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调研报告

2018-01-19 22:46唐生华叶培麟青海省海东市畜牧兽医工作站8106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海东饲草畜牧业

唐生华 叶培麟 (青海省海东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810600)

根据青海省畜牧总站 《关于开展青海农区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调研的通知》 (青牧总 【2017】76号)文件要求,海东市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查阅资料、深入调查,对海东市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1 农区畜牧业现状

1.1 农区畜牧业生产情况

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部,辖属2区4县,共有96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总面积1.32万km2,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回、藏、土、撒拉、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6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3.9%。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18.74万亩,天然草地面积1300.3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111万亩,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2.48%。

畜牧业是海东市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2017年底,全市各类牲畜存栏达428.24万头只。各类牲畜出栏220.82万头只。各类牲畜总出栏率达79.57%。肉类总产达11.85万t,同比增1.49%,禽蛋总产达1.53万t,同比增0.01%;牛奶总产量达6.65万t,同比增0.3%。全市2017年理论载畜量为301.25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277.59万羊单位,负载23.66万羊单位。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对保障城乡居民 “菜篮子”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取得成效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2.1 禁养区划定助推规模养殖生态环保

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省级认定规模养殖场534家,其中奶牛23家、肉牛129家、肉羊239家,生猪80家、蛋鸡26家、肉鸡28家、獭兔9家。为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2014年以来,在项目建设中,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农区规模养殖向“五化”发展。2016年在乐都区开展了绿色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建设,为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成功经验。2017年根据中央环保督查要求,全市全面完成了禁养区划定工作,其中划定禁养区6617.96km2,占国土面积的49.65%,其中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273.72km2,占禁养区面积的4.16%;城镇村规划区1328.8km2,占20.2%;工业园区22.41km2,占0.3%;主要交通路网316.8km2,占4.8%;自然保护区123.84km2,占1.9%;风景名胜区1404.4km2,占21.4%;重要河流岸带922.27km2,占14%;基本农田1857.1km2,占28.3%;林场683.9km2,占10.4%。部分禁养区有重叠。经核实全市禁养区内有养殖场298家 (湟水流域251家、黄河流域47家)。根据 《水污染防治法》、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环保部、农业部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对禁养区内的57家养殖场进行停产、拆除、注销,对241家养殖场计划实施整改、关闭或搬迁。

1.2.2 新型经营体系建设助推农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1家,市级1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45个,共有成员6.4万人,其中农民成员为6.3人,2017年评定省级示范社57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23家。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5260人。全市共有家庭牧场7500户、现代生态牧场8家。随着规模养殖场审批条件、投资规模、建设标准越来越严格,规模养殖场发展基本趋向提档升级、巩固发展,向 “五化”发展已成定局。家庭牧场由于与广大农牧民联系紧密,其投资规模符合农户投资能力,使原来的养殖大户通过扶持发展成为家庭牧场,解决了养殖大户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差、养殖技术落后的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家庭牧场的劳动力成本即劳动力收入,相比规模养殖场雇佣工人饲养,可就近就地利用饲草及农作物秸秆,养殖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家庭牧场的饲养管理由于经营者责任性强,母畜繁活率较高,这是家庭牧场较规模养殖场具备的优势。因此,家庭牧场在近年深受广大农牧民喜欢,是牛羊自繁自育最合适的养殖形式,发展家庭牧场已成为海东市山区发展畜牧业的出路之一。

1.2.3 粮改饲工作稳步推进助推 “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模式

2011年全市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落实,海东市被确定为草畜平衡区以来,发展农区畜牧业得到了空前支持,尤其是饲草料基地建设得到大力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在全市全面展开。一是结合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海东粮改饲模式下的饲草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及市本级饲草种植试验等,在牧草品种选择上有新突破,先后选育鉴定出许多优良的饲用品种,包括豫玉22、北农青贮208、豫青贮23、吉甜 5号 (甜高粱)、九甜杂三(甜高粱)等,2015~2017年共建成玉米和甜高粱新品种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示范基地11.50万亩,产草50.33万t,总产值1.88亿元,新增产值2102.0万元。建成饲用作物品种种子基地 (箭筈豌豆)20个,规模达到1.2万亩,生产种子1120t。饲用蚕豆种植试验成果喜人,2017年青蚕13号在化隆二塘乡种植的产量达到2000kg以上,为今后发展粮改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二是人工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7年全市人工种草饲草面积达112.18万亩。三是饲草加工力度加大。2017年全市加工饲草 119.29万 t。四是以 “种”养“畜”、种养结合的模式逐渐形成。

1.2.4 畜种畜群结构调优助推农区畜牧业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海东市充分利用省级良补项目、肉奶牛改良大县评比、市级肉羊良改项目、县 (区)级畜禽良种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将良种引进、畜种改良作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发挥海东市牛改点、畜禽良种场等的作用,利用良种荷斯坦、西门塔尔细管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繁育肉肉兼用、产奶量高、生长发育快的优良品种肉牛;引入优良种公牦牛、青海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高原型藏羊、陶赛特肉羊,加快海东市牦牛、绵羊改良良种化进程,繁育商品牦牛、绵羊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牛羊肉品质好,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多年发展,全市畜种结构不断调优,良种率不断提升、个体生产性能不断提高。

2 农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

2.1 养殖用地紧张,政策落实困难

养殖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农区养殖场地受气候、地形、水源和周围土地资源、环保等因素影响加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各县 (区)政府为养殖业预留的土地少之又少,因此,适合养殖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2017年全市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划定禁养区6570.94km2,占国土面积的49.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 《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为发展养殖业预留的土地是有限的。

2.2 养殖户资金短缺、融资难度较大,政策落实困难

首先,农区养殖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高科技、低利润的行业,养殖业生产的鲜活农副产品,即难成为有效的抵押资产,又很难找到有效的担保公司,增加融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各县 (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农担公司,但在养殖户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且担保收费高。其次,养殖生产经营中的诚信缺失,畜牧行业分布广,从业人员多,人员素质及认识不一,在生产经营中整体诚信度低,恶意拖欠贷款的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损害行业形象。再次,各项惠农金融政策落实困难,在实际生产中,从事养殖业的大部分还是农民,国家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农房都可以当作抵押物进行贷款,银行应打开绿色通道。当养殖户用资金时,拿这些作为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2.3 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

由于社会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投入到畜牧业发展的劳力资源有限,严重不足。

3 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分析

3.1 生产潜力分析

按照畜牧部门统计,2017年人工种草面积为112.18万亩。其中种植玉米45.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40.47%;种植燕麦等一年生饲草62.7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5.92%。种植苜蓿、披碱草等多年生饲草4.0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61%。截至目前全市加工饲草119.29万t,其中青贮88.37万t,青干草30.92万t。截止2017年全市草产品加工企业共57家。草产品加工企业种草7.7万亩,流转面积7.7万亩,辐射带动农牧户8072户,预计到2020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32.65万亩。建成7.2万亩的饲草作物种子田,30万亩的饲用玉米田,30万亩的高产青刈燕麦饲草田,20万亩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饲草田。25万亩多年生豆禾牧草人工草地、年生产饲草558.39万t,建设成12个区域性生态大牧场、饲养量达到120万羊单位。培育饲草加工企业50家,年加工饲草288万t,饲草加工利用率达到50%以上。

3.2 结构调整潜力分析

3.2.1 种植业结构调整

到2020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32.65万亩。建成7.2万亩的饲草作物种子田,30万亩的饲用玉米田,30万亩的高产青刈燕麦饲草田,20万亩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饲草田。25万亩多年生豆禾牧草人工草地、年生产饲草558.39万t,建设成12个区域性生态大牧场、饲养量达到120万羊单位。培育饲草加工企业50家,年加工饲草288万t,饲草加工利用率达到50%以上。

3.2.2 畜种畜禽结构调整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关键,是畜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提高良种化程度,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今后海东市充分利用省级良补项目、市、县 (区)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海东市畜种结构调整。建设以德系西门塔尔和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杂交繁育组合的5个良种肉牛繁育基地,以八眉猪和长白、大白为杂交繁育组合2个良种仔猪繁育基地,以杜洛克和长白、大白为杂交繁育组合7个良种仔猪繁育基地,以海东鸡为主的4个肉蛋兼用良种雏鸡繁育场,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主的2个良种奶牛繁育场。最后在全市形成以六县(区)城郊为主的奶牛产业区,以浅脑山地区为主的良种肉牛、肉羊繁育产业区,以循化、平安为主的牛羊贩运养殖区,以互助、乐都为主的高原瘦肉型生猪产业区,以互助、化隆为主的农家放养土鸡和禽蛋产业区。

3.3 有利条件分析

3.3.1 区位优势及市场优势

海东市发展饲草产业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海东市是青海省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地域位置上又地处甘青两省交接地带和西宁、兰州两大省会城市中间,109国道、兰西高速、兰青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有巨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对产品销售和培育市场非常有利,可辐射周边地区,地域优势较为明显。海东市是青海省人口密集的地区,聚集生活着近300万各族群众,对畜产品的需求大。

3.3.2 饲草料资源优势

海东市是青海省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农作物秸秆丰富。2017年种植小麦、青稞、豌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32万亩,种植玉米40万亩 (其中饲用玉米5万亩),退耕还林草后,种植紫花苜蓿15.12万亩,可年产饲草15.12万t;一年生燕麦20万亩;还有126.38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产草22.1万t。

3.3.3 畜禽品种的优势

海东市有许多优良品种:互助八眉猪、海东鸡、白牦牛、民和小尾寒羊等一些当地品种,为当地发展畜牧业提供了现成的资源优势。

4 今后畜牧业发展对策

4.1 发展思路

中国共产党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海东市畜牧业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将海东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成为引领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先导区和全省主要的特色绿色畜产品供给地。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努力构建种养循环、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农牧业供给侧改革,打造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基地,实现在新常态下农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4.2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牛、羊、猪、禽存出栏分别达到18万头、130万只、110万头、250万只,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10%、0.75%、6.3%。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32.65万亩,建成7.2万亩的饲草作物种子田,30万亩的饲用玉米田,30万亩的高产青刈燕麦饲草田,20万亩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饲草田。25万亩多年生豆禾牧草人工草地,年生产饲草558.39万t,建设成12个区域性生态大牧场,饲养量达到120万羊单位。培育饲草加工企业50家,年加工饲草288万t,饲草加工利用率达到50%以上。

4.3 发展对策

4.3.1 调结构,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按照川水地种菜,山区地种草养畜的总体思路,依托海东富硒品牌优势,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布局,川水地区主要以生猪、奶牛、蛋鸡养殖为主;脑山地区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家庭牧场,现代生态牧场等特色养殖。同时,着力调整畜群内部结构,降低非生产畜的比重,加快肉畜的畜群周转期,力争形成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农牧业发展模式。

4.3.2 建基地,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以国家启动实施的新一轮草原生态奖励保护补偿机制,退牧还草工程为契机,狠抓饲草基地建设,全市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充分发挥农牧结合效益。引导海东市已经建成的现代生态牧场向规模化、现代化、效益化转变。

4.3.3 转方式,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

以发展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牧业为目标,按照农业部养殖业绿色发展要求,逐步推进畜禽养殖“三进三退四结合”工作 (即:畜禽养殖 “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精准扶贫攻坚相结合、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物治理相结合”、与 “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切实改变传统的养殖生产模式。鼓励饲草种植大户投资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场,形成种植、养殖一体经营模式;开展大型饲草青贮窖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粮改饲和饲草青贮综合利用工作。

4.3.4 争项目,推进海东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抓好全市龙头企业,鼓励和扩大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业带和产业群,发挥规模带动效应,努力推进全市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力争培育一批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

猜你喜欢
海东饲草畜牧业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映像畜牧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映像畜牧业
草地休牧、禁牧期家畜饲草供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