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的行为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18-01-18 10:06颜青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

颜青

[摘 要] 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人的行为控制,对人的管理,是内部控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会计信息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影响着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一方面取决于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业务行为的真实性、合规性。规范经济活动中的业务行为和会计工作行为,加强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内部控制;行为控制;会计信息质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06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016- 02

0 前 言

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人的行为控制,对人的管理,是内部控制中最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对钱财的控制,还是对物质的控制,其基础都是对人的控制。因为,一方面,财和物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需要人去完成;另一方面,人的行为合法合规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会计信息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影响着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规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以某市教育系统财务审计中常见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说明加强对人的行为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会计信息失真典型表现

1.1 人为模糊代收费信息

对于物价局核定的课本费、作业本费、热水费、资料费、上机费等代收费项目,为逃避对代收费的监管,以辅导员等非财务人员参与收费和非财务部门代收代付为理由,收费不入账,在账外进行备查登记,代付手续不齐全。人为模糊代收费信息,收费信息不完整,收费证据不清楚。

1.2 资产管理中不作为

以人手不足,领导不重视,职工不配合,资产管理人员不作为,财务人员又没变卖资产等为理由,轻视资产管理。如:固定资产只增不减,资产长期挂账,查无实物,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往来款不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数据失真等。

1.3 结余资金任意调账

收入大于支出即结余。现在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收支结余最终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基金”等。现行的账务处理中,当下年使用上年结余资金办理支付业务时,会产生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出现当年结余为负数。为了账上和决算报表中不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即不出现负结余,往往在年末任意调账,在无任何调账说明的情况下,或将超支额挂往来,或直接冲销支出。支出、结余、往来数据严重失真。

1.4 混用账户,隐匿收支

事业单位依规设置的账户通常有行政账、食堂账、工会账、基建账。为收支方便,违反账户使用的规定,混淆账户收支的界限,食堂账上有代收费、工会账上有福利支出、基建账上有违规采购等现象,利用多个账户隐匿和分散收支。

1.5 预算管理不严谨

未按核批的预算方案和预算口径使用预算指标。比如:预算指标中的人员经费,用于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基本工资的预算指标却用于外聘人员的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挪用于基本经费支出;预算调整和追加随意等。

2 会计信息失真分析

从对人的控制角度来分析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由于存在以下问题。

2.1 内控人员不重视内部控制环境

2.1.1 管理层风险认识不足

内控管理,重在风险防控,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是在落实风险防控。如果作为管理者,不能充分认识到本单位业务存在的风险,以及对风险做出合理评估,那么自然对风险会视而不见,以及形成“短视”思维。

2.1.2 内部控制的培训学习不足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和方案,各类审计和纪检监察机构也将单位内控检查作为工作重点,唯独单位管理层对此学习不足,认识不够,将制度高高挂起,仅作为应付检查的手段。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类单位普遍认为只要教学好就可以一好遮百丑,因此重视教学业务的培训学习,对于財务管理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普遍偏少。

2.1.3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合理

管理机构的设置、岗位分工、权责分配中,未能贯彻制衡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未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措施。对于人员不足的情况,也未采取有效的补偿性控制措施。如:物品采购与验收岗位未分设;以仓库实物保管账代替财务明细账;实物盘点是自管自盘,无独立第三方参与监盘;记账凭证自编自核等。

2.2 业务人员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执行

业务人员认为财务部门主导的内控建设是一项任务工程,只要交得出书面的制度资料就行了,至于能否做到,是否健全,根本不关心。

2.2.1 预算管理不严谨

虽有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的要求存在,但未遵照执行;预算制定不够科学,预算的准确性不高;预算执行中,张冠李戴;重大预算调整事项未经过集体决策。

2.2.2 资产管理不规范

未遵守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如:在建工程完工使用后,迟迟不做工程结算,账面上不增加固定资产;不办理房产的产权登记,形成账外资产,增加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上级配发或接受捐赠资产,由于没有购建发票,所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资产报废或毁损,不按程序进行资产清理和报损,造成有账无物,账实不符,清查价值不入账。资产管理机构权责不明,未按规定做资产清理工作,进行盘盈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台账不清。

2.2.3 往来款项清查不及时

以人员变动、移交手续不清、对方不配合等理由,在会计报表编制前,未认真清查往来款项的真实性、合理性、存在的必要性,未按规定进行往来款项的对账、清查、核销工作。

2.2.4 会计系统控制失效

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重视不够,有意忽视会计制度的强制性,以业务不精,账务处理失误等理由,耍弄“小聪明”,提供经过特殊处理的收支信息,混淆视听。由于经验或时间限制,对于记账凭证和财务报表的复核、审批未认真执行,或财务主管直接授权由编制人员代办,形成自我审核的情况,审核的效力不足。

2.3 内部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

2.3.1 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不到位

由于不愿得罪同事、不方便插手其他部门工作、监督授权机制不当等因素,造成内部审计、纪检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工作中蜻蜓点水,监督效力不足。

2.3.2 内部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设,侧重于一线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的量化考评,未将非教学岗位的支出效果作为评价依据,使得低效支出、无效支出不被追责。

3 规范人的行为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从全面性原则出发,构建全面控制体系,规范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为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合理保障。

3.1 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根据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是全员、全业务、全流程的内部管理工作。只有全员参与、全面重视,才能实现管理无死角,得到的管理信息才是真实、可靠的。这需要在单位内部,对全员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3.2 充分评估内部控制的风险

从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等方面充分评估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风险。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充分评估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风险。特别是管理层要对风险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认识,对重大风险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带动单位全体人员形成风险防控的意识。

3.3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环增,合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岗位分工和授权,建立员工的长效培训机制和德才兼备的选拔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

3.4 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业务控制制度的建设。选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从事业务工作,在业务执行中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让业务信息真实、可靠,让会计信息中的业务记录也能夠客观、可信。

3.5 健全内部评价监督制度

要选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绩效评估工作,并对这些机构进行足够的工作授权。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机构,要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设置与人员的聘用情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绩效评估要根据相关的内控制度、工作目标,合理各个岗位的绩效考评标准,真正发挥绩效评估在提高管理效益中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S].2012.

[2]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指引(财会〔2010〕11号)[S].2010.

[3]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Z].2015.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试行)(财会〔2017〕1号)[S].2017.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