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开放式精神病区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18 04:10智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病房

智颖

精神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主要是指患者在个人情感、个人行为、个人心理以及认知状态等方面存在持久性障碍[1]。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以及抑郁症等, 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 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自身的健康带来影响, 也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层面等, 甚至导致患者受到严重的生理伤害, 这样就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讲, 除了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治疗之外, 临床护理工作同样不可缺少。伴随护理医学的发展及人们自身观念的转变, 护理服务的内涵出现了较大变化,护理工作也正面临诸多挑战[3]。对于现代护理工作而言, 不断夯实基础护理, 对护理服务加以改革,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4]。本院针对开放式精神病区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 收到不同的临床反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本院精神科接收诊治的92例开放式精神病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相关分析, 本次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且患者的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癌症患者、无法自主行动患者、意识模糊患者、无家属监管患者。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 各46例。常规组中男25例,女21例, 年龄17~62岁;优质组中男26例, 女20例, 年龄18~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精神状态等, 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 以免患者出现人身意外等。优质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优质护理, 主要方法如下。

1.2.1 加强宣教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各方面宣教,并且摒弃传统、单一的口头宣教方式, 改为口头宣教、书面宣教与信息化宣教相结合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一对一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常识等的讲解, 但是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之上可以选择一些宣教手册、宣教视频等, 这样可以吸引患者的注意力, 让患者能够接受宣教。此外,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健康宣教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宣教路径, 对宣教内容进行排序整理, 以此保证宣教的科学性。

1.2.2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观察与总结, 及时加以把握。在患者不发病时, 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交流, 让患者可以充分信任自己, 并且要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 多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护理人员不得随意斥责患者, 以免患者出现不应有的应激反应等。

1.2.3 环境护理 针对开放式病区, 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营造较为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 进而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对病区的整体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选择暖色调去布置, 并且摆放一些绿色植物等, 可以帮助患者适当放松心情。护理人员可以在墙面张贴知识宣传海报等,并且在病区设置报刊阅读区等, 满足患者及探视家属的相关需求。

1.2.4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安排日常生活, 让其多参与一些活动等, 也可以让患者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劳动,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生活中的安全护理, 将可能伤害患者的锐器等收起, 并且定期检查患者是否私藏锐器等[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之后的护理情况, 包括患者主动服药、自主活动例数, 并予以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组患者主动服药率为91.30%(42/46), 高于常规组的 67.39%(31/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26,P<0.05);优质组患者自主活动率为93.48%(43/46), 高于常规组的63.04%(29/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22,P<0.05)。

3 讨论

开放式精神病区的患者为精神障碍疾病, 患者的护理工作内容较多, 护理人员压力较大, 所以很有可能出现护患纠纷等, 而常规护理又无法保证患者护理的针对性[6]。因此,选择科学的护理方案十分关键。本院在开放式精神病区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选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该护理方案是临床护理医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护理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就在于护理人员全面履行个人职责, 为患者提供更为强化的基础护理与专业程度更高的临床护理服务, 加强对患者病情等方面的观察, 并且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与重点, 并且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与医患配合, 进而为患者康复提供科学指导[7-18]。本院护理人员在优质护理当中从患者基本护理需求出发, 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环境与生活护理、各方面宣教等, 进而确保患者护理的全面性。在本次研究当中,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案护理, 结果显示, 优质组患者主动服药率为91.30%(42/46),高于常规组的67.39%(31/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6,P<0.05);优质组患者自主活动率为93.48%(43/46), 高于常规组的63.04%(29/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22,P<0.05)。充分印证了优质护理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 针对开放式精神病区所收治的患者护理方式选择来讲,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较好, 患者各方面的护理情况可以得到较好改善, 护理整体效果较好, 该护理方案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1] 赵串串.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与成效.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16):184-185.

[2] 梁仕兰.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的结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2, 9(23):47.

[3] 王莉, 赵淑宜.床位责任制护理在精神科开放病区优质服务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2):120-121.

[4] 李天萍, 彭芙蓉, 庞蓉.开放式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做法与效果.全科护理, 2012, 10(9):836-837.

[5] 杨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开放式精神病区中的应用效果.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3):223-224.

[6] 刘莉, 蔡琴, 袁京梅, 等.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认知的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5(1):69-70.

[7] 姜萍.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8):965-966.

[8] 白昉.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中的应用.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5):738-740.

[9] 范喜英.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实施的难点与对策.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11):1393-1395.

[10] 刘香菊, 米国琳.创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与效果.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4(5):365-369.

[11] 韩永惠, 石玉.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0):6-7.

[12] 韩永惠.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8):236-237.

[13] 李素萍, 杜巧荣, 彭菊意.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实践与评价.护理研究, 2011, 25(34):3174-3175.

[14] 刘宁, 孔鹏, 郑婵燕,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当代医药, 2015(2):154-156.

[15] 唐甜.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10):367-368.

[16] 陈美, 蔡玉琴, 孙素兰,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无陪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5):15-16.

[17] 刘学玲, 杨东方, 朱彩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3(4):89-91.

[18] 农彩云.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3):6-7.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病病房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精神病
换病房
都有精神病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