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食品的发展及旅游开发建议

2018-01-19 05:26黄丽娟刘金仙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叶食品旅游

黄丽娟,刘金仙

(1.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食、购”是游客进行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行为,在如今越来越追求养生与健康的氛围中,人们的饮食观念逐渐从“吃饱”转为“吃好”,追求健康、安全和有益的食品。而茶,早在《神农本草》中就记载有:“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1],其阐述了茶的特殊保健功效。这一特殊的保健品,开始在人们的眼中变得炙手可热。以沸水冲泡、细斟慢品的传统品茗方式,已满足不了人们对茶叶日渐多元化的需求。对茶叶多元化的需求与日益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引起茶企业在生产茶叶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向茶叶的深加工产品,其中品类日趋繁多的茶食品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1 茶食品的概念

茶食一词最早出现于《大金国志·婚姻》,其中就记载有:“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属偕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2]。广义上,茶食品是含茶食品的总称;狭义上,茶食品是指利用茶粉、茶汁、茶叶提取物、茶叶浸出物等掺和其他可食之物为原料,调制成茶菜肴、茶饮料、茶零食等食品。

2 茶食品的发展

茶食品自古有之,早在原始部落至先秦时期,食茶视为茶食。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食用茶而获得药效的方式可视为茶食最早的雏形。春秋时期为佐餐菜肴,汉魏至南北朝,茶果初现。茶已从生煮羹饮发展为饮品,茶食也就随着饮茶风俗的普及而发展。当茶叶开始拥有“饮品”的身份之时,佐茶的食品也逐渐盛行出现。晋时,茶宴取代酒宴,并置茶与茶果,首开了茶宴的先河,茶果与茶宴的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晋书》是最早记载过茶果的,书中记载到:“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3]隋唐宋时期,茶食成型。茶与茶食开始形成两条不同的但又相辅相成的分支,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饮品,而佐茶的食物也逐渐脱离茶且具备个体的风格。元明清时期,茶食成熟。元代的茶食发展是在宋代的茶食基础上结合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点,例如在茶中加酥油。至明清时期,茶食既指将茶视为调味品制作的各类佐茶与掺茶吃点。至此,中国古代茶食进入繁荣巅峰时期。

近代,我国茶食品虽处于向上发展的时期,但茶食品并不被顾客所了解,一部分茶企销售茶食品仅是方便饮茶需要,茶食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长时间以来并不被社会大众所重视。2010年以来,随着人们对茶叶深加工技术应用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上各项茶事活动的宣传与推介,茶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和提升,越来越多的相关行业企业开始重视并进入到茶食品的产销体系当中。目前,我国现已开展茶食品业务的茶企达500多家,其中不乏有我国知名茶企业,如八马、华祥苑、安溪铁观音集团等。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已成为旅游市场中最佳食品之一。市面上所销售的茶食品大致可分为茶菜、茶主食、茶零食、含茶饮料。茶食品作为以往茶叶的配角,正逐渐发展成为茶消费领域自成一体的主角。

2 茶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急速发展,在茶叶商店中,茶食品的销售份额在逐年上升,已成为旅游商家销售的重要产品之一。与其他的食品相比具有健康安全、携带方面、即开即食等诸多的优势,茶食品成为旅游者的新宠。但茶食品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在开发中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2.1 自主创新显弱,市场占有率低

由于茶食品的生产要比一般的零食生产更加复杂和特别,尤其是要注意茶叶中的内含物的氧化或升华等问题,所以我国目前能够自主生产茶食品的茶企较少。茶食品的营销渠道较为狭窄,并未打入一般超市等销售群。茶食品极少在超市等与茶无关的场所进行销售,无茶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售茶食品也较少。虽然人们对茶主食中的茶面条、茶粥、茶面包并不是完全陌生,而这些茶主食的销售主要是茶餐厅。茶餐厅数量不多,档次较高且茶食品食材成本高,导致能够消费的人群较小,不利于推广。

2.2 宣传力度不足,产品缺乏人气

茶食品虽有不少人青睐,但因茶企只注重对茶叶的宣传,对于茶食品认识不足,使大众接收的茶食品信息有限,有不少人不了解茶食品,甚至有一部分的人不知道茶食品的存在。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茶食品(茶零食方向)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总人数为2780人,调查人群有在校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士等等,调查覆盖的省份为:福建、广东、台湾、山西、北京、天津、江西、上海、河南、浙江等,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本次问卷茶共设计四个问题。问题1:您知道“茶食品”吗?问题2:下面8项茶食(茶饼干、茶糖果、茶月饼、饼果脯、茶面条、茶可乐、茶糕点、茶瓜子),请您选出知道的。问题3:您知道茶食品有保健功效吗?问题4:您在旅游中会主动购买茶食品吗?有68.35%的人知道茶食品,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茶食品的存在;茶饼干(80.21%)、茶糕点(84.53%)与茶瓜子(73.38%)所知道的人数较多,而茶果脯(32.01%)、茶可乐(11.15%)与茶面条(22.66%)所知道的人数较少;对于茶食品的保健功效,有接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虽有接近一半的人在旅游中会主动购买茶食品,但仍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在旅游中不会主动购买茶食品。这些数据表明社会大众对于茶食品的了解仍欠缺。

2.3 产品信息不明,品类发展不匀

面对市场上日益繁多的茶食品,许多标着“茶”的茶食品,却不是真正的茶食品。实际上一些所谓的“茶食品”与茶毫无联系。比如,格力高的百奇抹茶味装饰饼干(涂层型),其配料是以绿茶粉替代茶原料。茶食品中有的并未注明含茶种类与含茶量;在营养成分表上,也未标有判断食品中是否含茶的重要指标——茶多酚的含量。如洽洽绿茶味好南仁茶瓜子,产品未具体说明是含哪种茶叶,而且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了蛋白质等7种物质的含量,但却未标示茶多酚的具体含量。茶食品中多以绿茶和红茶为原料,其他茶类的茶食品比较少,只在个别的省份零售。乌龙茶与黑茶的茶食品为数不多。

3 茶食品的旅游开发建议

3.1 加大政府支持,健全茶食品标准

国家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茶企生产茶食品的实际情况的监管。相关立法部门,应加快茶食品标准体系制定进程,使茶食品具有与茶饮料类似的标准,并要求外包装上标注茶多酚含量,并结合社会大众的营养需求、茶多酚营养保健功效和茶叶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制定茶食品的茶多酚含量等级,进而确定茶食品的等级。

3.2 拓展营销渠道,提高旅游市场份额

茶企业应积极拓宽茶食品的营销,不应局限于专卖店与网络平台上的销售,可与酒店与旅游景区等合作,扩大销售范围。其次,可在商场中设立茶食品的专柜,借助商场的地理优势,获得接触更多消费人群的机会。可带领游客参观茶食品的生产流程和厂区风景,利用“观光工厂”特殊营销手段推动茶食品的正态发展、提升茶食品的销售量及企业品牌影响力。茶食品企业应加大宣传茶菜(茶餐厅)、茶零食、茶主食力度,最大程度地挖掘茶食品市场的购买潜力。除此之外,茶食品也可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可借鉴四川省的川茶集团,秉承“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思路,“茶”与“旅”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一条集生态茶园观光、体验式制茶、茶文化博览、茶艺表演、茶食品展销为一体的“茶”、“旅”结合互动发展道路。

4 结语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茶食品发展已很成熟。我国茶食品由来已久,但最近几年才起步,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存在些较突出的困难。中国是世界上的产茶大国,在制作茶食品的原料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家应积极协助茶企或研究院对茶食品研发,让茶食品的研制有更好的经济基础保证与人才的后援。共同期待茶食品克服现存的问题,健康、稳定、蓬勃的正态发展。

[1]徐晓村.饮茶起源考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76-80.

[2](清)永球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别史类卷三十九《钦定重修大金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林更生,林心放.茶果究竟是何果——古茶书解读之廿二[J].福建茶叶,2013(04):51-52.

猜你喜欢
茶叶食品旅游
《茶叶通讯》简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旅游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便携式茶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