败。天津商会宋则久组织善后医院,救济伤兵,请耶稣教会辅助治疗。已从中西医学校毕业的程价三于是到天津直军善后医院服务,担任医务主任,后又被陆军司令张之江(字紫珉)邀请到天津兵站医院,进而到北京南苑后方总医院,又随军到张家口陆军医院。在张家口察哈尔陆军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因医术高超兼第一院长。

1928年,年近不惑的程价三回到天津,在天津河东郭家庄程氏医寓,主治内外两科,内科用中医,外科用西医。研究臌症、噎食、干痨三大证,已有10年功夫,颇有心得。而于产科,亦有所研究,著有《产科常识》,时中西医书对于产前、产后之处理,并临产手术详且备言,但对于胎教尚未言之,“统观此编(《产科常识》),重在胎教,此编诚为补妊娠产科摄生法之不足”[7]。

每安息日(礼拜六)除有急诊,则休息一日。诊务之余,依旧读书、习字、学画、悟道,并练习左手写字。对于医学与宗教,无不潜心研究,而求其实用。行医道,而不被医书所拘束;信宗教,而不被宗教所迷信。利用医书之法而济人,利用宗教之法而救世。

孝悌存心,修谱助学

1931年,程价三加入从北京传入天津的万国道德会,在会中习人道,洞悉人情。于困苦艰难中,著《汉药旧戏大观》,自序曰:“近因欧风东来,医学随之一变,好像一台戏,以致中医受了无形打击。于是鄙人本中医数千年历史,汉药几百世经验,病名寒热虚实,药性反和畏恶,以中国旧戏布置之法而编成者,定名曰《汉药旧戏大观》。”“虽不能写尽人情,可以说世事大概。”[8]刊印分增亲友,实是借汉药之口抒己之怀。后又将山东堂邑乞丐武训兴学事迹,汇成《武训全传》出版[9]。

远因7岁时于家祠见族谱续修盛况,近因万国道德会昌明孝道。程价三遂与父母商议,独资续修出版《程氏族谱》,分送本族。族谱历近两年而修成,当时名流如徐世昌、曹锟、宋哲元、孔德成、王揖唐、吴子玉、韩复榘诸人,及万国道德会、耶稣会、佛教会皆作序文赞言。

天津沦陷期间,程价三一直潜心问己,闭门著书,消遣岁月。1943年12月,程价三将诊所二间捐出,为临时学址,创办民德第九补习学校,后又成立万国道德会演讲社,附设识字班。天津光复,万国道德会演讲社在国民政府教育局备案,识字班成年、幼年前后共计16班。1947年医界同仁公选程价三为中医学会监事、中医师公会理事。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张殿举等创办天津市中医专科学校,程价三又为学校董事。天津解放之后,程价三又将民德第九补习学校于人民政府重登记。

著述颇丰,惜多散佚

1949年5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卫生局登记医事人员,程价三“中医检核、西医甄训”完全及格,得到中医、西医两份执照。新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更让程价三备受鼓舞。天津市卫生局协助各区陆续组建联合诊所,逐步开始应诊,程价三在天津市河东区郭庄子门诊部(工农联合诊所)工作。

程价三勤于著述,花甲之年作《价三六十自述》,回顾之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变化。编著有《广瘟疫论浅注》、《产保浅注》、《医学三字经集注》、《痘疹辑要补正》、《医学须知》、《医学辑要》、《治病要方》、《医学杂记》以及《大同篇注解》等传道之书和各姓族谱多部,惜多散佚,仅存稿本《程价三六十自述》、《易氏医案浅注》及自刻本《产科常识》。

《产科常识》多论胎教,现从《易氏医案浅注》之中,尚可管窥程氏学术特色。

程氏学术特色

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自然灾害多发,全市人民浮肿病增多,医界压力较大。程价三响应中医政策,挖掘祖国遗产,又值三年困难时期,于是撰《易氏医案浅注》。《易氏医案》18则,所用药物极其平常而能治大病慢病。只要辨证准确,慢病亦可快治,若既能治好病,又能在艰苦时期节约用药,则一举两得,程价三遂以多年中西结合施诊舍药而熟悉价廉药物的经验,“以少花钱不花钱能起死回生为中心工作”,细读《易氏医案》,详阅药方,体会医家先贤立法立方之苦心,为之浅注发挥。

1.中西合照而辨证

从脾胃论治是《易氏医案》的一大特色。程价三于臌症、噎食、干痨三大证颇有心得,自制“胃病中和汤”一方,主治胃口胀疼、吐酸水、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大便黑色干燥、小便赤、经医院检查确定为胃溃疡者。“本仲景先师说,病在上焦,药宜缓下之理。又据临床经验,治胃病药宜多次服之。胃病证明是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症,顾名思义,既说是溃疡,定是外科,不用大寒大热之药,总宜平性中和之品。胃中有疮、十二指肠有疮,不化脓、不出血的阶段,就是胀疼吞酸、咧心;至于溃破,大便黑色、吐脓吐血。所以用药根据患者脏腑虚实,以中和为本,以胃病为标,随时随地、随虚随实加减,所以收效甚妙。”[10]30可见程氏既能领悟古训,又能中西学说参照而辨证,以新旧学说而解释。

2.善医者不在药而在理

《易氏医案》治“妇人倦怠不食,不孕”一案,易氏重视调气开郁,强调“人之一身有气有血,气血调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11]。程氏又有发挥,“男子以气为主,治病以活血;女子以血为主,治病在调气。因为女子好生气,肝多郁;男子好用心,肾多亏。 然血症不在男女,只要认定是在血分,不可拘泥,予往往以治妇科之方与理而治男子,异常生效”。这正是程氏所论的“善医者不在药而在理”,辨证准确,慢病亦可快治。

3.用药简便廉效

程价三多年施诊舍药,熟悉价廉药物。其所制之“胃病中和汤”,本有当归、茯苓二味,因当归、茯苓缺少,改“胃病中和汤”方为:地丁三分,蒲公英三分,海螵蛸三分,牡蛎三分,陈皮三分,佩兰三分,山药三分,芡实三分,没药二分,粉甘草二分。

治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此方与原方效力相同。“用地丁、公英败其毒,海蛸、牡蛎和其胃,因有钙质和酸,陈皮、佩兰补气化痰,山药、芡实健脾助胃,没药、粉甘草止疼解毒,皆属平性,毫无刺激,是乃中和,五脏各安其位、六腑各得其育”[10]40。所用皆平常药品,所生效力却颇佳。

结 语

程价三由读儒书而学医道,中西兼通,一生施诊舍药,医德高尚。研究道德,信仰耶稣,孝悌存心,与人为善。友人刘玉璞对程价三如此评价,“不独是医学界之良者,又为礼教中之功臣,甚得吾儒修省功夫与忠恕薪传”,非过誉也。

猜你喜欢
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战“疫”必胜!
《天津诗人》征订启事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雾霾来袭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