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美国白蛾的发生分布特点及防治方法

2018-01-18 07:19孙新杰徐红彦
现代园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疫点白蛾虫口

张 莹,孙新杰,徐红彦,刘 兴

(1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林业技术推广站 473000;2南阳市森防站;3南阳市林业局)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鳞翅翅目灯蛾科,2015年传入南阳市,1年发生3代,危害多种树木和作物,繁殖量大、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林木生长和生态环境。笔者详细研究了美国白蛾在南阳市的发生分布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方法。

1 南阳市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

2015年秋美国白蛾传入南阳市,1年发生3代,以蛹在浅土层内、墙缝和枯枝落叶层中越冬。适应性强、繁殖量大、传播速度快、受害寄主种类多,危害严重。每年越冬蛹4月中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中旬~8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期为8月下旬~9月底,1~4龄幼虫常吐丝结网在其中食叶,特征非常明显。成虫常夜间活动,趋光、趋异味性强,羽化后即交尾产卵,卵期5~10天,幼虫期 30~40天,共 6~7龄。

2 发生分布特点

2.1 跳跃式传播,发生区距离远,互不相连

2015年南阳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相互连接的疫点有2个,南阳市方城县小史店镇和方城县博望镇、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及宛城区红泥湾镇三交界处,这2个疫点互不相连,相距超过50km;2017年春天又在唐河县与湖北省接壤的4个乡镇发现了美国白蛾,这个疫点距离以上2个疫点相距近100km;2017年秋季又首次在桐柏县东部与安徽交界处的5个乡镇发现美国白蛾,这个疫点与以上几个疫点相距均超过50km。以上数据表明,美国白蛾在南阳市区域呈现跳跃式传播的特点,发生区距离远,互不相连。

2.2 分布零星,虫口密度小

2015年以来,在南阳市共发现美国白蛾4个大的疫点,涉及14个乡镇73个行政村,但在每个疫点内美国白蛾种群分布非常零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所发现的村,每个村平均有虫株只有5株,最多的村,发生虫株也不超过20株,虫株率在1~5‰,并且发现美国白蛾的植株,每株树上大多只有2~3个枝条有危害网幕,虫口密度很小。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发现进入南阳市的美国白蛾是由相邻疫区通过大量的人为、车辆活动分散传播过来的。

3 潜在危险性

南阳市属于亚热带大陆性过渡气侯,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有适宜寄主2000多种,面积90多万hm2,丰富的自然环境、寄主状况是美国白蛾危害暴发的有利条件,尽管目前虫口密度小,发生零星,如果不迅速防治扑灭,5~7年内将会快速扩散至全境,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4 防治技术方法

4.1 物理防治

4.1.1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场所主要为浅土层内、树皮缝、墙缝及枯枝杂草下等处,且化蛹比较集中。在下树化蛹期,组织人工挖蛹,集中销毁。

4.1.2诱杀。在成虫羽化期,设置诱虫灯、性诱捕器诱杀成虫。

4.1.3人工剪网。在幼虫1~4龄网幕期,组织人力剪除网幕及幼虫,集中烧毁。

4.2 药物防治

3龄幼虫前期,利用飞机空中大面积喷洒仿生药剂26%阿维灭幼脲胶悬剂l号500倍液进行防治,地面可用高射程喷药机对虫口密度大、虫龄大的美国白蛾喷洒啶虫脒或高氯进行触杀。

4.3 生物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降低种群数量,放蜂量一般为蜂虫比4∶1左右,放蜂2次,间隔10天左右。或者在卵孵化初期,在林间释放“白僵菌粉炮”,667m2林释放2~3炮,利用白僵菌寄生杀灭幼虫。

猜你喜欢
疫点白蛾虫口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