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呼唤

2018-01-18 09:57田丽
北方文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新女性觉醒抗争

田丽

摘要:小说《觉醒》描述了女主人公爱德娜从一名遵循社会传统、缺乏自我意识的家庭妇女在觉醒后成长为关注自我,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本论文旨在描述爱德娜的觉醒以及她所进行的抗争;探讨她觉醒的意义;分析她最终选择将生命终结于大海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她最终走向大海,意味着她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找到了力量,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向着爱,向着善,走向永恒。

关键词:觉醒;新女性;抗争;大海;自然

《觉醒》是由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所著,于 1899年发行。小说中所叙故事开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格兰德岛,女主人公爱德娜.庞德列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在此度假。其间,爱德娜认识了年轻人罗伯特·勒布朗,两人经常一起到海边散步,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由于爱德娜丈夫工作繁忙,对她疏于陪伴,因此,罗伯特的关心在她心中激起了久被压抑的性欲和激情,在罗伯特的帮助下她学会了游泳,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和性需求。后来,罗伯特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应该继续发展,便离开了爱德娜。失去罗伯特的爱德娜失魂落魄,她离开了丈夫和孩子,搬进了一所小房子,宣布了自己的独立。此后她不得不在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因循守旧的家庭和社会之间苦苦挣扎,小说的最后她以投身大海来了结那无法挣脱的束缚。

该小说作者凯特·肖邦于 1851 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在她四岁那年,在一次事故中丧生,自此肖邦便由母亲、外祖母、曾祖母抚养长大。她一直生活在这样一群精明能干,独立坚强的女性中间,直至出嫁。这些女性与当时社会提倡的软弱顺从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这对肖邦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是一位小说家,她所关注的是向人们展示她所理解的人生真谛,表现她所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女性的生活。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在美国,她是最早揭示妇女生活中鲜为人知一面的作家之一,她以严肃的笔法描述激情,不讳言妇女的性欲和潜在的追求,引导人们接近真实和真理,因此小说《觉醒》一经出版就受到争议。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说直观地描述了女性对性的渴望,还因为书中的女主角爱德娜被认为离经叛道,破坏了传统女性的社会角色,她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离开了丈夫,抛弃了孩子,这在当时社会是人们无法容忍的。因为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时期,大多数妇女被禁锢,只能在家里操持家务、养儿育女,没有什么经济独立性,致使妇女只能被当作丈夫的帮手、助手看待,她们的社会地位当然也就只能依附于或从属于男性[5]。像《觉醒》中女主角爱德娜这样大胆追求独立、自我,她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道德上堕落败坏的女人,因此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下面笔者将对女主角的所作所为进行解读。

一、觉醒与抗争

《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南部一位富商的妻子,她容貌靓丽,打扮得体,擅长绘画,酷爱音乐,并向往爱情、自由和幸福。虽然丈夫对她不错,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她,她便于周围的阿黛尔·拉蒂诺尔以及勒布朗太太的儿子罗伯特·勒布朗经常相处。通过与阿黛尔的交往,爱德娜从她身上学到了种种自由表达情感的方式,这让她从过去那种谨慎的行为和受压抑的感情以及欲望中解放出来。与罗伯特的交往,更是激起了爱德娜心中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性爱,随着与罗伯特交往的深入,她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逐渐觉醒。在罗伯特的帮助下,在她初次学会游泳的那天晚上,她就感悟到:今晚我的思绪千千万万,非常激动,而我自己连它的一半也理解不了……我想知道世上任何一个晚上会不会再像今天晚上这样。今天晚上像是一个梦似的。在我周围的人有点怪模怪样,似人非人。但在当时社会,作为一个有夫之妇的爱德娜爱上婚外的罗伯特是属于大逆不道的,是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但大海、罗伯特的爱、雷茜小姐的音乐都给予了她无穷的力量。她努力摆脱当时的社会规范要求,一步一步觉醒,试图从原先的为人妻、为人母的附属角色中挣扎出来。当罗伯特意识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可能继续发展,离开她去墨西哥后,她搬离了原先的家,搬进了自己的“鸽子窝”,与当时的社会和处境进行了抗争。她开始沉浸在绘画中,抛弃了所有该负的社会责任,甚至取消了婚后保持了六年之久的周二下午待客的传统,彻底放弃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她在这种抗争和反叛的过程中,感到日益的快乐。虽然“她有一种从社会地位上下降的感觉,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她感到精神世界上的提高。她为了摆脱应尽的义务而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给她增添了作为一个人的力量。她开始用她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一切,来观望和了解生活的最深处。当她自己的心灵在召唤她时,她已不满足于人云亦云。[7]”由此可知爱德娜的精神生活与她对自由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在她觉醒的过程中,她的精神不断地得到解放,爱德娜的觉醒是抗争的开始,而罗伯特的出现,让她终于走向抗争,这无疑开阔了她的视野,让她拥有从未有过的勇敢和自信。然而,罗伯特的离开给爱德娜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同时也促使她进一步觉醒,她萌发了自我意识,明白了不该将人格寄托在别人身上,于是她摆脱了宿命式的轮回,开始了真正意义上自己的生命历程。《觉醒》中女主角爱德娜意识的觉醒和所做的抗争说明女人的幸福快乐绝不是由婚姻来决定,也不是物质基础所能保障的,而是必须建立在独立、平等,自主的意识形态之上,由此,女人奔放、愉悦的生命力才能在婚姻中彻底绽放。

二、走进大海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当有人,无论男女,膽敢擅自更改传统妇道的内容,他们立刻会被斥责为上帝的敌人,文明的敌人和国家的敌人。对于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女性而言,这样的社会环境毋庸置疑就是无形的枷锁和牢狱,所以爱德娜的觉醒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小说最后,罗伯特离开了爱德娜,并留下了一个字条:我爱你。因为爱你,所以我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看到此字条,爱德娜瘫倒在沙发上,坐了一夜。她发现她日思夜想的罗伯特和她的丈夫一样都不能理解她,并且罗伯特原来也和自己的丈夫一样是个遵循当时社会规范的人,这令她无比失望。至此,她发现身后的社会没有她想要的半点空间,她的爱情也随着罗伯特的离去而消失,因此她下定决心;除了她自己以外,她永远不再属于任何人了。于是,她决定将自己的生命终结于大海。她来到格兰德岛,这个让她最初觉醒的地方,面对着大海,大自然的呼唤,她那人类社会的旧泳衣仿佛也成了桎梏,她将之脱下来,生平第一次赤身裸体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沐浴在温和的阳光和温暖的海风中,大海在向她召唤,“爱德娜感到自己像是刚出生的一个生命,在她从不了解而又熟悉的世界中睁开了双目[7]”,她试图把自己从人类社会、男权的规范下解放出来,“她凝眸远眺,去年夏天那样的恐惧又涌现心头,但消失在刹那间,爱德娜听到父亲的声音,还有玛格丽特姐姐的声音。她听到拴在梧桐树上一只老狗的吠声;那个穿钉着马刺皮靴的骑兵军官穿过门廊的铿锵的脚步声。在蜜蜂嗡嗡叫声中,空气里飘来石竹花的清香味儿[7]”。这里所引用的也是《觉醒》中的最后一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令人向往的世界;这里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所谓的父权制。这是一个花儿散发着清香、人和动物一起合唱、一起发出声响的自然世界。这儿有着无限生机,死亡不仅不足为惧,而且非常美好,令人神往[4]。在大海温柔的怀抱中,爱德娜得到了解脱,永远地逃离了孤独。

三、探索爱德娜觉醒和生命终结于大海的意义

(一)觉醒的意义

十九世纪,美国早期的女性文学虽然不像英国早期的女性文学那样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大家,然而,女作家们通过描述她们最为熟悉的世界,再现了女性的生活,反映了她们的追求、理想、困惑和抗争。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女性文学也迅速发展,于是出现了一批像凯特·肖邦这样有女权思想的作家,她们将女性经验与创作相结合,在作品中刻画了有女性觉醒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的生活境况和心理状态。十九世纪上半叶,妇女低下的地位在美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经济领域已是既成事实,不仅男性对这种社会安排感到天经地义,而且绝大多数女性也对此予以认可[5]。针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一部分妇女麻木不仁,安然处之,另一部分妇女则不甘受辱,力图反抗,她们试图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重塑妇女形象,于是,这部分敢于冲破性别歧视的妇女就成了美国当时社会的新女性。凯特·肖邦的《觉醒》被认为是美国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书中的女主角爱德娜被认为是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尽管她已婚且有两个孩子,却不由自主地与婚外的罗伯特相爱,她向往爱情、自由和幸福,讨厌当时美国男权社会为女性所制定的条条框框。她从一名传统、和毫无自我意识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关注自我精神生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女性,精神上开始觉醒。为了捍卫刚刚觉醒的个性,她将觉醒由精神转向了现实,那就是,她不甘心碌碌无为地在家打发自己的一生,她要走出传统贤妻良母角色,换一种生活方法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到外面去体验更广阔的生活。《觉醒》中女主角爱德娜的觉醒意义非凡,她代表当时美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已逐渐学会思考自己的命运,并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具有女性自我意识,想要做自己的主人。在意识到她们受到的男权压迫之后,她们开始觉醒并反抗命运。虽然她们的反抗还显得软弱无力,但终归开始了行动,这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变[3]。

(二)生命终结于大海的意义

《觉醒》中女主角爱德娜起初整日忙于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一旦丈夫和孩子不在身边,她就反思到自己忽视了读书,于是便拿起爱默生的书读了起来,一直读到困倦为止,并且爱德娜读完爱默生的书之后自我意识迅速成长,所以读者可以发现小说中女主人公爱德娜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与爱默生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对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有着重大影响,爱默生从超验的,情感的角度能感到人与世间万物皆有“灵”相通,正如他在《论自然》中写到“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8]”在《觉醒》最后部分,爱德娜将自己裸身投向波光粼粼的大海时,肖邦写到“渺茫无际的海水在阳光下粼粼闪烁。大海的呼唤含蓄舒缓,无止无休,时而低吟,时而高亢,凄凄切切,召唤一个灵魂漂泊到寂寞的深渊。在绵长的白色沙滩上,举目无人。一只翅膀被挫伤的鸟儿正在展翅向上飞翔,它盘旋着,挣扎着,最后落入水面。[7]”这表明爱德娜的心灵受到自然强大力量的呼唤,由此可看出肖邦的自然观与爱默生的自然观是相通的,爱默生发现“大自然就是那种使别的一切事实相形见绌的事实,她像一位神灵,审判一切接近她的人。我们从自己狭窄、拥挤的房舍里爬出来,进入了黑夜与白昼,我们看见多么崇高的美每天拥抱着我们。我们多么想逃脱那些有损于美色的障碍,多么想逃脱老于世故和瞻前顾后的作风,听任大自然使我们心醉神迷。[1]”他们都认为人类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灵感和力量。《觉醒》中至少有二十二处提到或直接描写大海,因为作为大自然象征的大海常常给予爱德娜以神秘力量的召唤。在这部小说中,大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没有被人类文明污染的净地,它是人們实现梦想的地方,大海常常承载着一种奋勇向上的昂扬斗志和对生命存在的哲理性思索。不同时代的作家们给予了大海神秘而具悲剧般的气质。不同作品中的大海也沉淀了人类独有的生存体验[6]。但许多作家无法向凯特·肖邦那样真实地感应自然、大海、人的心灵的永恒和谐的律动,因此她在小说最后让女主人公爱德娜裸身投进自然的怀抱,将生命终结于大海,与自然融为一体。其实,这部小说中,爱德娜本就是自然的女儿,从一开始,她就鲜活地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大地、岛屿之上,与大海水乳交融,她最终选择将生命终结于大海,等于回到了自然的怀抱,虽死但无憾,散发着自然的光辉和自然的美[4]。

四、结语

作为一名女作家,凯特·肖邦走在了她那个时代的前列,她在《觉醒》中塑造的女主角爱德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爱德娜,一个多年遵循传统的贤妻良母,在结识青年罗伯特后,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由此唤起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并激发了她内心潜在的对生活以及自由的向往和热情。此后她不得不在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因循守旧的家庭和社会之间苦苦挣扎,最后以投身大海来了结自己的生命。小说以爱德娜走进大海,走向死亡为结尾,以此表明:人作为生物体,在死亡面前是平等的。谁自觉地走向死亡,谁就是自由的。只有自由地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上的目标,唯有自觉地走向死亡,人才能真正获得了在死亡面前的自由[4]。一百多年过去了,凯特·肖邦思考的问题依然在困扰着我们,她的观点和智慧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直至今日大家依然公认《觉醒》是由美国一位妇女写的第一步在美学上成功的小说,它标志着妇女文学的一个新的时代。肖邦超越了她的先辈,大胆地描写了妇女对性和个人解放的渴望,开辟了妇女文学主题和文体的新领域[2]。

参考文献:

[1]爱默生(蒲隆译).爱默生随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p387.

[2]程锡麟,王晓路.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p163.

[3]杨建玫.女性的书写:英美女性文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p19.

[4]万雪梅.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赏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p177,p215,p219.

[5]王恩铭.二十世纪美国妇女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p21,p47.

[6]曾莉.英美文学中的环境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p64.

[7]Kate Chopin.The Awakening.New York:Bantam Books,1992,p123-124,p151-152-153

[8]Ralph Waldo Emerson.Selected Essays of Emerson.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1998,p4.

猜你喜欢
新女性觉醒抗争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新女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