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看不中用?被吐槽的95后95

2018-01-22 10:03方怡君
时代风采 2018年10期
关键词:跳槽求职者年轻人

方怡君

又一批95后年轻人进入了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他们评价如何?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湖北、辽宁、安徽等地多家用人单位,在他们眼中,95后年轻人从整体看素质全面,具有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等优势,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95后年轻人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不足。

眼高手低的95后

“有的95后求职者简历漂亮,但一到面试,问他们一些基本、具体的专业问题,竟然都回答不出来,要的薪酬却比有工作经验的人都高。”北京一家企业一位招聘人员叹息。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一些用人单位反馈,许多95后年轻人的专业能力与岗位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岗位匹配度不高。

一位国有施工企业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邢先生说,近几年招的年轻人“学得都偏理论,专业知识不扎实”,岗位匹配满意度仅有70%。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虞秀芬同样称,招来的年轻人跟企业需求对接有差距,并且缺乏创新意识。

“有些95后求职者就是因为专业基础没有打好而失去竞争力。”上海一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说,去年,深圳中学来校招聘,有130多位研究生竞聘但全部落选,落选主要原因是专业考试成绩差。根据学校调研,不少年轻人自我约束力差,将大量时间用在打游戏上,影响了学业。

“感觉招的95后年轻人不少是眼高手低。”合肥科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介绍,很多95后年轻人想进写字楼做白领、拿高薪,但能力又达不到,“进写字楼拿3000不满意,进工厂拿5000不愿意”。

“上不上班无所谓,成天工作受不了”

“95后年轻人的责任心、事业心都不如过去,在他们眼里,辞职很正常;他们大都追求安逸的生活,培训时跟他们讲老一辈人奉献吃苦的精神,他们反问为什么那么傻,大不了辞职呗!”邢先生说,近几年来,因受不了工作的苦累,新人流失率越来越高,一年内就辞职的比例达30%,去年增长到33%。

邢先生举例说,有个95后年轻人刚工作1年多,表现不错,公司本打算重点培养,但他要回老家结婚,就轻易放弃了工作,称“上不上班无所谓,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还有个95后年轻人就因为项目经理说了他一句“你大学学的啥,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就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愤然辞职。

一些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95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就业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安逸生活和个人享受,抗压能力较弱。

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抗压性等方面,一些企业也表示不满意,认为90后、95后入职者多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会先考虑自身利益。

一家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95后年轻人不太愿意跟老员工交流,谦虚学习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心气较高。”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公司一些年轻人遭遇挫折后通常无法很好地自我调节,有的不想面对干脆就跳槽,抗压能力比较弱。

“95后年轻人都喜欢去好城市、挣大钱,男生比较急功近利,女生缺乏进取心,‘下了班别找我’,累的活儿不去。另外还有一些家里条件好的毕业生不着急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国,推迟就业。”辽宁一所高校就业办老师说。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邢先生观察,许多95后年轻人在报考大学专业时都较盲目,大学期间又缺乏职业规划和对自己的清晰认知,导致对专业和行业并不热爱,学不精深,入行后就坚持不下去,有的干脆转行不干了,这对于高校、用人单位和95后自己都是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很多来应聘的求职者对目标不明确,投简历比较盲目,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北京一家企业招聘人员说,“有人拿着简历直接问我,‘您看看我能干什么’,而不是说‘我想干什么’。求职者还是该有自己的想法和对职业的追求。”

虞秀芬介绍,一些学土木工程的95后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工程项目的环境如何,也没有去过项目部。“不了解将来的工作,如何喜欢、选择这份工作?企业招聘也有风险,因为错过这个时间就招不到人了。”

长春大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跟市场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学生的生涯规划也比较欠缺。

95后7个月“闪辞”

从校园到职场,95后年轻人也面临着职业生涯的诸多选择与考验。根据今年LinkedIn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为7个月,远远低于80后、90后群体,成“闪辞”主力军。

“差不多两个月我就辞职了。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以及看不到头的通宵加班,让我实在受不了……”今年8月底,95后职场新人陶杰辞去了在抖音的工作,去到一家主做艺术品复制的创业型公司。在他看来,相比“平台”,岗位的具体内容更加重要,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去留。“我在抖音做的是视频审核,掌握一套规则之后,基本就是重复性、机械化的工作,这让我觉得学不到东西。”陶杰说。

与陶杰相隔千里,在广州工作的刘泽宇(化名)职场经历更加丰富。毕业不到一年,他已经换了4次工作。“前三次的工作经历,最短的不足一个星期。之所以跳槽,都是因为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95后年轻人,已经一部分人有过辞职经历或者正在计划辞职。LinkedIn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在“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方面,区别于70后(4年半)、80后(3年半)、90后(19个月),95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7个月就会选择辞职。近年来,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

FESCO人力资源部经理南丽娜观察发现,从80后到90后再到95后,他们的离职周期在逐渐变短,离职率在逐渐增高,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究其原因,南丽娜认为,一方面,灵活就业、用工,跨行业的竞争等社会大环境导致了这一变化;另一方面,95后相对更加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便会快速离职。

“这种情况很正常,尤其是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变动’更为明显。”从事猎头行业的陆海天说。同时,离职也源自年轻人成长太快,需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他认为,过去一个年轻人掌握一个行业核心的东西可能需要3到5年,现在可能半年就学会了。“网络信息时代,除了同行业的老师外,有太多人、太多信息渠道,让稍微有天赋的人就能够摸清行业的运作和脉络。”陆海天说,“以前没有5年以上经验猎头不会关注,现在刚刚毕业一年的小孩我都会关注他,这是时代赋能的力量。”

提前做功课 忌盲目跳槽

在现今就业环境下,对于95后年轻人而言,闪辞究竟对职业生涯发展有无影响?如何在短时间内确定与自己匹配的行业、岗位,减少试错成本?陆海天认为,不能单一地认为,频繁跳槽对就业者带来不利影响。“3个月一换工作的人仍然具有价值,主要是看求职者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源,以及雇主能不能‘hold住’,并为之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平台。”

实际上,陆海天发现,动荡不安的年轻人最终的结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很多人通过不断跳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拿到了更高的收入。“我鼓励年轻人多试一试,大胆地换工作。特别是在工作的前两到三年,尝试不同的领域其实是个好选择。尤其是中国商业环境下,企业买的是某项技能、某项资源。你只有具备独立性、独特性并等来了‘风口’,才具有价值。”

从企业用人角度看,南丽娜认为,不少企业也认识到这一现状,并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相比跳槽频次,我们会更加关注离职原因、求职动机以及求职者核心价值观。我们更希望听到求职者因为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而跳槽;而不愿听到认为企业本身存在问题等回答。”南丽娜坦言,任何一家企业都面临现实问题和困难,她更希望看到求职者具有积极心态和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变化,能主动去学习、去创新。

针对95后年轻人由于缺乏行业了解,而导致入职后无法适应工作节奏,并出现失落迷茫情绪的状况,南丽娜建议,95后年轻人最好能在毕业前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性格特点,充分思考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并抓住寒暑假等空当多去实习尝试,这样毕业后找第一份工作时会更清晰。

此外,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特点,求职者可以多去研究不同行业的标杆企业,这样在选择行业的时候更有目的性,防止预期跟现状有偏差。南丽娜提醒求职者,应充分利用企业HR这一资源,在应聘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多追问,有助于对企业做进一步了解。( : )

猜你喜欢
跳槽求职者年轻人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年轻人如何理财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年轻人
民生表情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