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京津沪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

2018-01-19 03:16张晴云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天津

□王 纯,张晴云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在现阶段,随着电子商务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商贸流通业已突破了传统的交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渐朝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因此,商贸流通业通过引领生产、促进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促进我国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作用更为明显。一直以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备受我国学者关注。冉净斐[1](2004)采用1980—2001年GDP的增长率、固定资产的投资率等五个方面的数据并运用菲德模型对中国流通业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和测算,证明了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外溢效应。王德章、宋德军[2](2006)通过利用1990-2005年全国及北京、哈尔滨和贵阳三个城市的代表流通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多个指标数据,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流通业对城市GDP、消费、就业及建筑业和金融业等相关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赵凯、宋则[3](2009)在研究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和作用机理时,根据菲德模型的分析框架构建出可以测度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模型,并通过对1952-1978年和1979-2006年两个阶段的实证分析发现: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力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力,并对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唐红涛[4](2009)采用 1995—2007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回归得到各省的流通业弹性系数,并将弹性系数和GDP总量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30个省份分为五类,得出流通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与当地区域经济总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发展流通业应该因地而异。吉利[5](2014)通过进行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得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有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分配和促进产业关联等作用。阮文婧[6](2016)深入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差异,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综上,我国学者对于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多为对单一区域的关联分析,多区域影响程度比较分析多以指标比较为主,难以深入了解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本文选取北京、天津、上海为研究对象,考察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旨在了解商贸流通业在京津沪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路径。

1 京津沪的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1.1 京津沪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比较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也仍保持平稳增长,尤其与民生有关的电商、快递等行业,保持着快速增长。虽然我国北京、天津及上海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均较足,消费者市场增速平稳,网上零售业发展快速,商贸载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但是三个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仍存在差异。下面将从京津沪的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结构来重点比较。

1.1.1 京津沪的商贸流通业规模比较

京津沪商贸流通业规模可从产出规模和投入规模反映,产出水平反映了商贸流通业的创造价值能力,而投入水平则反映了商贸流通业的资本再生能力。[7]因此,产出规模及投入规模越大,说明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越大。

(1)产出规模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反映的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的最终价值,可反映当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越大,表明该地区商贸流通业产出越大,其创造的价值也越大。如图1所示,2011-2015年北京、天津及上海商贸流通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三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上海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明显超过北京和天津,相对而言,天津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最低,与上海的差距越来越大,2015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与上海相差2284.88亿元。

图1 北京、天津及上海2011-2015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1-2015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统计年鉴)

(2)投入规模

投入规模主要反映了京津沪的商贸流通业物质投入量,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能够反映出商品运输、配送、仓储以及商品市场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状况,影响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图2反映的是北京、天津及上海2011-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可以看出,天津商贸流通业固定投资一直保持最高,北京近五年投资额变化不明显,上海在2015年投入增速较大,从2014年524.45亿元增加到2015年857.66亿元。

1.1.2 京津沪的商贸流通业结构比较

(1)市场结构

商贸流通业市场结构基本表现在市场集中度上,反映商贸流通业市场垄断或竞争程度的大小。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作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商贸流通业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特选取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来反映商贸流通业市场结构,比重越大,说明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商贸流通业实力也越强。由表1可知,北京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逐年递增,从2011年27.84%下降到2015年19.49%,天津和上海的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保持在50%和62%左右,占整个社会消费品总额的一半或以上,说明天津和上海的商贸流通业整体实力很强。

表1 北京、天津及上海2011-2015年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11-2015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统计年鉴)

(2)规模结构

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反映了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入占整个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比例。由表 2可知,近五年来北京、天津及上海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变化基本不明显,但上海由2004年的 8.72%上升为 2015 年的 13.50%,说明上海对商贸流通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行业相比,上升趋势明显。

表2 北京、天津及上海2011-2015年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

(数据来源:2011-2015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统计年鉴)

1.2 京津沪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1.2.1 京津沪GDP总量比较

选用北京、天津及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其经济发展水平,从图3可看出三个地区持续保持上升趋势,且均在2006年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加,呈直线上升,说明三个地区近年来基本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从1996-2015年20年期间,北京经济总量从1 789.2亿元上升至23 014.59亿元,增长了11.86倍;天津经济总量从1 121.93亿元上升至16 538.19亿元,增长了13.74倍;上海经济总量从2 957.55亿元上升至25 123.45亿元,增长了8.49倍。上海经济总量规模一直位居第一,北京紧追其后,天津稳居第三。

1.2.2 京津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水平,从表3可以计算出,北京、天津和上海最近2011-2015年的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2、102.84和103.08,三个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大,从 2010 到 2014 年的趋势上来看,三个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处于降低的状态,说明,北京、天津和上海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正在减弱。

图3 北京、天津及上海1996-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数据来源:1996-2015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统计年鉴)

表3 北京、天津及上海2011-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2011-2015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统计年鉴)

2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京津沪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和模型的选取

为了清楚地了解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直辖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选择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刻画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用北京、天津、上海历年的GDP总量衡量其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用北京、天津、上海历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其各地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并选取1978-2015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将北京、天津、上海的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记为GDP1和CT1、GDP2和CT2、GDP3和CT3。数据均来源于各地历年的统计年鉴,分析软件选用Eviews9.0。

2.2 实证分析结果

2.2.1 单位根检验

通过Eviews软件分别对GDP1、CT1、GDP2、CT2、GDP3和CT3进行ADF检验,得出以下结果。

表4 北京、天津、上海的GDP和CT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注:(1)d表示序列的一阶差分,dd表示序列的二阶差分;(2)(C,T)表示单位根方程包括常数项和趋势项,N表示不包括C或T。

由表4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的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1、CT1、GDP2、CT2、GDP3和CT3均是二阶单整序列,故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的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2.2 协整检验

协整是对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统计描述。由于考察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故选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第一步:用传统的OLS方法进行回归,通过绘制我国北京、天津、上海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散点图发现模型可能存在截距项和时间趋势,建立我国北京、天津、上海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回归方程。

北京: GDP1=-137.686+238.0442*T1+1.7796*CT1

(1)

(-1.2009) (7.2941) (29.1523)

R2=0.9989 DW=1.4567 s.e=249.2328

天津: GDP2=-676.235+58.2329*T2+3.1697*CT2

(2)

(-5.349) (1.8933) (27.2066)

R2=0.9975 DW=1.319 s.e=278.3872

上海: GDP3=473.4447+464.9639*T3+1.5942*CT3

(3)

(2.3967) (7.9757) (13.6071)

R2=0.9966 DW=0.4945 s.e=453.0704

注:T1、T2、T3分别为回归方程(1)、(2)、(3)的时间趋势项

第二步: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将北京、天津、上海的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到的残差序列分别记作e1、e2、e3,并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得到以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通过对三个回归方程的残差项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得出三个残差序列的ADF值均小于对应的1%的临界值,故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三个残差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属于平稳序列,说明我国北京、天津、上海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有协整关系,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2.3 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r原理,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用式(1)、(2)、(3)中求得的残差 e1、e2、e3 作为非均衡误差,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逐步回归,得到 GDP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误差修正模型(4)、(5)、(6):

北京: d(GDP1)=264.2779+1.7021*d(CT1)-0.7768*ecm1(-1)

(4)

(2.5841) (9.7942) (-3.2437)

R2=0.8654 DW=1.7935 s.e=238.9335

天津: d(GDP2)=27.0811+3.2002*d(CT2)-0.753*ecm2(-1)

(5)

(0.2535) (8.8975) (-2.5396)

R2=0.8348 DW=1.7508 s.e=268.2189

上海: d(GDP3)=319.5043+1.8073*d(CT3)-0.3475*ecm3(-1)

(6)

(2.5043) (7.7359) (-2.0796)

R2=0.7904 DW=1.4218 s.e=286.9327

对于北京、天津及上海的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误差修正模型(4)、(5)、(6),误差修正系数分别为-0.7768、-0.753、-0.3475,均小于零,符合误差修正机制。对于北京而言,由(1)式可得GDP1关于CT1的长期变化量为1.7796个单位,由(4)式可得GDP1关于CT1的短期变化量为1.7021个单位;对于天津而言,由(2)式可得GDP2关于CT2的长期变化量为3.1697个单位,由(5)式可得GDP2关于CT2的短期期变化量为3.2002个单位;对于上海而言,由(3)式可得GDP3关于CT3的长期变化量为1.5942个单位,由(6)式可得GDP3关于CT3的短期变化量为1.8073个单位。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第一,对于北京、天津、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1996-2015年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日新月异,每年国内生产总值上海均为最大,北京其次,天津最后。同时,三个地区消费物价指数波动大体一致,但上海稍高,说明存在比北京、天津更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稳定性更弱。对于三地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而言,上海的产出规模远大于北京、天津。天津和上海相对于北京在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结构方面占用绝对优势,总体而言,上海的商贸流通业更为发达,但近年来天津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规模远远超出北京和上海,所以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从短期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总量均有显著的效果,即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比较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天津经济发展影响是对北京经济发展影响的1.88倍,是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1.77倍。可以说从短期效应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三个地区GDP总量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对天津的影响最大,上海次之,北京最小。但对于修正系数,北京和天津是上海的两倍多,说明北京和天津在短期效应增加后,会快速地调整,减少短期波动。从长期来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对天津的影响最大,北京次之,上海最小。可见,无论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均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对天津的影响最大,上海次之,北京最小。

3.2 建议

从实证分析得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京津沪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贸流通业更发达的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大,但是也需要注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质量及潜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建议如下:

3.2.1 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提高流通效率

在区域商贸合作化、信息共享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努力推动连锁经营的建设,突破传统商贸业,实现现代商贸业。政府应该快速建立良好的商贸流通发展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开发商贸流通市场,增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资源,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增加物流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

3.2.2 规划指导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发挥影响经济的先导作用

商贸流通产业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管理监督,协调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建立完整的行业管理体系。鼓励商贸流通业向多产业渗透,将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联系起来优化,达到商贸流通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引领生产、促进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等功能,使商贸流通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力。

3.2.3 构建专业人才储备机制,提供经济智力支持

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储备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引进和培养国内外专业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在人才在商贸流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冉净斐. 流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J]. 生产力研究,2005,(03):21-22.

[2] 王德章,宋德军. 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 财贸经济,2007,(10):98-102.

[3] 赵 凯,宋 则. 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 财贸经济,2009,(01):102-108.

[4] 唐红涛. 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基于面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 天府新论,2009,(02):54-58.

[5] 吉 利.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 商业时代,2014,(32):15-17.

[6] 阮文婧.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6,(22):128-129.

[7] 徐 丽.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天津卷
《天津之眼》
画像即墨商贸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