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结硕果 民族团结奔小康
——湖北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巧借帮扶机遇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2018-01-22 07:11文/龙
民族大家庭 2018年1期
关键词:全乡集镇芭蕉

文/龙 慧

芭蕉侗族乡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西南部,辖17个村、21个社区,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全乡有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4万余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2.5%,其中侗族2.2万人,是湖北省12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

多年来,芭蕉侗族乡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深切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尤其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族工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实施“1+1”对口帮扶工作,使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各民族团结和谐、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该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名茶之乡”“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抢抓对口帮扶机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自“1+1”对口帮扶工程实施以来,落实各类帮扶项目资金1.55亿元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截止到2017年底,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4亿元,比2007年增长8.5亿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568元,比2007年增长7537元,年均增长16.76%。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茶叶特色产业,培植规模以上茶叶企业4家,“恩施玉露”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恩施玉露”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3.28亿元。目前,全乡茶叶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逾5.5亿元,人均茶产业收入超8000元。

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坚持全域化旅游理念,做好“茶旅”“文旅”融合文章,成功打造了枫香坡侗寨、戽口村美丽乡村、夷水侗乡景区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枫香坡侗寨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7年,全乡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

充分利用白岩、小红岩海拔和山场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和林下养殖。同时,发挥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力,鼓励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山羊、土鸡等畜禽养殖和香椿、柚子、杨梅等果菜基地,全乡立体化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芭蕉侗族乡坚定不移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突出“四个结合”,即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弘扬侗族文化、满足群众需要相结合,努力推动乡村协调发展。

坚持乡集镇建设在“特”字上下功夫,突出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保护、茶文化和侗族文化彰显,编制完成 《芭蕉侗族乡集镇总体规划》,建成集镇大坝新区、恩施玉露文化公园,实施老集镇改造、集镇河堤整治和集镇亮化工程,集镇规模逐步拓展,集镇功能逐步完善,集镇品味逐步提升。

坚持村集镇建设在“美”字上下功夫,把握侗族乡特有的“青瓦屋面、飞檐翘角、木门木窗、白脊白墙、咖啡墙裙、石头砌坎”建筑特色,不断将侗族文化融汇到集镇建设和民居改造中。同时,着力打造特色村寨,恢复和新建独具侗族风格的鼓楼、花桥、踩歌堂等侗寨标志性建筑,新建和改造侗乡特色民居7000余栋,建成恩施玉露生态走廊,充分展示了侗族乡特有的民族风情。高拱桥村、戽口村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首批宜居村庄”;戽口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湖北省十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戽口村、黄连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被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狠抓脱贫攻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芭蕉侗族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着力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面提升民生事业。

着力实施精准扶贫 “五个一批”工程,共锁定重点贫困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63户13934人,通过分年度制订脱贫出列规划,目前已有5个村、2263户7899人脱贫出列。

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硬化公路134.4公里,新修和改造公路63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20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目标;恩来、恩黔高速公路芭蕉段顺利建成,开通了城乡公交车,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实施饮水解困工程,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新建村级水厂13个,解决了5万多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小农水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土地整理及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完善。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基本解决用电卡口问题。完成城区至芭蕉集镇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解决沿线群众、企业用气问题。积极推进“宽带乡村”和“幸福新农村”试点工作,让广大群众共享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服务。

实施中小学校食堂、教师周转房、运动场和教学楼建设,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芭蕉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新建和改造工程,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施芭蕉福利院新院民楼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切实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认真落实低保救助、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让全乡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建成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9个,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围绕各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着力点,继承和发扬“有信念、讲奉献、敢担当和艰苦创业”的芭蕉精神,推动全乡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营造了团结奋进、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规范了15个村级为民服务平台,全面推行 “三位一体”(村医村教进班子、律师进村、农民办事不出村)基层治理体系和农村网格化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能力显著增强。

不断传承和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编制《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等乡土教材,开展“唱一首民族歌曲、跳一支民族舞蹈、参加一项民族体育项目”等主题活动,推广侗族大歌、板凳龙、木鼓舞、锦鸡舞等侗族歌舞表演形式,以及侗乡特有的饮食文化、婚俗文化,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侗族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当前,芭蕉侗族乡各族人民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戮力同心,砥砺前行,确保到2019年实现脱贫目标,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全乡集镇芭蕉
雨打芭蕉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芭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