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壶实用性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特征

2018-01-20 09:15顾建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紫砂陶造型实用性

顾建凤

摘 要:宜兴紫砂陶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认为历史上对生产力主体的忽视是对人创造力的否认,是对人本性的漠视。相反,陶瓷文化永恒的魅力,是劳动主创精神,即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示,宜兴紫砂陶制作表现出生产者超凡的创造力,这与历史上忽视劳动者创造力的意识及其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词:紫砂陶;实用性;发展;造型

中圖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49-01

紫砂壶造型从实用功能大踏步地走向视觉欣赏功能。在紫砂陶器整个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紫砂茶具所占的比例为最大,也最受人们的喜爱。茶具的造型中很大部分都以简练的几何形体出现.俗称“光货”。简洁概括的线条突显了紫砂材质器形制作工艺的至善至美,从世传至今时大彬的“如意纹盖三足圆壶”、“六角紫砂壶”、“莲瓣僧帽壶”,陈鸣远的“调砂虚扁壶”、“四足方壶”,惠孟臣的“朱泥圆壶”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紫砂壶成形制作水平已由幼稚走向成熟。时大彬的作品开创了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的厚重之风,“宫中艳说大彬壶”、“千奇万状信手出”,这些赞美之词可以看出明人对时大彬制壶高超技艺的认可。

如果说我们从明朝中期时大彬制作的壶体上还能看到有些粗糙痕迹的话,那么到了清代早期制壶高手陈鸣远的作品,已完全寻找不到这种缺陷。陈鸣远的茶具做工精致、造型精美,有着极强的震撼力与张力。从时大彬改大壶做小壶.到徐友泉、陈鸣远革新造型,制壶的目的都为能泡茶,设计时特意放大了壶的体量。缩小了壶嘴、壶把;实用为第一性,审美为第二性,造型趋于饱满、挺拔,壶嘴、壶把与壶体组合搭配非常谐调统一。到陈鸣远时,茶具整体造型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界.壶体上壶嘴、壶把、壶盖虽说是功能性点缀。但无论是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处理都十分优美,有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的感觉;造型各部分比例设计恰到好处,体现了在实用与审美功能基础上。紫砂壶制作材料、造型、工艺三者的完美统一。

在漫长的紫砂陶器制作历史长河中,对紫砂茶壶创作设计有贡献者远不止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等诸位大家.应该说是有众多不同层次艺人们的参与。才使紫砂陶壶造型不断得到传承与创新。综观紫砂的发展史,紫砂茶具设计总体上始终本着以人为本、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创作思路,造型力求简约大气,讲究沏茶的功能性。拿放舒适、出水流畅、造型比例的和谐之美、材质的泥色之美以及器形的装饰之美,这些似乎都是衡量一把茶壶取得成功的标准,也是获得人们普遍认同和喜爱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实用功能和视觉功能都能体现出茶壶的境界,每把成功的茶壶都代表一种设计意境。能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感受到茶具以外的品格修养和文化内涵。“艺术的意境有它的深度、高度与阔度”。想必茶壶境界须人们细细品味才会更美。

把紫砂壶的作品放到文化背景中论,似乎有些高抬了。紫砂壶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文人士大夫更是爱不释手,有的还专门聘请制壶高手到家中做壶,并在壶体造型上吟诗作画,这种无意识的合作无形中推动了紫砂陶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品味。如陈鸣远的朱泥“浴后妃子壶”,以自居易《长恨歌》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之意取名为“浴后妃子壶”。再如另一则题款似乎更带哲理性:“器坠于地,不可掇也,言出于口,不可及也,慎之哉”,这是告诫人们“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做人道理,这种寓文化、历史、工艺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为世人所推崇。

陈曼生作为一名诗、书、画三绝俱佳的中国文人画家,热衷于紫砂陶器设计、茶壶制作。他的题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富有趣味性,铭文极富文学价值,文简意深、内容生动。如取名为“却月”的茶壶上的铭文为:“月满则亏。置之左右,以为我规”;“方壶”壶铭:“方川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是人生做人交友的准则;曼生壶铭中有用《诗经》语言表达的句子,如“合斗”壶铭:“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栏于挂”,反映出宇宙旷逸、浩瀚的自然气息与态势。另外,有些紫砂茶具借用了古代的某些事件,而寓意于形的设计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著名的“秦权壶”的设计就是借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秤权以秦为准的历史事件。壶上镌刻有清末著名书法家梅调鼎的题句:“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勾画出了一幅小船停泊桃源卖春茶的世俗风景画面,带给人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遐想。紫砂陶器的文化内涵为逐渐积聚而成,一把茶壶就是一段历史文化的缩影,它用各式立体造型创造了中国诗、书、画三绝的紫砂文化艺境,形成了工艺美、材料美、装饰美、诗词美、书画美的紫砂文化特色。

紫砂陶器朴实无华,每个时代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文化思想、审美观念的影响与渗透,紫砂壶制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朴素设计理念。始终以创新设计作为创作的理念,以人性化设计探究社会发展多层次审美需求,这与儒家的文化思想融入不无关系。紫砂文化因有大众的参与热情,而使其底蕴逐渐深厚,摆脱了局限于民间地方文化的狭小范围,形成了真正另具特色的紫砂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3]王子怡.重任陶瓷茶器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砂陶造型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