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特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

2018-01-19 11:48黄杰唐婧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常德道德修养教育资源

黄杰 唐婧

摘 要:地方性特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就是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隐性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小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内容,使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地方性特色文化;德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

随着党十九大关于教育事业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校德育教育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 16 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方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学校德育教育发展方针,地方性特色的德育教育也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地方性特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将常德地区的文化特色作为依据,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一、地方性特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涵盖了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因此,从内容上看,地方性特色的德育教育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从而使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常德,古称“武陵”,是湖南省重要文化之都,素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之称,更是一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屹立于湖湘大地,在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逐渐形成了向善崇德的地域人文风貌,成为道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常德地区德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势必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德性修养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

(一)挖掘地方性特色的隐性教育资源,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偏向于显性教育资源的利用,而忽视了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德育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的知识灌输,而是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相对于显性教育资源而言,隐性教育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加入地方性特色的隐性教育资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知、情、意、行的潜移默化。常德,以“鱼米之乡”闻名,农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在岁月的积淀中逐渐使常德人民养成了勤劳、坚韧、纯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成为其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正是在这种朴实民风的影响下,培养了一代代积极进取和勇于攀登的湖湘子弟。在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中,利用常德地区隐性文化资源向学生传达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生观念,使学生更加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二)挖掘地方性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

“常德德山山有德”。山有德,源于人有德。据史料记载,武陵人善卷,以德施教,教育百姓崇善尚德,使百姓启蒙昧,明礼仪,知廉耻。据《吕氏春秋·下贤》和《庄子·让王》记载,尧、禹称其为师,舜想要禅让天下于他,善卷不受,辞帝归隐德山。善卷怀德修身,德拨天下,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开源。从此,代表着善卷德行的“善德”文化在湖湘大地生根发芽,经受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成为常德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影响着一代代常德儿女为人处世的价值取向。以“善德”文化为代表的常德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感,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三)挖掘地方性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

从地域环境来说,常德位于湖湘之北,西侧毗邻洞庭湖畔,沅、澧两水横贯境内,河网密布,支流众多。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常德人与“水”为伴,将水患化为水利,肥沃田亩,哺育子孙,独特的地域环境成就了常德地区独有的精神面貌。在常德人民的身体里,流淌着饱含“水”的精神血液,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常德地区,待人和善,谦卑礼让的品质世代流传;“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是常德人民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精神写照;“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滋养大地而不求回报,如同常德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的内涵在人格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与常德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吸收当地的人文特色,利用地域文化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

(四)挖掘地方性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

常德不仅是一座历史古城,还是一座拥有革命光辉的红色文化之都。常德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即大量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是常德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重要历史阶段的产物。常德会战遗址、抗日英雄纪念碑、林伯渠故居、帅孟奇纪念馆,丁玲雕像、临澧县博物馆……一座座历史锻造的“红色符号”,诉说着百折不屈、砥砺前行的革命历程;从宋教仁、林修梅、蒋翊武等早期民主革命家,到林伯渠、帅孟奇、王尔琢、丁玲等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為常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珍贵革命历史,充分展现出了革命先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敢于斗争的革命信念,是常德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支柱。深入挖掘常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利用革命历史和先烈事迹的影响,有利于学生锻炼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将具有常德独特的“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德育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修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校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保证。常德地区本土文化丰富多彩,地方性特色蕴含独特的德育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地方性特色德育教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使中小学校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发挥出中小学校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J].李容.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

[2]谈地方德育资源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J].蔡长发.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

[3]发挥校外德育资源功能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J].徐林泉.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

[4]地方特色资源在高校德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董海龙.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3).

[5]常德的五种文化与五种精神[J].刘进能.新湘评论.2013(07).

猜你喜欢
常德道德修养教育资源
《扶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美丽常德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