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智汇”的三大机遇

2018-01-18 19:51汪军
China Textile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智汇纺机机遇

《中国纺织》:本届展会的主题是“跨界·智汇新纺织”,您如何看待智汇新纺织?对于我国纺织行业来说,“跨界·智汇”具有哪些机遇?

汪军:我国的纺织正处于转型升级、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特定时期提出智汇新纺织是很有意义的。智汇新纺织我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智”可以认为是代表智能纺织、智慧工厂,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智能纺机、智能纺织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一年来,智能纺织已然成为纺织行业的热点之一,纺织产业链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汇”是将各方的智慧、智能汇集到一起,融合各方优势,体现出智能制造时代的特征。“新”则表示新材料、新技術在纺织中的应用于发展,体现出纺织业的新状态。

对于我国纺织行业来说,我认为“跨界·智汇”具有以下机遇:

智能制造、机器人的大发展与应用,给传统的纺织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新材料、新技术的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纤维原料的多样化,绿色制造的理念和应用为纺织行业的产品丰富和进一步清洁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互联网普及与应用,纺织品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发生巨大改变,纺织品将从成本价格竞争转变为以高品质与服务获取高附加值。

《中国纺织》:如何看待目前行业的智能化推进进程?如何看待它的前景?

汪军:客观地说,纺织行业目前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个人认为,纺织行业的智能化现状是比较复杂的,一些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还很差,一些企业基本完成了生产的自动化,一些企业尝试了部分的智能化。整体上,我认为纺织行业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基本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而智能化的全面实现还是有很长的距离。

目前对于智能纺织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到底什么是智能纺织,其定义和内涵是什么都需要进一步讨论才能形成共识。对于纺织智能化而言,我认为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纺织原料作为柔性体,纤维与刚体、流体的耦合作用以及纤维与纤维之间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晰;二是纺织自动化后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处理,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

纺织智能化前景一定是美好的,但是其实现也需要有相当长的过程。

《中国纺织》:2015年国产纺机首次实现了出口额超越进口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纺机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如何看待这些进步?我们与先进技术的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汪军:中国纺机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从早些年的“纺制”到如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渐渐出现,实现了一定的突破。我觉得这些进步是和国家整体实力的强大与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分不开的,基础材料、加工中心、后处理等技术进步也为纺机的进步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此外,纺机企业与国外的技术交流,收购国外的企业也促进了技术进步。

我们与先进的国外纺机技术相比,我认为差距主要在:(1)原创性的技术偏少,很多是跟跑或者并跑,真正能够领跑的技术不多。(2)系统性的机理研究偏少,企业对于产品的专注持续的研发精神相对弱一些。(3)一些特种的基础材料、处理工艺还有差距,还需要靠进口解决。

《中国纺织》:对本届展会有哪些期待?以往参加展会有哪些收获?

汪军:比较期待的是本届展会开设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专区以及相关的论坛。

以往展会的主要收获是在很短的几天时间内,在一个相对不大的空间中更可以了解纺织机械、纺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情况,可以比较同类设备的特点,能够聆听专家的专题报告,还可以与同行畅谈技术发展。总之每次展会都是一个学习、交流、讨论的平台,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与新的感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汇纺机机遇
“智汇”引领 助推企业创新创效高质量发展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新动能 新智汇 新产业——新密由“乌金之乡”到“智造之城”的嬗变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智汇“幸福塔” 成长“三十事”——愚园路第一小学基于“幸福成长三十事”的少先队活动
魅力智运 智汇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