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现状

2018-01-19 21:46李璐,张敏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综述

李璐,张敏

【摘 要】 强直性脊柱炎通常骶髂关节最先累及,病变后期可导致脊柱周围韧带钙化而致骨性强直,病变呈不可逆性,致残率高。文章着重从X线、CT、MRI、SPECT/CT、超声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并及时行药物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对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表现;早期治疗;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关节为主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脊柱关节病,并可侵犯外周关节及其他器官,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个亚型。我国患病率约0.3%[1],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约5∶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2]。A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感染、内分泌等因素相關,遗传占主导作用,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者占93%[3],HLA-B27阳性者AS的发病风险是阴性者的200~300倍[4]。绝大多数AS患者有肠道或泌尿系统感染史[5]。80%以上AS患者骶髂关节均受累[6]。王庆文等[7]通过骶髂关节细针活检发现骶髂关节炎病理学改变可能起始于骨髓,然后血管翳形成,再波及软骨骨板,随后才破坏软骨。由于AS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晚期可自下而上致整个脊柱强直或畸形,病情不能逆转,致残率高,因此早期发现骶髂关节影像学异常改变对AS确诊及治疗尤为重要。

1 AS诊断标准的变化

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8]包括:①腰背痛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腰椎活动受限;③胸廓范围小于同龄或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患者若具备④并附加①~③任意一项即可诊断AS。2009年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工作组(ASAS)推荐的最新国际认可的中轴性脊柱关节病(SpA)分类标准[9]包括:①起病年龄 < 45岁和腰背痛 > 3个月的患者;②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加上≥1个SpA特征;③HLA-B27阳性加上≥2个SpA特征。符合①+②或①+③即可诊断。其中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是指MRI提示骶髂关节活动性炎症,高度提示与SpA相关的骶髂关节炎,明确的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SpA特征包括:炎性背痛;关节炎;起止点炎;眼葡萄膜炎;指(趾)炎;银屑病;溃疡性结肠炎;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反应好;SpA家族史;HLA-B27阳性;

C-反应蛋白升高。两项标准均强调影像学检查对AS诊断的重要意义,纽约标准着重从X线、CT对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情况进行分级,虽然提高了AS诊断的敏感性,但是对早期不典型患者极易漏诊,发病7年左右才能被确诊[10];2009年ASAS标准强调MRI检查在骨质破坏之前发现炎性表现的重要价值,并结合临床症状、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明显提高早期诊断率,分类中轴型与周围型SpA患者,有效指导早期治疗。

2 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1 X线与CT检查 1984年纽约标准骶髂关节分级是以X线为标准,CT与X线分级标准基本相同,AS首先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周围可有轻度的骨质疏松,关节面下有小囊变,继而关节面下出现骨质破坏和吸收区,关节面呈毛刷状和锯齿状改变[11]。关节间隙出现“假性增宽”,晚期关节周围出现不规则骨质增生硬化区,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直至骨性强直或畸形[12]。骨盆X线片是经济、简便、辐射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骶髂关节面解剖形态凹凸不平,再加上X线密度分辨率低,二维重叠影像以及患者拍摄时体位的限制、肠内容物干扰等因素,降低了X线片对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漏诊率高[13]。欧美国家通常采用患者俯卧位,后前位成像,球管角度倾斜25°~30°,可减轻或消除骶髂关节解剖结构重叠的缺点,但此种成像方法尚未达成国际认可。CT的优势在于密度分辨率高,且不受组织重叠的影响,精准显示硬化、侵蚀、囊变及关节间隙变化,但对于没有骨质破坏的早期病变检出率较低,且无法显示关节软骨、韧带及关节囊改变,对于急性炎性改变如滑膜炎和骨髓水肿,CT不能显示[14]。

2.2 MRI检查 MRI与X线及CT相比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且无放射性的优点,能发现骨髓水肿、软骨的异常及骨髓内脂肪沉积,对骶髂关节面下的炎症表现敏感,可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但与X线、CT相比,对细微骨质破坏、硬化敏感性差。金明花等[15]研究表明,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及早期分级明显高于CT

(P < 0.05)。师红莉等[16]认为,MRI对0级和

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明显优于CT

(P < 0.05),MRI对Ⅱ级以上AS骶髂关节病变与CT、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T与MRI对关节间隙变化的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T对骶髂关节面增生硬化及关节面侵蚀检出率高于MRI、X线。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活动期骶髂关节ADC值高于静止期,因此DWI对反映AS是否处于活动期有一定价值[17]。

2.3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从分子水平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骶髂关节炎在骨质没有破坏之前,病变部位血供、骨盐代谢和成骨活动活跃,髂关节/骶骨比值(S1/S)升高,骨显像即可发生异常,而在病变晚期关节强直融合,病变基本处于静止阶段,骨代谢活动相对降低或接近正常[18],因此,核素骨显像可以提前发现AS并推测其活动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故其敏感性较高。李广宙等[19]对68例早期或怀疑AS患者进行研究,S1/S诊断AS灵敏度94%,特异性93.3%,优于X线。SPECT/CT可比X线、CT提前2~6个月发现病变,但刘越等[20]认为SPECT/CT放射性比值受性别、年龄影响较大,对是否能早期诊断AS提出异议。此外,全身骨显像还可发现AS除骶髂关节外的隐匿性病变。关于SPECT/CT与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国内外文献均罕见提及,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endprint

2.4 超声检查 超声可通过高频探头实时动态检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滑膜囊、韧带、肌腱由于周围炎症及关节腔积液影响,表现为回声减低或不规则的无回声区,骨质破坏前形成的血管翳可通过超声检测到血流明显较常人增多,超声简便价廉无辐射,可作为AS早期筛查手段之一,但目前尚未得到国际一致认可。因此对超声检测发现骶髂关节异常血流信号,建议进一步做MRI检查。

3 治 疗

3.1 西药治疗 治疗AS的西药包括NSAIDs、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NSAIDs主要包括尼美舒利、塞来昔布、洛索洛芬纳等,是治疗AS的一线药物,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晨僵及腰背痛,减轻关节肿胀疼痛。Braun等[21]认为,NSAIDs应在服用2周后评定疗效,若2~4周后效果仍不明显,建议改用其他NSAIDs。但长期服用NSAIDs易导致胃肠道及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TNFi主要包括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可抑制新生骨形成,延缓AS进程,但费用昂贵,其副作用明显,需定期监测[22];DMARDs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等,适用于AS外周关节特别是髋关节受累,可以有效改变外周关节症状,优选柳氮磺吡啶。

3.2 中医疗法 AS属中医学“痹证”“大偻”“龟背风”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源于先天肾督空虚,筋脉失养,或加之后天失养,机体精血化生不足,正虚复感风寒湿外邪。段富津[23]主张分期治疗,急性期以祛邪通络为主,病久则活血行滞,缓解期以扶正祛邪为要。彭江云[24]将本病分型为肾亏督脉寒型、湿热蕴结型、肝肾亏虚型,其中肾亏督脉寒型最常见、损害大,方选附子桂枝汤加减,湿热蕴结型方选四妙散加减,肝肾亏虚型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汪洋等[25]根据本病多伴发胃肠道疾病,大便稀溏,强调健脾利湿的重要性。中药可以从调节免疫、抗骨质破坏、抗骨化等方面发挥作用[26]。《素问·移精变气法》曰:“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针、灸、药各有所长,不能偏废,药的性味和针灸的手法合力祛邪补正气,并配合功能锻炼。近年来AS治疗在方药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特别是督灸,具有温经通络、补肾阳强筋骨、行气活血功效。《素问·髓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属肾,入循膂络肾。”督灸能提升脑内β-内啡肽的含量,降低HLA-B27异常表达,降低破骨细胞指标,控制病情,并可调节免疫,改善脊柱畸形[27]。葛海波等[28]研究认为,AS患者针刺华佗夹脊穴,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行督灸治疗,总有效率为83%,证明针刺配合督灸效果更佳。

4 小 结

AS起病缓慢,早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不典型,部分医师对AS诊断思维方式存在误区。原因主要包括:①对AS分型认识不全,过于重视中轴型,忽视外周型,尤其是幼年型AS常以髋关节炎为首发表现。②检查方法不当,对于临床症状明显,X线或CT检查阴性的早期AS患者应该进行MRI、SPECT/CT或彩超检查。③过度强调HLA-B27阳性对确诊AS的重要性。④过分强调性别、年龄差异,忽视女性患者及老年人。

AS属于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发病隐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一般在9年左右,且病程缠绵难愈,晚期可造成脊柱强直、畸形,患者生活质量低下,难以逆转。本文从AS诊断标准的演变、影像学检查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误诊原因、汤药及针灸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AS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合国内外文献,AS早期在X线及CT上不能反映出病变部位的情况,最好采用MRI检查,并需注意髋关节部位的病变,其次为SPECT/CT、彩色多普勒。药物治疗中、西医各有所长,西药主要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中药可扶正祛邪,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缓解或消除西药毒副作用。因此今后AS的治疗注重推进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规范性,提倡个体化治疗,既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又可减轻毒副作用,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盛翠云,韩铭钧.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研究进

展[J].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44-1346.

[2] 李满意,娄玉钤.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7):60-65.

[3] Hu Z,Xu M,Lin Z,et al.Limitations of lumbar spine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lin Exp Rheumatol,2014,32(1):22-27.

[4] Chung HY,Machado P,van der Heijde D,et al.HLA-B27 positive patients differ from HLA-B27 negative patients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imaging:results from the DESIR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recent onset axial spondylo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11,70(11):1930-1936.

[5] Zochling J,Bohl-Bühler MH,Baraliakos X,et al.Infection and work stress are potential trigger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lin Rheumatol,2006,25(5):660-663.

[6] 陈瑞科,朱锐,史常勤.MRI多序列联合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雜志,2014,24(5):835-838.endprint

[7] 王庆文,曾庆馀,肖征宇,等.脊柱关节病患者骶髂关节细针活检的病理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32-836.

[8] vander Linden S,Valkenburg HA,Cats A.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p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J].Arthritis Rheum,1984,27(4):361-368.

[9] Rudwaleit M,van der Heijde D,Landewé R,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ssessment of spondylo 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axial spondyloarthritis(part Ⅱ):validation and final selection[J].Ann Rheum Dis,2009,68(6):777-783.

[10] O'Shea F,Salonen D,Inman R.The challenge of early diagnos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J Rheumatol,2007,34(1):5-7.

[11] 梁碧玲.骨与关节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0-676.

[12] 白人驹,张雪林.影像医学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89-590.

[13] 黄振国,张雪哲,洪闻,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1):1040-1044.

[14] 张晋清,董瑞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磁共振成像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4):292-294.

[15] 金明花,马湘乔,胡冰.CT与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2089-2091.

[16] 师红莉,詹浩辉.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90-92.

[17] 杨宇凌,曹明明,郭永飞,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在静止期与活动期的区别[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3):452-454.

[18] 李俊雄,黄旭璇,欧阳亮,等.SPECT、CT对脊柱关节病的诊断价值[J].同位素,2002,15(3):185-187.

[19] 李广宙,李现军,刘志翔,等.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01,21(6):339-340.

[20] 刘越,赵艳梅,夏群.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35-238.

[21] Braun J,van Berg R,Baraliakos X,et al.2010 update of the ASAS/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nn Rheum Dis,2011,70(6):896-904.

[2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23] 贾秋颖.段富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举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7):47-48.

[24] 肖涌洪,秦天楠,刘念,等.彭江云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7):49-50.

[25] 汪洋,谢志军,邵铁娟,等.从脾论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389-391.

[26] 章玲艳,林洁华,周颖燕,等.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中國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0):190-194.

[27] 崇桂琴.神奇的督灸疗法:谈督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3):3-4.

[28] 葛海波,张荣华,马秀娟.针刺配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4例[J].河南中医,2013,33(2):270.

收稿日期:2017-08-25;修回日期:2017-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氧化应激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