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价值观塑造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

2018-01-20 21:46胡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历史文化技能

胡勇

摘 要:职业价值观代表着我们对待某个职业的主观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但能有效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是激发长期职业动机的主观导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就业,就必须是我们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下,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所以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对于取得高质量就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高质量就业;兴趣;技能;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261-01

一、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种类划分也不同。美国心理学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一书中,提出13中价值观:成就感、审美追求、挑战、健康、收入与财富、独立性、爱、家庭与人际关系、道德感、欢乐、权利、安全感、自我成长和社会交往。

由于每个人的学历、阅历、心身条件、家庭教育、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对各种职业也会有不同的主观评价。从目前我国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大体发展趋向而言,人们的职业价值观都集中趋向于迷茫,比如报考公务员的热潮、比如报考教师职业的热潮,大家之所以对这些职业趋之若鹜,并不是考虑到,我是否适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这个职业受人尊敬,收入稳定是个铁饭碗,都只是看到职业的光环一面,对职业的全貌并不了解便做出了选择。这样的主观态度,显然没有很好的对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兴趣)我能做什么(技能)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职业价值观)。比如一个人受过很好的金融专业训练(技能),他想组建一个乐队(价值观),他可能他喜欢去旅游(兴趣)所以他可能不会成为一个投资理财顾问,兴趣、技能、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便体现出我们在做职业选择时的倾向性,而价值观在这个三角模型当中,起到主观的导向作用。

二、数据分析

按照2016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数据全国总计应届毕业生达到700多万,进入市场寻找工作,还有200多万往届毕业生也会参与竞争,其中有60%的学生会选择报考公务员,平均招考比例达到90:1,其中有80%的人因为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而报考,10%的人因为家长推荐,10%的人是体验生活,这也促使高校把鼓励学生报考公务员作为推动学校就业的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又促使学生将考公务员树立为就业目标,形成一种公务员热的恶性循环。

根据笔者在高校艺术设计类3个专业3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显示,45%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原因是选择专业时,都是听从了父母和高中班主任的建议,进入学习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已经选择了也就没有办法;15%的学生表示因为兴趣选择了专业,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丧失了兴趣,原因是专业课程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太大;20%的学生因为高考的分数,只能被迫的选择这个专业,没有想过自己喜不喜欢,反正都要个文凭;10%的同学對本专业有兴趣,但是对自己未来前景比较担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这个行业当中找到工作,所以可能会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人力资管理等职业证书,为毕业后能顺利的转型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做准备。10%的同学认为自己还不具备找到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能力,打算考研,其中又有4%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这些数据都可以反应出大部分大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职业价值观,对于职业还停留在生存需要这一档次。

三、历史文化因素对价值观的影响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我国自古以来奋斗的故事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博取功名”可见在我们的观念当中做官才是成功的代表。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是被这种历史的观点所影响着的,他们也不知道的是这种和历史相契合的行为只不过是被历史的洪流推动着在走,而这种推动实则是树立了一种歪曲职业价值观。

在这历史洪流当中我们的父母也难以帮助我们,可能大家多听过父母这样说,好好读书,现在吃苦努力,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上了大学了你就轻松了,我也就可以享福了,但是为什么要读大学呢?我曾经在大一年级的学生当中调查过这个问题,基本上回答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更有甚者回答大家不都在考吗?所以我也考。他们只是把读大学当作了别人要求他的做的一件事而已,早已失去读大学的意义。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又会和你说,考公务员吧,稳定,铁饭碗,考老师吧,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假期还很多等等........而我们自己在这种建议面前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分辨能力,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要追求什么!那就考吧。甚至很多的人都没有去思考过,公务员的责任、使命,社会期待是怎么样的?作为某一种公务员我需要学什么样的职业技能?这样的工作环境我是否会喜欢?作为一名老师我最大的责任又是什么?我的工作的意义我是怎么理解的?我具备成为一个老师的能力吗?都没有思考过。我们只是被历史的观点推动着做出了本能的反应而已,这是不负责任的,也使我们在开始就没有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原因。

四、教育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出国留学,每个周末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去听那些成功人士开设的讲座,其中有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各个领域最成功的权威人士,有某些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些人总是举重若轻,好像自己的成功都是必然的。回国后他发现,国内的成功人士都是骗子,他们总在描述自己的创业艰难,成功有多么不易,这样的氛围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敢再去创业,甚至都不去涉及这些职业领域。

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各大学校也经常会请一些成功的人士,或者成功的校友,大谈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获取成功的,恰恰这样的故事又契合了历史的观点,所以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些是一个个励志的故事,但是不知道的是给我们年轻的大学生们造成一种创业、职业艰难的假象。当一件事情还没有做的时候,我们就认定他很困难,往往我们就无法成功。因为害怕艰难,而失去追求的动力。endprint

五、树立职业价值观的思考

在美国,如果有一天一个美国小朋友给美国航天局的局长写信,要求参观宇航员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得到宇航局的邀请,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参观宇航员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孩子的信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复,那么宇航局的局长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就是美国人重视职业价值观培养的一种表现。

虽然我国有历史因数的影响,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模式,在意识形态上也不够重视,但是我们正在从国外引进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方式,现在很多的人正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本土化工作,也是希望从认知、方式方法上形成整套有效的体系,帮助我们来探索、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让我们真正的通过一些方式从正真意义上的来进行选择,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职业负责。

六、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我认为,我们要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想形成良性的循环必须从小学开始设立专门的职业价值观的引导课程,当然,设立这个课程不是要我们在教室里给孩子们描述一个个美好的蓝图,恰恰相反,而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起陪伴这孩子去探索,对于他们而言哪些未知的世界,在这里我就不去详细赘述了。

高校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我认为,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在军训期间,应该增加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对自己本专业的所对应的职业进行探索,可以通过几个途径:第一,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扭转我们对职业的看法,在就业工作当中是首当其冲的,让学生和企业的对接了解,而这項工作不能等到大四,而是大一就应该开始,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形成一个新的目标,对职业产生追求;第二,改变引导思路,从传统的经验式灌输转向科学有效的规划和探索,从老师自我开始,不仅让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首先他得成为老师的一种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第三,开展多样化的专业教育,每一种职业都在默默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改变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它的价值如何得以延续?这些都是需要专业老师进行传播的,这就是“教书育人”的一种体现。

七、职业价值观对于高质量就业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需要产生动机,只有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们才会开始行动,去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首先得帮助我们的学生弄清楚,他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他知道这一点之后,才有可能有规划的去付出行动,最终实现目标。而这个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我们的职业价值观,比如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因为他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这是价值价值观),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要学习等等等等(这是技能),而且搭配五颜六色的布料,看着他们在我的双手中变出一个个款式,是我最欢的干的事(这是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学生才会选择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满足他的需要,而需要得到满足,这样的满足才会促进职业的发展,实现就业的分流,我们也就实现了高质量就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历史文化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