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肺栓塞介入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分析

2018-01-18 04:10徐洪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肺栓塞常规心理健康

徐洪艳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疾病, 临床可通过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目前治疗肺栓塞多实施介入手术, 但需加强围术期护理, 以改善术后生活质量[1,2]。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对肺栓塞介入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肺栓塞介入术治疗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37例。常规护理组男20例, 女17例;年龄35~76岁, 平均年龄(61.24±7.88)岁。综合护理组男19例, 女18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61.21± 7.63)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常规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加强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并给予吸氧,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监测患者凝血变化。饮食上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食物, 避免高钾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

1.2.2 综合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病房巡视, 主动询问患者感受, 倾听其问题, 根据患者认知情况给予健康教育, 以纠正其错误认知和行为。了解患者家庭情况, 并嘱咐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②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肺栓塞发病知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转归等知识, 强调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和安全性, 并介绍成功的治疗案例或邀请治疗成功者现身说法, 减轻患者思想顾虑, 树立其治疗信心, 使其更好配合介入手术的开展。③病友交流会:术后每周组织1次病友交流会, 患者在交流中互相分享抗病经验和治疗感受, 以减轻其焦虑感和孤独感,增强其社会融入感, 以提高其社会功能。④音乐疗法:指导患者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可通过佩戴耳机和眼罩, 调节到满意音量, 以放松紧张情绪, 在音乐播放结束后休息5 min,每天早晚各1次。⑤术后患肢制动8~12 h, 告知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练习大小便的重要性, 并指导患者开展上述训练,直至患者生活上可自理[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肺栓塞疾病认知、介入治疗认知、治疗配合度, 满分均为100分, 分值越高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满分100分, 每项25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栓塞疾病认知、介入治疗认知、治疗配合度比较 综合护理组患者肺栓塞疾病认知、介入治疗认知、治疗配合度分别为(96.12±0.15)、(95.35±1.53)、(94.12±6.24)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3.14±1.91)、(82.13±2.72)、(82.13±2.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 不满意10例, 满意度为72.97%;综合护理组非常满意24例, 比较满意11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4.59%。综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比较 干预前, 常规护理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为(12.54±1.12)、(13.13±0.71)、(13.14±1.91)、(12.20±0.22)分, 综合护理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为(12.25±1.54)、(13.23±0.21)、(13.48±1.34)、(12.13±0.12)分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 综合护理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为 (22.13±1.21)、(22.82±0.41)、(23.25±1.45)、(22.37±0.21)分, 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17.01±1.26)、(18.55±0.62)、(17.03±1.72)、(17.51±0.51)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治疗肺栓塞多采取溶栓和介入治疗, 虽然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但仍可带来创伤, 引起身心应激反应而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并带来一系列身心变化, 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 因此, 在常规病情监测、饮食护理、休息护理等基础上需辅以其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良应激[4,5]。综合护理的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健康教育等, 并采取音乐疗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加强家庭支持力度, 促使患者明确手术方法、配合要点, 提高手术配合度。同时, 音乐疗法和心理疏导、病友交流会均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其更好认识疾病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6-8], 加速康复进程, 有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中, 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可见, 综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在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干预后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肺栓塞疾病认知、介入治疗认知、治疗配合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栓塞介入术治疗患者效果肯定, 可提升患者肺栓塞疾病认知、介入治疗认知、治疗配合度, 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1] 陈淑玲, 杨文清.对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3):168-169.

[2] 叶静, 孙佳, 许阳子,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合并DVT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3):15-16.

[3] 金杰, 丁文彬, 袁瑞凡.不同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的对比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8):39.

[4] 米玉红, 梁颖, 陆艳辉, 等.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2):52-54.

[5] 宋冬红.肺栓塞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12):2326-2328.

[6] 李妮.手术后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及综合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0, 8(28):14-15.

[7] 刘淑慧, 方善春, 韩荟.护理干预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7):126-127.

[8] 胡彩霞, 吴霞, 张利敏, 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肺栓塞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4):154-155.

猜你喜欢
肺栓塞常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常规之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