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魏氏梭菌病防治

2018-01-18 23:05周升绪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魏氏梭芽胞菌体

周升绪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魏氏梭菌病本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动物均有易感性,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或伤口,粪便污染的病原在传播方面起主要作用。本病主要传染原是患病动物和带菌者及排泄物,病原菌自消化道或伤口侵入机体,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强烈的α毒素,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每年都有大量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如牛肠炎、仔猪坏死性肠炎、兔子肠炎等。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症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魏氏梭菌病是魏氏梭菌感染引起动物的肠毒血症,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以急性死亡、急性下痢、排深褐色黏性粪便为特征,发病急,死亡速度非常快,死亡率高。毛皮动物其感染的血清型主要为A型魏氏梭菌,感染发病急,超急性和急性死亡,如水貂、狐狸、貉子、兔都易感。

1 病原特征

魏氏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较大,大小为 (0.9-1.3)×(3.0-5.0)nm,一般条件不形成芽胞,在无糖培养基上利于芽胞形成,芽胞大而卵圆,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使菌体膨胀,当芽孢位于中央且比菌体大时,菌体呈梭状。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若加葡萄糖、血液生长更好。菌落多为圆形、光滑、隆起、灰白色的圆屋顶样,也可形成圆盘形、边缘成锯齿状、表面有辐射状条纹的大菌落。厌氧肉肝汤中培养,呈均匀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抵抗力与一般病原菌相似。繁殖体对不良环境和消毒剂敏感。但内生的芽胞对干燥、热、辐射、消毒剂具有抵抗力。致病力根据此菌产生的外毒素种类,可将其分为A、B、C、D和E5个毒素型。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外毒素和酶,A型最为常见,常引起胃肠炎型中毒。

2 病因

2.1 外源性感染

是指动物性饲料腐败变质,污染魏氏梭菌,大量繁殖后产生的毒素。例如饲料熟制后在较高温度堆放在阴凉处或冷库内,适合魏氏梭菌繁殖条件,动物食入后会导致动物急性死亡或者拉稀粪死亡。

2.2 内源性感染

多数是由于饲料成分和生活环境骤变及气候和噪音或者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造成动物肠道菌群紊乱,魏氏梭菌大量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病例

个别急性死亡的动物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即突然死亡,个别出现口流血水;大部分病例口吐白沫,卧笼哀鸣,肚腹鼓胀,后肢麻痹,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角弓反张。

3.2 痢疾型

最初表现是饲料减少,甚至不食,初期粪便无异常,后来排黄色软粪,逐渐成为稀薄,有的有白色脓样、黄绿色、粉红色粪便,后期排出煤焦油样粪便,最终治疗无效死亡。

3.3 慢性病例

初期排稀软粪便,后期剧烈腹泻,粪便恶臭呈深褐色,患病动物被毛粗乱无光泽,渐进性消瘦。

4 病理变化

胃肠鼓气,胃肠黏膜出血、肿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肺淤血发暗或者边缘出血,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膀胱积尿;慢性病例肝脏脂肪变性呈土黄色,脾脏淤血肿大,有黑色出血点,肾脏肿大淤血,有的出现脂肪变性呈土黄色,有出血点,心脏血管怒张呈树枝样,胃肠内充满大量黑色内容物,胃肠黏膜溃疡,血凝不良。

5 疾病诊断

为做好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免误诊,应进行实验室诊断。从初诊疑似患魏氏梭菌病动物取其肝脏或者肠系膜淋巴结做组织革兰氏染色凃片镜检,观察有无魏氏梭菌,最好从肝脏或者肠系膜淋巴结培养分离到魏氏梭菌即可确诊。

6 疾病防治

不新鲜或贮存时间较长的动物性饲料不能生喂,刚熟制的饲料不能大量长期堆放,务必要及时摊凉,发病时全群应在新鲜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等以便吸附毒素,促进毒素排出体外,平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类用来调理肠道正常菌群,治疗时可用复方新诺明,硫酸黏杆菌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最好做药敏试验,筛选最佳药物。

猜你喜欢
魏氏梭芽胞菌体
东北虎魏氏梭菌感染诊治一例
单细胞分析研究二氧化氯对杀蚊细菌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芽胞的影响
菌体蛋白精养花鲢高产技术探析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高压热杀菌技术灭活细菌芽胞机理研究进展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基于PubMLST数据库分析蜡样芽胞杆菌群的遗传学
土大黄内生真菌L10的培养条件优化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
菌体蛋白水解液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