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 创意打造大陆特色小镇

2018-01-20 16:37张颖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马道玉环大陆

张颖

近30年来,中国大陆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城市建设蓬勃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赶上发达国家。与此同时,很多地方农村的发展却相对停滞,大批青壮年涌向城市,致使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新的贫困现象。

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落差,党中央积极推动乡镇脱贫政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计划”,希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2016年,中国国务院再次推出《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希望在各地推动建设具有明确性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点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所谓“田园综合体”是指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即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通过“田园综合体”这种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作为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预计到2020年,中国各地将培育出众多的美丽乡村与1000个特色小镇,让农村迎向现代化的同时,也保存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当地产业。

历史上台湾地区也同样经历过严重的农村建设停滞、城乡差距扩大、农业衰退、年青人外移,农田荒芜,社区残破老旧,很多地方只剩下老人与孩子等问题。1991年,台湾开始实施“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推出所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的政策,并接续推动“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1997年)、“迈进21世纪农业新方案”(2001年)及“新农业运动”(2006年),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重新确定“富丽农村建设”目标为“建设农村新生活圈,塑造农村新风貌”。

2009年5月,台当局开始实施“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并将其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该方案将台湾现代农业细分为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和乐活农业三大精致产业,提出新的前瞻农业愿景,力图创造新的生活价值,使农业不再只是单纯从事生产,也作为绿色生态产业与服务业,引导农业朝向生活产业发展,以增进民众饮食健康及保障农民福祉,为子孙留下美好的生态与家园。

其中,乐活农业包含农业深度旅游及农业精品两部分。农业深度旅游涵盖森林生态旅游、休闲产业与农村旅游、海岸渔业旅游。农业精品通过设计、调制、包装、行销,塑造农产品具功能性、高附加价值、友善环境等精品形象,推动台湾名茶、农村美酒、经典好米、竹制精品、金钻水产及优质畜产等,重塑农村风情,打造“乐活休闲岛”。

该方案系以台湾高素质研究人力、多样性生态、文化及发达的资通技术环境为基础,推动“农村再生计划”等,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发展新经营模式,结合观光与文创,深化休闲农业经营,以品牌农业带动农业升级,经由农业研发中心整合上中下游能量,建立台湾下单大陆取货模式、运用资通技术推动远程服务营销等方式扩大农业经营效益;开拓新市场,即开创多元营销渠道,设定新目标市场,例如银发族饮食休闲养生市场、高收入与订婚精品市场、节庆与旅游伴手市场、海外目标市场及大陆高所得地区市场等。

为了打造有生活质量、安居乐业的富丽新农村,台当局2010年7月颁布“农村再生条例”,决定分10年编列1500亿元新台币,后续再编列500亿元,共计2000亿元“農村再生基金”,有秩序地推动农村发展,实质照顾台湾4000个农渔村、60万户农渔民,突破农村长期的发展瓶颈,从产业、文化与实质建设着手,由加强推动农村培根训练开始,以现有农村社区为中心,强化由下而上的共同参与制度,重视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均衡发展,强调农村产业、自然生态与生活环境的共同规划与建设、农村文化的保存与维护及农村景观的绿化和美化,发挥本地特色,创造社区整体风貌,鼓励吸引年轻人回乡,紧密连结农业、农民与农村共荣发展,引导加速台湾农业转型的脚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朝向兼顾品质与安全的精致农业及重视服务与发挥农乡特色的休闲乐活农业发展。

为推展休闲农业,台当局于2013年7月修正发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将休闲农业设施设置面积上限由10%放宽为20%,并以“本地尝鲜、体验自然”为主轴,以提升产业发展内涵为前提,整合岛内休闲农场、“田妈妈特色料理”、海岸休闲渔业、渔港游艇码头、森林园区等区域,结合当地产地特色、文化、地方料理、休闲以及当地发展需求,规划主题式农业旅游行程,开发品尝食材、自然旅行等游程,并提供多语种农业旅游资讯服务,强化与观光及旅运业异业合作及参与国际旅展,提升休闲区域服务品质与接待境外游客能力,在发展农业旅游方面成效突出。

在乡村社区改造方面,台湾从上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推动社区总体营造,由于地方文史工作经验丰富,加上文创产业发达,成为大陆崛起的乡镇建设运动取经的第一首选。

最近几年,大陆各地管理部门和地方企业频频与台湾相关人才开展合作,借鉴台湾乡村社区改造经验,双方取长补短,出现许多两岸合作打造大陆特色小镇的成功范例。

如果说,在历经上世纪90年代台湾传统制造业“西进”大陆、2000年前后台湾科技业掀起第二波“登陆”浪潮,2010年后台湾服务业纷纷跨足涌入大陆的话,如今令台湾深以为傲的文创、旅创、农创、社区营造等优秀青年人才正在展开新的“西进”步伐,准备大展身手,共同创造新的两岸合作发展时代!

台湾大学生与大陆乡村的碰面

经过一夜的海上旅程,早上9点,从台湾基隆港启航的“中远之星”号轮渡,抵达大陆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小县级市玉环。来自彰化大叶大学及台北教育大学的12位台湾大学生,在船上睡了一个晚上,人生首度体验了不一样的“西进”路线。endprint

上岸后等待他们的是在大陆异乡进行乡镇社区营造的新挑战。从7月1日到8月12日,他们要在短短45天的实习课程内,为玉环市郊区内马道村一条街道构思出兼具历史特色、产业再造与生活美学的改建方案,打造这一地区“美丽乡村”示范点。

“真矖!”是这群台湾年轻人对玉环的第一印象。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浙江小城,连很多大陆人都觉得陌生,但它所生产的阀门与欧式家具,在内地市场排得上前三名。随处可见满满的工厂与摩肩接踵的女工,看在台湾学生的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城市。

经过两天的环境适应后,台湾大学生们立即投入实地调查。委托方是当地一家民间景观设计企业——台州易图文创公司负责人金通。

金通从小在玉环内马道村的马道水街长大,这是一个拥有300年历史的商贸老街,过去曾是水上运输繁忙的码头口岸,如今则是制造加工产业中的一部分。曾经风光秀美、远近闻名的内马道村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美丽。如今的马道水街100米长,只有6户民宅,居民皆已搬走,仅余一家铁工厂继续营业。如何找回乡村风韵,重拾街道活力,并兼顾居民的生存发展?成了金通的挑战。于是他找上了已有多年社区营造经验的台湾文创团队——意核设计。

金通认为,大陆搞乡村建设硬件能力很强,但台湾的文创团队软实力更强,在岛内开展社区营造项目时,他们会亲自到当地进行风土与产业调研,给金通留下很深的印象。

来自台湾、曾参与过著名的“竹山天空的院子”项目的意核设计策略长李承瀚,此次亲自带领台湾大学生到马道水街考察,目睹了当地新旧建筑混杂、产业无序交错的景象,自嘲到:“我们这次选了一个最不美丽的村子,来做第一个大陆‘美丽乡村的试点。”

此次赴大陆,李承翰决定引进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让当地居民参与,加上学术机构及专业人士,一起共建共创。为此他邀请台湾大叶大学空间设计学系助理教授黄柏铃、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系主任陈俊明加入,并提出让台湾大学生暑假一齐到玉环实习。

“安全以外我只有一点要求,不要对学生太好。”黄柏铃认为,台湾学生应该要脱离舒适圈。

开放报名后,没想到异常踊跃。经过面试,总共12位大学生入选。特别的是,其中一位女生便是从浙江玉环来到台湾的交换生。多亏了她,台湾学生在当地开展田野调查时能够听得懂老人家浓重的方言乡音。

李承翰意外发现,这群台湾大学生以往连在岛内都没参与过社区营造,遑论是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但似乎他们的血液里彷佛就充满社区营造的基因,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

来到村中,不用提醒,学生们就主动去找老乡聊天,谈过去的美好、现在的生活、未来的希望。

台北教育大学大四的郭品沂印象最深刻的是,内马道村的前任村支书一开始采访时对他们非常冷淡,不太爱讲话。但后来逐渐放下心防,开始与同学们分享以前村里的竹编作品及工具,还有办厂的过程、以及当干部的经历等。

带着亲切笑容,学生们逐渐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受邀打麻将、拚酒,一天到晚被请去村民家里吃饭。

对当地村民而言,台湾大学生地毯式的拜访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总觉得自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为什么要被采访?村民也很惊喜,原本眼中微细无奇的事物,竟被外乡人高度欣赏。

例如手工麦饼,这是早期浙东一带普通人家的小吃,现代人嫌制程麻烦,很少有人愿意动手做,就像台湾的红龟稞。但台北教育大学的张榕容却彷佛挖到宝般,陪村中仅存一位会做麦饼的老奶奶,一同去山上采麻叶、擀面皮、烙麦饼并到订购的人家。

台湾学生也感受到实地经验的可贵。到内马道村和村民讨论,与在学校做设计非常不同。大叶大学的程品惇说到,村民的意见绝对真实,因为他们才是真正住在这里的人。

突显亲水性 融入产业发展脉络

最后的社区营造设计方案,决定首先突出当地的“亲水性”。外地游客进入内马道村,第一站是歩行到水岸边的小码头,做乘船的短暂体验。若不想乘船,可以回到第一栋街屋,坐下来享受咖啡小食与当地特色的麦饼料理。

同一排的其他临街老屋将依次改造成瓦木工厂、创客公寓、文创小铺与会展中心。特别的是,原先的汽车零件加工厂保留原样,另一半的空间以钢架构及玻璃材质打造,以便凸现当地产业发展的历史记忆。

为了融入玉环的产业发展脉络,包括阀门制造、家具以及石材业,街区的墙面分别运用了铁、木材与石头等不同材料,让游客经过时,仿佛走过历史。

负责为内马道村设计当地特色旅游商品的台湾同学,也从玉环的工业发展史中萃取出设计元素,以“旧地筑新梦”的手法,希望为当地打造出爆款商品。例如用废铁与瓦片做出的碎瓦灯罩,藉由几面不同材质的结合,呈现出包容万象的脉络。另一款水龙头造型的盆栽,以玉环有代表性的金属工件产业,经过创意巧手,提升附加价值。

玉环本地设计师苏玉武表示,文创品牌在当地仍一片空白,台湾学生设计的特色商品让玉环人重温了家乡的变迁。他发自内心地说:“我们被台湾学生启发了”。

意核设计团队还与当地的民间乡建组织“参见庄主”共同开办了“庄主学院:台湾乡村改造掌舵手高级实训班”。三天课程中,来自北京、广东、云南的民宿业主与农业投资者,当他们看到台湾学生一次次的演绎,深受触动。来自成都的艺术乡建践行工作室主任黄治彬,当场向陈俊明老师发出邀请,希望他明年也派学生到成都开展此类工作。

这次45天的经验也启动意核设计策略长蔡幸爵的“候鸟计划”雏形。他希望今后更多培养台湾社区营造人才,像候鸟一般飞返于两岸。意核设计团队的社区营造规划还包括“陪伴”内容。蔡幸爵解释说,所谓“陪伴”是指台湾设计团队会在参与项目的地方长驻12到18个月,引导激发出当地人社区营造的能力。即使意核设计团队今后离开,当地人也能接手此项工作。

生平第一回参与大陆乡村社区营造初体验,也触动台湾青年西进的心。曾担任微电影制片的大叶大学建筑所碩士生许志凯,来到玉环不到一周,就决定明年毕业后来大陆工作,从“候鸟”变“留鸟”。

以玉环为跳板,台湾青年到大陆内地开展社区营造,才正要开始。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道玉环大陆
以“玉环文旦”为题 征集诗词等作品的启事
河北赤城县马道口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IQ大陆
A potential germ cell-speci fic marker in Japanese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 identi 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ymphocyte antigen 75 (Ly75/CD205)*
北方大陆向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环:喜欢摄影的女企业家
冰之大陆
基于体育场馆照明的马道设置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