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2018-01-20 12:47陈丽云
高教探索 2017年14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校本教研

陈丽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过去传统的教研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富有生命力的校本教研。而在教研实践中,只有解放教师的思想,为教师创设主动研究的时空和氛围,才能让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挥。新课程改革正逐步在更深、更广层次上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的关注点,成为影响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成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专业引领

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精神、积极落实校本教研精神,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组织建设,积极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办学水平;加强师资培养,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深化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让学习成为一颗夜明珠

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已不仅仅需要有“一桶水”,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该要有 “长流水”,需要“活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为了加强理论学习,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南海区举办的新课程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教师废寝忘食地上网查阅关于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资料,利用一切机会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延伸至未来的教学之路。

(二)让常规成为一种管理模式

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检查突出备课、上课、学生作业三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常规教学质量。从备课、听课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工作做得十分认真,都能认真写好简案再上课。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工作重点。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开展随堂听课和一人一课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抱着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心态,认真听课、认真评课,诚恳地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取得“一课双赢”的效果。学生作业方面,学校要求教师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多采用鼓励性评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

(三)让团结协作成为一种风气

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彼此协作;有利于解决学科的教学难题;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和发展。通过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互动支持,克服了教师之间孤立的自发行为,为学校校本教研带来全新的活力。本学期教学开放日,学校根据公开的13节课,把全校老师分为13个备课组,各个科组都能把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各相关备课组注重发挥团队精神,坚持集体备课,深入钻研新教材,共同探讨教法。总的来说,为了在教学开放日上全面展示学校教学风采,全体教师都齐心合力,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各项准备工作中。围绕主题精心设计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团结协作,不分你我,积極参与,对一堂课,从设计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研讨。新课程改革的真谛是促进全员发展,本次教学开放日活动,各科组积极参与,教师们全员投入,积极为公开课献计献策,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使教学开放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充分展示了学校良好的合作交流的风气。

(四)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一直把反思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内容来抓,在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教师对“如何进行反思”进行专题研讨,树立教师反思意识,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增强教研工作能力。学校不仅要检查教师的“反思”次数,而且要求教师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来引导教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研究解决。

二、优化策略,扎实推进,引领成长

(一)加强教研文化建设,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氛围在行动中形成和加深,教师在环境中觉醒和追求。领导身体力行是形成校本教研浓厚氛围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校长有新课程体验、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是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水平和推进的力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的认识水平。

校本教研制度在于解放教师。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靠管、卡、压的传统管理方式不是校本教研制度本质内涵。要建立人性的柔性的管理机制;有形制度与无形要求需统一;规范与自由要有效结合。规范必不可少,自由也不可缺;规范要有弹性,自由要有约束。

(二)关注需要,加大专业引领力度

关注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加大专业引领的力度。

1. 积极争取各种专业学术力量,构建专业支持体系,为校本教研健康深入的开展提供有力专业支持、引领和指导;

2. 教研室充分发挥和调动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和引领作用;

3. 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在同伴之间开展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

4. 在行动跟进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行动跟进是实质性的“设计——实践——反思——引领——改进——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其间,主要是反思与行动的不断提升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与“教学的自我”的对话、改进过程,也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沟通过程;

5. 组织教师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提高教学理论水平;endprint

6. 确立能者为师的观念,发挥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专业引领作用。

(三)专业引领,不断引导教师专业化成长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它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引领,应该体现为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相互学习和探索。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同时,坚持“引进来”、不断“走出去”,定期邀请教科研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校举办学术讲座,传递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普及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此外,还可选派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先进学校考察、学习,以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不断引导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创新教研模式,给校本教研注入生机与活力

在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教研组、年级组仍然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研活动仍然是主要载体。随着工作的深入,组织方式自主权应逐步放给教师,可以同龄人组合,可以同问题组合,可以同办公室切磋……活动的形式要少一些规定、多一些灵活,可以沙龙式研讨,可以茶馆式交谈,也可以访谈式探讨。

(五)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家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 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 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或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 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能给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在学校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支持了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4名。

4. 活动推介,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

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富有生命力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又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时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由点向面推进,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校本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