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马克思的“解释世界”

2018-01-20 14:58吴浪莎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吴浪莎

摘要:改变世界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解释世界。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的精神控制手段,而全部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活动以及他们的活动创造的物质生活,观念只是物质生活方式的精神反映,由此击碎资产阶级所营造的幻象。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消解其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旨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

关键词:马克思 解释世界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10-02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说道,是马克思“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1]P259,正如奴隶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奴役的事实,并由此站起来为自己恢复人的地位而斗争时,那就已经是一只脚迈出了奴隶大门。

一、何为马克思的“解释世界”

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德国哲学家们皆认为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观念是规定和支配着现实的人。他们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总是自己的创造物的奴隶;他们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坚信对词句的否定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对。而不同的地方只是他们用着不同的方式下定义,而这始终停留在纯粹的思想领域。

尽管费尔巴哈在他们之中是向前迈进了一步,证明哲学同样也是以思想的形式存在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在费尔巴哈“认识到人是本质、是人的全部活动和全部状况的基础之后,唯有‘批判还能够发明出新的范畴来,并像它正在做的那样,重新把人本身变成一个范畴,变成一整套范畴的原则”。[2]P295但此之后,由于他设定的“人”并非是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仅是单个的、抽象的、非现实的人,因此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人的社会联系,更看不到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哲学不能是对敌手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对自身采取非批判的态度。于是,“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2]P4,马克思对宗教的世俗基础的批判,表明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使用物质力量,才能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再三强调,他的出发点为从事实际活动的个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2]P524这种人是历史的产物,是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下的现实的个人,发生着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活,而是具体的物质生活决定人们的意识,现实生活的改变同时伴随着思维的改变。历来的意识形态都掩盖着一个简单事实:“几乎整个意识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这一历史的一个方面”。[2]P519人首先必须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即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此为前提,才能有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由此可见,应该根据现有的经验材料来解释现实世界,而不是通常如德国哲学家们一般,根据概念来阐明现实世界。解释也是必须由概念的前提开始,而不是相反。

二、马克思为何如此解释世界

马克思对以往德国哲学家们所作批判以及对世界的重新解释不只是意在指正颠倒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2]P6,是击碎资产阶级所营造的幻象,进而消解其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

(一)消解资产阶级的统治合理性

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其意识形态有其普适性、精确性、合理性。从某种角度而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宗教性质,对世俗现象都能在其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解答。一经其解释,一切问题被重新赋予全新的答案,统治阶级的合理统治有了不可质疑的前提性,普罗大众的生活由此发生翻天覆地之变革。

1.意识的独立表象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使得意识似乎有了独立的表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2]P534,与此同时产生为一定阶级目的服务的思想家们。但意识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始终站立在现实的物质基础上。思想家们在解释时,不是完全忽略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看作与意识无关的因素。因而,思想家们所做的解释总是在现实的物质条件之外按照统治阶级的尺度加以阐述,于是统治阶级的合理统治乘机被当作永恒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塞了進来。意识形态以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超个人”的与客观的形式向人们提供幻象,将意识形态与人们及其物质活动分离开,自然容易得出具有永恒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地表明意识形态是独立于历史之外的存在。然而,要说明这种意识的独立假象,以及说明为什么占统治地位的原因,也是很容易的。一切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基础却是空中楼阁,只有当人们愿意在虚幻中生存时,才能奏效。只要从实际生活状况出发,一切一目了然。

2.意识的世俗基础的历史性

一个阶级所拥有的物质力量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揭示占统治阶级的世俗基础的历史性,似乎拥有独立性的意识的假象当然也随即消失。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的个体的活动以及他们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生活,同时产生个人所有的社会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产生了人的一定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不同于动物的生活方式。而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那么,事情是这样的:人周围的世界并非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始终不变的东西,每一代人所生存的社会形式是前一代人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成果,就此形成人类的历史。一句话,人是人的历史。正如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产生的,而当封建所有制成为资本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时,“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3]P36。可见,社会形式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具有暂时的、历史的属性。因而,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把握住:无论是在现实中或者是在精神中,所呈现在眼前的通常只是整个历史的个别的侧面,这对于研究分析具有决定的意义,以免陷入抽象、片面的困境。

(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意识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革命时,认为各种社会形态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创造出他们借以变革的手段,同时创造出鼓舞人们走向革命的需要。因此,在现存社会形态未被摧毁之前,必须把这个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所利用的欺骗手段变为解放手段。对资产阶级统治合理性的消解,目的在于“应当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2]P6,意识到正是自己使统治阶级强大如此,只要觉醒并现实地反抗,尽可能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使人类能够成为解放自身的现实力量。

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到达这样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生产力与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这种生产力以不再是发展的力量,而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与此同时还产生这样的一个阶级:“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2]16,一个承担社会一切重负却不能享受社会福利的阶级,一个没有任何地位却必须成为一切的阶级,一个若不解放社会就不能解放自身的阶级。这个阶级就它对抗另一阶级而言,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个阶级,而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出现的,它是以全社会群体的姿态反对唯一的统治阶级。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的革命意识:“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P527,也即是反对一切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有制的问题是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以往一切阶级在获得统治权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得以统治的条件,同时以普遍的形式将特殊利益描述为共同利益,意图巩固它们已经夺取的统治地位。由此,使革命意识普遍产生是必要的,而这种产生只有在现实的革命中才能实现。在这里,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行动废除自己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推翻统治阶级。革命乃是社会进化所借以发生的政治方式,它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怎么样的发生,这些都不是在事先能够安排的。但至少,革命存在内在成熟条件:一方面是形成足以支撑摧毁现存事物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形成反抗现存事物本身的革命群众。如若尚未具备上诉条件,正如共产主义自身发展的历史一般,无论革命的观念表述多少次,对于社会结构的更替、人的生存状态改进却是毫无作用。

三、结语

马克思破坏了过往一切意识形态的规则,解开了掩盖在意识形态下的谜底。同时,马克思在击穿意识形态幻象之后昭示大家在现实中生活的可能性。只有自愿陷于幻象之中,虚幻之境才能发挥迷幻力量。它是绝不可能允许有人在现实中生活。因为任何越轨行为都是对幻象的冲击,对整个体制造成了威胁。马克思对社会构成的威胁并非来自他个人所拥有的实际力量,而来自他的行为超过了自身意义这个事实。《五灯会元》中说“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马克思指明破暗为在黑夜中前行的人燃起一支烛光。他的行为启发了全世界的无产者,在揭露整个社会意识的同时动摇了统治阶级坚如磐石的意识统治。

参考文獻: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