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玩花鸟篇

2018-01-18 09:04
藏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永福代代传观赏石

草木人间 花花世界

春日乍暖还寒,春兰悄然开放,散发独特幽香,形雅致高洁,味沁人心脾。

兰乃四雅之一,与人相伴几千年,在日久的莳培欣赏过程中沉淀了大量与之相关联的点点滴滴。古代骚人墨客对兰花深有眷恋,或挥毫,或勾勒,或泼墨,或工笔,或写意,把兰花既清新又高雅的品格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兰文化由此入诗词,入画卷,入歌赋,入寻常生活百姓。

兰花已不仅仅是兰花,它是人格,是品性,是道德修养的升华。

原载《藏天下》2017年第3期

盆景:万千气象聚一盆

好的盆景,树与盆相得益彰,干与枝相映成趣,形与气互唤互生。

盆景走进阳台庭院,它在大自然中的瑰丽要被改写,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勾连。一株外形奇特的小树被安置在陶盆里,并按照人们的想象改变面貌,再配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就有了别样的风韵和神采。而历来,人们最喜欢生活中掩映着这样的趣味。

盆中风景,立体国画 。中国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集树石、盆盎、几架三位于一体的艺术品,经几代盆景艺术家的精心雕琢,成为中国艺术宝库的一块瑰宝。

原载《藏天下》2017年第4期

“石”来运转 点石成金

在林林总总的主流传统文化殿堂上,从古老的石文化中脱胎出来的现代观赏石文化,无疑最具自然品格与人文精神的华彩。

中国是观赏石文化传承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底蕴最深厚的国度。从远古的旧石器、中古的新石器、古代的奇石、近代的赏石及至现当代的观赏石等,石文化伴随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见证了历史岁月的风雨与彩虹,和氏璧、陶渊明醉石、米芾拜石等人文典故,更是生动而深刻地描绘中国观赏石独具特色的人文传统。

中国古代观赏石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以皱、透、瘦、漏的特点闻名天下。现代观赏石的审美理念突破了古典观赏石的局限性,其审美标准被界定为:形、质、色、纹、韵及命名、配座七大要素,极大地扩展了观赏石的现代审美范畴,适应了人们对当下观赏石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原载《藏天下》2017年第2期

牙舟陶 火与泥的故事

如果说火让人类文明璀璨夺目,那么牙舟陶就是璀璨夺目文明中火与泥演绎的艺术奇葩。

西出贵州省平塘县城沿册三公路前行26公里,便到了牙舟镇。牙舟盛产“白胶泥”和“紫陶泥”,牙舟陶之所以落户牙舟,并得以发展、扬名,主要取决于有着充足、优质的“白胶泥”。

牙舟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军将汉文化从江西带入贵州,牙舟陶的制作工艺,就是这时随军从江西景德镇传入平塘县的。

“牙舟古陶耀千秋,代代传承代代优。掘地三尺现老窑,举目千姿显悠久。”丰富的陶土资源、独特的制釉原料,以及传统的布依族文化,为牙舟陶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艺术底蕴。

原载《藏天下》2017年第1期

肖永福说玉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崇玉的古老民族。在几千年的尊玉、爱玉、用玉历史中,人们在各个时期生产玉、制作玉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识玉、解玉、雕玉的经验,并且在每个不同时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光大,代代传承。本刊固定栏目《肖永福说玉》,听专家肖永福给你娓娓道来玉石的前世今生。

珠宝鉴定师肖永福,长期从事珠宝尤其是翡翠的研究与教学。现为云南省珠宝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肖永福说玉》专栏从2015年第11期开设,迄今陆续刊发12篇稿件,包括《异彩纷呈说翡翠》《嫣红姹紫油青蓝》《九色耀彩 美不胜收》等篇目。

猜你喜欢
永福代代传观赏石
纳张元、何永福作品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
民族精神代代传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广西永福: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
观赏石创意新义与实践后记
游永福樱花园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雷锋精神代代传
老少携手心向党 雷锋精神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