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多抗双季晚籼稻新品种巨风优441的选育

2018-01-18 09:07周强王欢吕锐玲张盛蔡星星李兴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选育

周强 王欢 吕锐玲 张盛 蔡星星 李兴华

摘要:介绍了高产优质多抗双季晚籼稻新品种巨风优441的选育过程,分析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及抗性。区试产量为8 458.5 kg/hm2,比对照协优92和新优188分别增产6.26%和3.22%,达到极显著水平;生育期与对照相当;米质达部颁3级优质米;中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抗条纹叶枯病等,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强。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巨风优441;晚籼稻;选育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1-003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1.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eeding of A High-yield,High-quality,Multi-resistance,Double-cropping Late indica Rice Variety Jufengyou 441

ZHOU Qiang,WANG Huan,LYU Rui-ling,ZHAGN Sheng,CAI Xing-xing,LI Xing-hua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high yield,high quality and multi-resistant double-season late indica rice variety Jufengyou 441 was introduc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yield,qual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variety were analyzed. The trial yield was 8 458.5 kg/hm2,which was 6.26% and 3.2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Xieyou 92 and Xinyou 188,respectively,reaching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the growth period was almost the same to the control;the rice quality was awarded 3 grade high quality rice;has moderat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resistance to rice false smut,resistance to stripe leaf blight,etc.,the stems are thick,the ears are large and with more grains,and the lodging resistance is strong.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this variet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Jufengyou 441; late indica rice; breeding

巨风优441于2018年5月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试每公顷8 458.5 kg,比对照协优92和新优188分别增产6.26%和3.22%,达到极显著水平;生育期与对照相当;米质达部颁3级优质米;中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抗条纹叶枯病等,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强。

1  选育经过[1,2]

1.1  母本品种来源

母本巨风A系宜昌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早籼三系不育系[3,4]。

1.2  父本材料來源

GR441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成恢448与先恢207/绵恢725的杂交后代再杂交经系谱法多年多代选择而成的一个强配合力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成恢448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先恢207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晚稻恢复系,绵恢725为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强配合力恢复系。

1.3  父本选育过程

2007年春季在海南用成恢448与先恢207/绵恢725的杂交后代再杂交,在黄冈市种植F1代20苗,去杂混收5 000粒;2007年冬至2008年春在海南种植F2代群体2 000株,选择优良单株20株;2008年在黄冈市种植F3代20个株系,从5个综合性状表现好的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12个;2008年冬至2009年春在海南种植F4代株系12个并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淘汰不良株系,选择优良抗病单株6个;2009年在黄冈市种植F5代株系6个,选择综合性状优良整齐的株系6个;2009年冬至2010年春在海南种植F6株系6个并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同时与巨风A等进行初次配组;2010年在黄冈市做晚稻种植配组组合,进行组合株系比产鉴定,组合巨风A/09H6085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恢复系09H6085定名为GR441,2011、2012年进行品比试验,2013年参加安徽省晚稻筛选试验,2014、2015年进入区试续试,2016年因水灾生产试验报废,2017年继续进行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见图1。

2  组合主要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该品种植株较矮,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中长而挺、内卷,长穗型,着粒均匀,谷粒中长, 茎秆粗壮,叶下禾,叶鞘和稃尖紫色,无芒或有短顶芒。

2.2  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

该组合株型适中,叶色浓绿,长势一般,抽穗整齐,熟期转色中等,每公顷最高分蘖苗396万株,成穗率62.4%,株高100.2 cm,穗长26.0 cm,每穗总粒数211.1粒,实粒数146.5粒,结实率69.4%,千粒重27.8g,属早熟双季晚籼稻类型。

3  产量、品质及抗性

3.1  产量性状

2014年每公顷8 781.0 kg,较对照协优92增产7.29%,较新优188增产6.17%。2015年安徽省晚稻区试每公顷8 130.0 kg,较对照协优92增产5.16%,增产极显著,较对照新优188增产0.22%。两年平均每公顷8 458.5 kg,较对照协优92(两年平均7 960.5 kg)增产6.26%;较新优188(两年平均8 194.5 kg)增产3.22%。

3.2  品质性状

糙米率80.1%,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5%,粒长6.8 mm,长宽比3.1,垩白率38%,垩白度6.8%,透明度1级,碱消值5.2,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21.4%,综合评价达部颁3级(2014、2015年均为部颁3级优质米)。

3.3  抗性性状

抗病性鉴定结果(括号后面抗病性符号为2014年抗病性鉴定结果),稻瘟病表现中抗(MR1、MR1),稻曲病发病率表现抗(R、R),病指表现抗(R、MR1),纹枯病表现中抗(MR2、S2),白叶枯病表现中抗(MR2、S1),条纹叶枯病表现高抗(HR、HR)。田间病害发生情况:2014年为稻瘟病害发生无-轻,稻曲病害发生无-中,白叶枯病害发生无,纹枯病害发生无-中,条纹叶枯病害发生无。2015年为稻瘟病害发生无-轻,稻曲病害发生无-中,白叶枯病害发生无,纹枯病害发生无-轻,条纹叶枯病害发生无。稻米品质检测结果为3级(2014年3级)。抗倒伏级别1级。

3.4  生育期

2014年全生育期125.0 d,与对照协优92生育期相仿,较新优188生育期长1.1 d。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26.6 d,与对照协优92(两年平均126.0 d)和新优188(两年平均125.7 d)生育期相仿。

4  高产栽培技术[5]

4.1  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①平整秧田,深施底肥。6月16日左右准备秧田,秧厢宽1.8~2.0 m,深施底肥,每公顷施进口复合肥225 kg,厢面要平。②6月20日前后播种,浸种催芽,每公顷播187.5 kg,按2 m厢宽,27 m厢长播1 kg种子,做到稀播匀播。③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时每公顷喷多效唑3 kg,可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兼具防杂草的作用。④注意防治稻蓟马的危害。⑤一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时每公顷各追施尿素75.0~112.5 kg。

4.2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早管促早发

①深施、施足底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田、结合整田深施底肥,按每公顷碳铵750 kg、氯化钾112.5~150.0 kg、过磷酸钙750 kg施用。②及时移栽。7月20日前后带水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移栽时在秧田打1次预防药。③合理密植。按16.5 cm×19.8 cm或16.5 cm×23.1 cm插植,穴插3~5苗。④移栽后前5 d深水返青。⑤追肥防草。移栽后5~7 d即7月25~27日追第一次肥,每公顷追施尿素75.0~112.5 kg,结合拌除草剂防治杂草,保持水层2~3 d。⑥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蓟马和螟虫的危害。

4.3  适时晒田,构建合理高产群体

①栽后第12天即8月1日灌浅水促分蘖。②栽后12~15 d,即8月1~4日追第二次肥,每公顷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12.5 kg。③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防治稻蓟马和螟虫危害为主。④适时晒田,构建合理高产群体。在每穴苗数达10個时即可晒田,根据不同田块决定晒田时间长短和轻重,泥脚深、肥力高的田块,壮苗和旺苗宜重晒,沙壤、弱苗宜轻晒。

4.4  安全齐穗,防治白穗,防虫治病

①确保9月10日之前齐穗,如播种过迟遇低温,每公顷可施用30 g“920”解除包颈。②8月底或9月初始穗,每公顷用3 kg杀虫双对水喷施防白穗。③稻曲病和稻瘟病发病区注意在抽穗前和齐穗时防治两病两次。④浅水勤灌。

4.5  注意防治稻飞虱,及时收获

①加强稻飞虱防治。田间若发现稻飞虱,用扑虱灵或蚍虫林喷施,或用滴滴畏拌细土选晴天中午撒施,撒施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②及时收割、脱粒、晒干、扬净。当稻穗粒有85%以上的谷粒黄熟时可以收割。

5  高产制种技术[6]

2013—2015年在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对巨风优441进行了小面积制种试验,并对其制种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由于不育系柱头较发达、外露率高和父本花粉量大,制种产量平均每公顷2 950 kg,高产田块公顷产量达到3 500 kg。总结其制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5.1  播差期、播期与花期

夏秋制播始历期父本92 d左右,母本55~60 d,父母本播差期(32±1) d。夏制第一期父本5月25日播种,母本6月26日播种,抽穗期8月26日左右;第二期父本6月2日播种,8月30日始穗。秋制父本第一期6月1日播种,母本7月4日播种,始穗期9月1日;第二期父本6月8日播种,9月6日始穗。

5.2  基肥与追肥

大田每公顷施尿素150 kg,氯化钾150 kg,过磷酸钙750 kg,大田第一次在父本移栽后5 d追施尿素37.5 kg,第二次在母本移栽后5 d父母本共追施尿素112.5 kg,第三次在母本移栽后10 d再追施尿素及氯化钾各112.5~150.0 kg。

5.3  父母本行比与插植密度

父母本行比按2∶12,父本株行距19.6 cm×19.6 cm,母本距父本19.6 cm,母本株行距13.2 cm×16.5 cm,父本插单苗,母本插双苗。

5.4  花期预测与调节

夏秋制种分别于8月5日、8月10日调查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发现父母本花期不遇应及时调节。在幼穗分化2~4期时若母本早可对母本每公顷单追尿素112.5 kg可推迟抽穗2~3 d,若父本早,可对父本每公顷单追尿素75 kg可推迟抽穗2~3 d。或在幼穗分化4期左右每公顷用多效唑2 250 g可以延缓生育进程2~3 d,在开始破口时用“920”15~30 g可提早抽穗1~2 d。如果花期相差过大,也可将以上几种方法联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5.5  合理喷施“920”,解除包颈夺高产

在稻苞开始破口时对父母本进行割叶,瘦田轻割或不割,肥田重割。在母本抽穗5%时开始喷施“920”,连续施用4 d,每公顷共施用450 g左右,4次喷施分别按1∶2∶5∶8的比例进行。

5.5  赶粉

从开始喷施“920”的第二天起,每天赶3~4次粉,直至花期结束,历时12 d左右。观察父本的开花与散粉时间,始花期赶1次粉,第二、三次赶粉时间与第一次赶完间隔20~30 min,用绳索或竹竿赶粉。

5.6  隔离去杂保纯

在制种田周围不能种植与制种花期相隔±15 d的水稻品种。在大田期特别是抽穗期对父母本进行去杂,除去异常株和保持系等杂株,确保种子纯度。

5.7  病虫害防治与收获

苗期注重稻蓟马的防治;分蘖及孕穗、抽穗期注重三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在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盛花期喷克黑净2次防治稻粒黑粉病。母本成熟时及时收晒,在收割母本前先割掉父本,以确保种子纯度。

参考文献:

[1] 朱立宏,黄超武,申宗坦.作物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2] 周  强,涂军明,王  欢,等.优质高产中熟晚杂新组合金优38的选育[J].湖北农业科学,2004(4):38-39.

[3] 赵开荣,王学安,傅德金,等.优质水稻不育系巨风A[J].作物研究,2007(3):210-212.

[4] 赵开荣,王学安,张明海,等.籼稻不育系巨风A高产繁殖技術[J].杂交水稻,2010,25(3):18-19.

[5] 高立民,李泽炳,习操铨.作物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79.

[6] 谢保忠,王万福,周  强,等.杂交稻制种“九二0”使用技术改进[J].杂交水稻,2000(5):21-22.

猜你喜欢
选育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