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莆田木雕创作如何从传统走向创新

2018-01-18 06:25陈伟毅
消费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

陈伟毅

摘要:莆田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这项技艺源远流长,也是木工的一类,是木作中的细木作。几千年来,木雕文化和工艺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变得愈发富有内涵,木雕身上的每一次刀起刀落都是中华文化的烙印。木雕工艺发展的区域也十分广泛,充斥着鲜明的地域文化与不同的个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同时,这项传统的工艺也将与时俱进,走向创新的道路。

关键词:莆田木雕 继承传统 创新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木雕在近几年涌现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技法,突破了传统的雕刻方式,而且将木雕工艺融入创作者的时代思想,强调作品的整体艺术形态,使得作品充满了灵性。

一、继承传统木雕技艺

木雕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是集合民间美学艺术与精湛工艺技术的一项雕刻艺术。如今木雕工艺的特色和它的创作手法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从唐初的木雕建筑装饰、佛像,宋代的家具、古玩,还有民间的各类居民建筑和有着鲜明特色的家具等等,都体现着木雕艺术的精髓。木雕是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传统的木雕艺术都是立足于本土的文化、风俗,不同地区的木雕工艺受当地风俗的影响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即使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流淌在民间的艺术依旧十分符合人们的审美倾向。

木雕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创造出许许多多雕塑的奇迹,也出现了不少的工艺大师,这是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最佳证明,靠着师徒、父子相传的模式培养出一代代的人才。木雕工艺能从一个民间的工艺发展成一个现代产业、成为一种艺术,除了人们对它的认可之外,还归根于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每个时段的发展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木雕在如此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也要适时地注入现代化的元素,吸收传统和现代工艺的精华,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木雕工艺的表现形式,将其实用价值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相融合。

艺术的形态本来就不该受到文化或者风俗的影响而改变,只是根雕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其范围已经被局限了。可是事实上,许多传统的器物或者人物的塑造是有禁忌的,关乎人与民俗与器物还有时间的关系,这也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下,很难看到木雕和生活以及民俗相关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要想整体突破这种观念,就要适当的解放思想,同时可以将人物的形态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创新的方式来继承传统的文化。

莆田木雕起源于唐代的建筑雕刻,成熟于宋代的家具雕刻,盛行于明清的木雕雕刻,可以分为独立式与依附式两大类。独立式木雕主要是人物木雕、工艺品木雕及根雕。依附式木雕包括建筑木雕、家具木雕等。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福建木雕通过与其它地区的木雕艺术相互交流学习,又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

在莆田木雕工艺制作中,几个环节相当重要,我觉得打坯环节是重中之重,打胚姿势被称为五头抱一头,即头部和两个手腕头,漆盖头都挤于一块,是雕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个近80厘米高的木墩上,用脚板夹住加工件,然后下刀的小斧头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在局部修坯阶段可以对衣纹、脸部五官等部位起定位的作用,打粗坯主要的目的是:找出形体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找出每个体积块面的基本朝向,找出大形体在空间的基本深度。

在粗坯雕刻未完成的情况下,大部分师傅都会教育徒弟切忌局部深入刻画,一则会破坏雕刻过程中对整体造型的把握,二则在粗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敲凿雕刻时造成损害。当然光有斧子功还不够,在大关系确定后,接下来要开始打中坯和细坯,这过程是木雕作品逐渐成型的阶段,所以,凿坯功也是不可忽视的硬功夫。

凿坯工序是为纠正打坯工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使用较小的平凿与圆凿,一是用肩顶,二是用手推(即执刀戳坯),依次刻出人物形体结构,脸部特征表情和衣纹的虚实关系,尤其是在处理人物衣裙方面,讲究虚实动静湿干曲直聚散挂垂等表现方法。另外,山石的皱褶起伏,树木枝条的层次分组,乌的羽,兽的毛发等,都应根据整体布局的需要和主题的需要,使形象进一步完美。

修光是雕刻过程的最后一道精加工,福建木雕业有句行话叫:打坯不足修光补。是在打坯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微加工,行话道‘‘坯光五五对四五”,可见修光的重要性。在修光过程中,力图使作品达到光洁、滑爽,更加美观和完整的效果,要注意人物的脸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及嘴角的传神刻画,将作品凸处的刀痕和凹处的刀脚,依照木纹的顺茬予以清除,浮雕和透雕各部形体起伏错落之间的交接,一定要认真清理不留刀痕,不留毛茬,力求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修光的工具使用小平刀、小圆刀、三角刀等。

磨光工序一般先用玻璃片顺木纹遍刮作品,再用砂纸细磨,然后用木贼草进行水磨和干磨直到作品光顺。小件木雕的细微部,如人物的须发,是在擦砂磨光后才刻的,雕刻时要心平气和,刀利手稳,先用三角刀将须发分成几组,然后再用小圆凿把每组细雕刻,再用小三角凿顺圆刀的走道加刻细纹,如果要求发纹之间的对比变化,可把已刻过的高低发纹用砂纸轻轻平砂一次,不要擦到低处。高处形成光面若隐若现,低处留有明显发纹,发纹的虚实明暗效果就出来了,乌雀动物的皮毛树木的皱褶处理,都是这个道理。莆田木雕厚重的文化底蕴来自历史的积淀。一代又一代的木雕艺人的绝活在如今的木雕工艺中熠熠生辉。在木雕工艺的传承中,无论是建筑上的雕梁畫栋。还是各类精致的佛像雕刻都能发现木雕的身影。

莆田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木雕行业发展成为了莆田当地的“活化石”,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并在中国木雕界独树一帜。笔者在这里总结一下莆田木雕的几个特点:首先是人们常说的“精微透雕”,莆田的木雕屏风、花卉、家具等工艺品已经十分精妙生动,所雕刻的人物神情自然、形态各异,无论是衣纹上,还是造型上都堪称一绝;其次是题材的丰富,莆田木雕所覆盖的题材面十分广泛,包括宗教信仰、神话故事、历史传记、当代生活常态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花乌场景之类的;三是造型优美,合理的构图往往能使作品看上去饱满而富有生命力,如果作品每个部分的比例都恰到好处,那么作品就会给人以舒适、井然有序之感。无论是大型建筑上的雕刻,还是小型物件上的雕琢,都要做到有条不紊,充分利用木材来进行“叙述”,将雕刻艺术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平铺直叙在观众面前。木雕工艺创作过程中要注意虚实结合、主次分明,突出层次感,追求画面结构上的变化,以静绘动;最后是木料上的把关,莆田木雕所选用的材料都很多种,不过大部分如海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酸枝之类的昂贵木料,这些木材通常具有材质细腻、纹理清晰、不易变形等特点,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理价值,可以缓解不少疾病,如失眠之类的问题。endprint

莆田木雕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塑造自己的艺术特点,木雕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民间文化景观。

除了积极地应对木雕行业的发展,木雕工艺的传承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亦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莆田木雕就曾多次面临技艺失传的问题。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原因,工业和商业都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民间的手工艺人为了生存只得脱离本行,从事一些背离本行的工作,莆田木雕在当时同业也面临着工艺失传的危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手工业也渐渐发展起来,但使得机械化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机械化正以飞快的“量”来赶超传统工艺的“质”它正逐步的替换着手工业的市场,用最快速的生产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带来经济上的盈利;雕刻技法的高难度也让木雕行业面临失传的风险,木雕的技法不易掌握,如果想创作出精致的木雕艺术品,创作者必须有几十年的功力。如今的社会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行业,年轻人面对太多的选择,即使是对木雕有一定的热爱,也不一定能沉下心来坚守这个工艺。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只有作者一个独自面对木材,将自己的语言通过木雕来表现,不少年轻的艺人就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孤独与枯燥,最后不得不放弃这项工艺。作为新一代的木雕艺人,继承传统工艺的精神,守住传统工艺的技法是义不容辞的。

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木雕艺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类都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的瑰宝,他的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当代社会中,创新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木雕行业的新趋势,多元化的发展,多种艺术手法相互融合,使木雕行业向一个不断创新的方向继续发展。

处理好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机械化的关系、如何提升木雕文化附加值、如何将传统的木雕文化推陈出新,以及强调木雕文化属性等一直以来都是木雕界最关心的问题。迄今为止,一切事实都证明机械化的雕刻是无法取代手工技艺的,这样的现状也是导致企业出现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的原因。不少企业因为使用了机械化和新的技术工人,而造成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只有妥善协调机械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加强木雕文化的建设才能使木雕产品呈现健康的发展状态。

除了加强木雕文化的建设之外,处理好设计、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还要注重提升木雕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提升木雕工艺品的附加值是有效避免市场出现粗制滥造的重要举措。不少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也想将木雕艺品当作旅游纪念品来开发,可是在設计这类工艺品时因设计的思路太过简单,没有丝毫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而且在价格的制定上也不够准确,高低不一,造成了木雕行业的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在景区纪念品的设计上必须突出景点内涵,打破常规,凸显该地区的个性,打造出精美的、具有纪念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纪念品。这样创意独特、富有情感的木雕旅游纪念品才能传达出超出实体本身的寓意和情趣。

莆田木雕在顺应实力发展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创新,向其他工艺美术文化学习,木雕艺人也要丰富作品和自身的内涵,提升理论和艺术的修养,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理念,与生活息息相关、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还应该坚守自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以及创造性,这三者是木雕行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重点。而作为木雕艺术的创作者,则要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为木雕产业的发展做出一份努力与贡献。

三、结语

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秉承的重要准则,而当代社会的发展又要求木雕工艺不断地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要求跳出原本的固化状态,开启新的思维。这是一条突破常规的道路,尤其是对于传统的木雕工艺而言。如果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摆脱固化的思想,用新的方式来走,就要求木雕创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热爱木雕工艺的心。唯有让木雕工艺统筹全局,将创意性思维融入到木雕的根脉当中,木雕行业才能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异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
浅析传统背心服饰元素在现代背心设计上的创新应用
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机器视觉技术在虹膜识别中的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