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研究

2018-01-19 06:08张勋蒋磊
医药前沿 2018年3期
关键词:抗病毒艾滋病组间

张勋 蒋磊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8000)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有助于机体重建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患病的几率。但由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严重,极大的影响了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1]。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6年3月期间在合肥市某医院感染科接受HARRT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1.6±15.3)岁,平均病程(3.25±1.55)年。HIV/AIDS患者通过静脉吸毒方式感染65例(77.38%),通过性传播感染14例(16.67%),原因不明5例(5.95%),每一个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都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艾滋病,AIDS诊断符合中国国家HIV/AIDS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案

对84例患者的治疗方法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3TC+AZT+NVP:13例,3TC+AZT+EFV:43例,d4T+3TC+NVP:13例,d4T+3TC+EFV:15例。所有患者在服药治疗药物后3个月内定期接受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检查,做好检查结果记录,同时记录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情况,保证研究记录的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接受HAART治疗,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根据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治疗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4 种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见表1。

2.2 4种治疗方案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总的发证率分析

本次研究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有33例(39.28%),出现以白细胞减少和贫血病症的骨髓抑制者21例(25.00%),两种不良反应均出现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患者11例(13.09%),消化道症状和头痛出现的时间较早,均在治疗后一个月内,对所有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治疗后都有明显好转。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4种资料方案对患者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总的发证率分析,多数不良反应都发生在治疗初期(0~3个月),从我国开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开始,抗病毒治疗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问题越发频繁,尤其是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为了保证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必须处理好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

HARRT对于艾滋病毒(HIV)复制有强效的抑制作用,其通过降低血浆HIV载量来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重建HIV/AIDS受损的免疫功能,从而延缓发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医生需要详细的掌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不良药物反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等,在此基础上做到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对其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要在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后的初期阶段细心观察,一旦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及时通知主任医师进行处理,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进行。

表1 4种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例数及发生率[n(%)]

[1]姚菲菲,张建新,李群,等.艾滋病常态化抗病毒治疗患者满意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02):107-110.

[2]周莹荃,王建云,贾忠,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7,(01):86-87+28.

猜你喜欢
抗病毒艾滋病组间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