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刘路小学:民族文化唱响校园新旋律

2018-01-22 06:24宁文化
民族大家庭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教材

文/唐 聪 宁文化 梅 菊

常刘路小学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的常刘路上,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在校学生475人,其中回族、土家族、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师生86人。近年来,该校尝试将体育特色、校园文化与民族优秀文化深度融合,瞄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校本民族教材、民族传统社团、民族文化场馆、民族团结书屋、民族文化周活动为主的一系列民族文化教育成果。2017年11月,常刘路小学被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首届“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

民族歌乐舞熏染校园

走进常刘路小学教学楼,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在走廊延伸,活动墙上56个民族的人物肖像跃然眼前。

正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阳光大课间时间。只见操场上,全校学生人手一根“连响”舞动,伴着欢快音乐翩翩起舞,清脆的铃铛声响彻校园。

“学生们舞动的这套以‘连响’为道具的课间民族舞,是由学校艺术组和体育组共同编排的。”教学副校长陈斌介绍,起初只在学校民族舞蹈社团的30名学生中开展学习,后来又被改编成适合全校大课间锻炼的课间集体舞。

除了“连响”,学校还结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打造了土家族摆手舞《响铃裙》、优秀展示课 《土家旋律》,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欢快活泼的音乐旋律和热烈奔放的舞蹈动作深得学生喜爱。

“这些都是我校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的重点课程 ‘民族旋律’的教学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感受、融入进独具风情特色的民族文化。”

民族乐器声声雅韵。学校通过“乐之韵”巴乌社团活动,面向师生普及并推进民族乐器“巴乌”吹奏学习,邀请专职音乐教师授课教学。

“我们班每个人都有一只巴乌,现在我每学期至少能学会3首民族曲目的演奏,”三(1)班学生刘子涵自信满满地说,不论是在音乐课上演奏,还是在年级PK赛、校级比赛、艺术节上展示,现在她和同学都能越来越娴熟地吹奏巴乌了。

自开展“民族旋律、民族歌舞进校园”活动后,学校有了新变化。清晨和午后,民歌陶醉悦耳,校园处处可见孩子们载歌载舞、愉悦欢跳的场景;此起彼伏的歌声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歌唱爱国、爱民族、爱家乡的心声,传递民族团结满满的正能量。

民族音乐会悠悠抒写小小情怀。2017年金秋十月,学校首届民族音乐会上,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映山红》《乃哟乃》悠扬婉转回响校园,歌舞《我是草原小牧民》《赶圩归来啊哩哩》激昂豪迈……

“抑扬顿挫的节奏、悠扬的旋律、奇妙的队型变换,是学生们豪迈自信精神状态的一种展示。”音乐教师陈悦表示:“孩子们的乐感强、领悟快,音乐响起都能迅速进入状态,将一曲曲宛转悠扬、各具风格的民族舞蹈表现得愉悦尽兴。”

茶艺、武术、民族舞、剪纸、刺绣、民族旋律……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种类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社团。近两年多来,学校紧密结合学校大课间、晨读午诵时间、校园广播等实践宣传平台,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大融合。

2017年5月,在全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暨民族体育全员运动会上,《响铃裙》《土家旋律》作展演,其中土家民族风情歌舞及土家族乐器“咚咚喹”演奏,展示了土家娃娃的热情与自信,赢得在场嘉宾和观众的阵阵喝彩。

体育教学大秀真功夫

横叉、下腰、后仰支撑、撑起成桥、叠罗汉……这些专业训练动作对常刘路小学的学生来说已不是难事儿。

依托“湖北省跆拳道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北省武术训练基地”“湖北省体育舞蹈训练基地”等资源优势,学校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体艺素养。

自2016年以来,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自编自创出常刘路小学身体素质操,经过一年的坚持训练,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大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体育组和艺术组教师联手,历时1个多月时间,精心打造出一套升级版身体素质操——民族美体柔韧操,在对学生艺术表现力、动作技术难度、身体核心素养上的锻炼进一步提高。

徐涛是六(2)班学生柏志刚的家长,她在学校家委会任主任有六年。她回忆说:“这六年,我见证了儿子的每一次收获和进步,身体素质、文化修养齐头并进双丰收,在学校孩子得到了不少的历练。”

近年来,学校立足体育特色,融合民族传统文化,透过课程、课堂、实践活动等平台,筑梦“跃美”少年,形成特有的“跃美”文化,推进“跃美”教育,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文体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参与技能学习、体育锻炼和公益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吃苦、动手、创新能力,又增强了民族情怀,助推了品德教育、增进了家校沟通,促进了学生优好发展。

不仅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优势,在民族体育器材研发方面也大显实力。

在首届学校民族体育器材研发大赛中,学生发明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动脑,自己设计开发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在158项校级评比展出的研发作品中,“旱龙舟”“赛牦牛”“抛石战车”“平衡魔力球”等30多项优秀作品被选上宜昌西陵区教育博览会。

体育组教师彭昌进从民族体育器材开发的思路构想、作品研发、展台设计、现场讲解示范等,全程参与此届教育博览会,他说:“民族体育器材的自主研发让孩子们思维跳跃起来。孩子们演绎出了动手动脑新境界,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民族体艺活动竞逐风流。2017年12月,学校第二届全员运动会上,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全校民族歌舞展示接连上演。

民族器乐巴乌吹奏翻开全员运动会的第一篇章,一年级民族器乐陶笛吹奏表演、“跃美”舞蹈队中国鼓表演、全员“美体柔韧操”展示轮番上演,益智益趣的全员民族体育竞技运动项目将“民族团结”与“体育改革”两者紧密融合嫁接,袋鼠跳、抬小猪、车轮滚滚、旋风跑、夹包、老熊抢石头等团体项目激烈角逐,红、蓝战队勇夺“优胜旗”……

常刘路小学负责人表示,“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校园,学校还将进一步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巩固深化‘八个一’成果(一套民族文化教材、一批民族社团、一个民族文化场馆、一间同心书屋、一批民族舞蹈、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大课间、一系列民族文化周活动和一间跃美现代课堂),继续把民族文化、体育特色与校园文化完美融合。”

校本教材主题鲜明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主要载体。2015年,常刘路小学组建校本民族教材编写专班,历时半年精心创编了校本教材《跃美同心》。该教材按年级共分6册,每册以“民族语言艺术”“民族笔墨艺术”“民族表演艺术”“民族指尖艺术”“民族舌尖艺术”等方面为内容。目前这套教材是宜昌市唯一包含我国56个民族知识、涵盖6个年级的民族文化校本教材。

此外,为使民族体育课程化深入化,学校还对各民族的特色体育项目进行了梳理。2017年月,由学校负责人参与主编、学校教师团队共同创编的民族体育教材《全员运动会》在全国公开发行广受业内好评。

同年5月,学校赴北京与山东、湖南、北京等8所学校协同承办全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展示活动,承担的展示课、民族课程解读及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体育精神”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成果展演受到观展嘉宾一致好评。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表示,常刘路小学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散杂居地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上,将民族文化传承与该校体育特色深度融合,从民族体育入手,在孩子们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好的效果,探索了好做法和好经验。

常刘路小学将该校体育特色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体育促进民族团结实验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教材
我们的民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民族团结之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