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2018-01-22 04:53王新国苏江生
兵团工运 2018年7期
关键词:防沙团场治沙

□王新国 苏江生

泾渭分明,仿佛两个世界。

二师三十三团九连职工刘恒家的农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放眼望去,一边是绿色的农田和高高的防风林,一边则是望不到边际的沙海。

说起2006年这里的情景,刘恒眼帘里噙满了泪水。“当时我种了400亩棉花,六月的一场大风,棉花地像被扫帚扫过一般,一棵棉苗也没剩下。那时我就知道,仅种棉花是不行的,必须建造防风林。所以我就每年投资一万多元进行生态治理。”

治沙又治穷,织绿也致富。

二师特色林果面积45.77万亩,总产37.4万吨,产值达到26.1亿元,生态环境不断变好,职工收入不断增加。

二师在加大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把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地区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事来抓,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物力、人力用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塔里木垦区各团场通过先进的生物固沙与植被管护技术,不仅绿化了沙漠,还为职工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

三十三团为了保障职工的经济利益,连队退出的棉田种上了香梨、红枣、黑枸杞、葡萄等。退棉植树的职工可免费获得果树苗和树木,团场第一年为每人每亩地发放450元管理费,从第二年起每年增加100元,到第四年为止。在树木生长期套种的经济作物收入全归职工所有。这些措施使改种树木的职工收入不降反增,激发了职工退棉植树的积极性。

三十三团三连职工袁斌说:“今年,我的香梨每亩肯定达到300公斤,明年后年肯定要翻两倍,种树比棉花少打药,对生态肯定有好处。过去种棉花,一年受灾好几次,现在种果树风沙也少了,效益也提高了,环境也好了。”

三十三团林业站站长廖英说:“我团从2014年开始引进主干接果模式,到现在已种植了2.2万亩地,提高了职工的经济效益,团场的生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师三十一团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临库姆塔格沙漠,身处两大沙漠夹缝之中。

五年来,这个团陆续退棉植树造林,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两亿元。团场现有林地面积34万亩,在沙漠最前沿的生态林为第一道生态保护屏障;今年,团场又在沙漠前沿地带种植600亩葡萄,形成第二道生态保护屏障;通过植被管护技术,将苗木成活率提高到83%,每年节约淡水资源近20万立方米。这些经济苗木林既能防沙固沙,又能增加收益。

三十一团林业站副站长程书明说:“今年,葡萄预计一亩有200公斤的产量,这是我们作为生态治沙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的一个示范点,只有走沙生产业与防沙治沙、与旅游相结合,才能有序地发展,才能持之以恒地把我们的防沙治沙持续下去。”

目前,二师已建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林、经济效益林、道路林、农田防护林、居民绿化林“五道生态屏障”。防护林仿佛一道绿色的长城,横亘在两大沙漠之间,巍然屹立在大漠前沿。

为防沙治沙,二师塔里木垦区五个团场的六万多居民,植树护林,抵御沙漠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条宽14公里、长180公里的绿化带成为沙漠中的绿色奇迹,保障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畅通。

近年来,二师把防沙治沙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

三十一团六连职工冯卫,在沙漠边缘种植50亩枣园,年产量达20吨,收入达15万元。种植红枣不仅提高了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职工收入。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尤其近五年以来,塔里木垦区六级以上的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二师已初步建成了25万亩红枣、20万亩香梨、2.5万亩葡萄、两万亩黑枸杞种植基地,实现了产业规模扩大和综合效益提升。

三十一团六连职工冯卫说:“以前种棉花的时候风沙大,每年要受几次风灾,都要补种,人力物力消耗很大。现在种上红枣树,基本上没有自然灾害了,对固沙也很有作用。通过这几年种红枣,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收入,也就是经济生态双丰收。”

三十一团六连连长周先明说:“把沙漠逼回去,人进沙退,我们就要大力发展林果业,一亩园换10亩田。如果我们把园子建好了,人人都是生态的卫士。”

职工富裕了,当地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确保生态建设,二师还启动了“绿色城镇、绿色社区、绿色连队”创建活动,明确了绿化覆盖率、绿化标准、养护水平等指标,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实现因林而美、因绿而富。

三十三团居民赵瑞成说:“过去环境恶劣,一变天就刮风,风沙满天,几米远都互相看不到人。现在绿化好,生态搞好了,我们一出门到处都是绿色的,心情也舒畅了。”

三十三团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邢志远说:“今年,我们出动了1.26万余人次,种植各类树木3.6万余株、各类花草达到了26.8万多株。通过环境整治,小区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全团城镇面积达到了86.5%。”

目前,二师在做好331万亩天然草地、260万亩天然林封育管理的同时,种植林地64万亩。今年,二师再次减少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种植饲草、植树造林五万亩。生态工程的实施,使二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多万亩,植被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建成13个兵团级以上生态乡镇、一个兵团级旅游名镇、两个兵团级绿色社区;全师林网绿化率达85%,铁门关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

深耕“生态”,细作“产业”。

二师三十一团六连职工张英的红枣园里,阳光下绿油油的叶片十分诱人,满脸笑容的张英对今年红枣丰收信心十足。

但几年前的一场经历,却让她痛苦万分。“2014年春天,棉花苗刚出苗,一个月就刮了三场大风。在我们这,刮一场大风,棉花就不会丰收了,更何况是三场大风。从哪时起,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仅仅靠种棉花发展生产,我们要通过生态治理发展生产。在建好防护网的同时,我们发展林果业,使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我的28亩红枣园去年收入六万多元。”

这些树、这些草,哪怕只是一颗荆棘,都包含着兵团人和风沙抗争的血与泪。

尽管这些年二师相继推广应用了一系列节水灌溉技术和种植新技术,在沿国道218线、314线、315线和省道305线上直线推进,种植林地,保护天然林地和天然草地,但仍要在彻底改变生态环境的道路上前行。

二师二十一团园林中心主任邓盛春说:“今年,我团种植苹果1022亩,总共8.5万株;未来三年,种植1.5万亩苹果,打造二师名优苹果基地。常规杨树种植280亩,实现条田林网化达到100%。”

二师是全国棉花高产示范区,曾多次创造了全国棉花大面积单产纪录。而棉花是兵团主要经济作物,退出棉花种植意味着职工收入的锐减。

三十一团五连职工刘金成说:“我家承包的62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树了。虽然从眼前看,一年五万元的收入没有了,有点损失,但从长远看,种树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是很值的。”

在刘恒的地里,香梨园、红枣园、甘草园、鱼塘都被紧紧地包围在高大的防风林中。如今刘恒自豪地说:“这里已经形成一个小环境,气温下降了,风沙基本吹不到农田里。去年全团香梨受灾,只有我家的香梨大丰收,收获280吨。这都是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好处。”

三十一团团长刘河新介绍,有效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曾被认为是世纪难题。二师在多年的努力中,创新性地开展了林草药植被生态治理工作。通过先进的生物固沙与植被管护技术,将苗木成活率提高到83%,不仅绿化了沙漠,还为职工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

尤其近五年以来,垦区各个团场着重发展林下经济,以林养林,在“防沙梭梭林”下种植肉苁蓉、红枣、甘草、板蓝根、黄芪等植物,打破了棉花“一花独秀”的格局。这些林下作物既能防沙固沙,又能增加收益。

2011年以来,二师遵循沙漠生态系统自然规律,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与科学治沙、推进生态建设相结合,超额完成了防沙治沙目标任务,六年共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3.04万亩,完成计划的139%,其中人工造林23.04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以上;封沙育林16万亩,机械治沙一万亩,草原封禁三万亩。

目前,二师森林覆盖率已从六年前的16.3%,提高到18.8%,林地资源总量达到了264.84万亩。□

猜你喜欢
防沙团场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防沙治沙视角下林业生态建设分析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