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

2018-01-22 12:35夏鲁青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毕业生基层

□ 夏鲁青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选择,是加快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新局面。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大胆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持续攻坚发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我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营造了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良好氛围。五年来,我省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达到实现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对提升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8月1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局出发,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出的新决策、新部署。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以服务基层发展为目标,以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作用为核心,坚持服务基层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

发掘基层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畅通渠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岗位是前提,渠道是关键。我们必须“开沟挖渠”,着力破解渠道狭窄、通道不畅等问题,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一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大政府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科教文卫、脱贫攻坚和农业现代化等重点领域购买服务的力度,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工作岗位。二是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扶贫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从事扶贫工作,到贫困村创业并带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报扶贫项目支持、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等扶贫开发政策。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培训、继续教育、项目申报、成果审定等政策,符合条件的可优先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三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新空间,改进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适当降低进入门槛,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等欠发达地区工作。四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基层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积极推进编制资源下沉,加强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编制配备。加大乡镇(街道)公务员招录力度,重点补充基层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加大招录国家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镇一线和其他基层单位工作的力度,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五是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势,将大学生参军入伍纳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军营建功立业。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优化大学生入伍工作流程,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部队长期服役政策。六是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发发挥高校毕业生专长的管理型、技术型就业岗位。对“互联网+”形成的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七是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新创业。发挥财政、信贷、创投以及社会公益等资金的作用,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鼓励各高等院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加快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农科驿站等建设,对确有需要的创业企业,可适当延长孵化周期。

实施基层项目,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台。实施基层服务项目,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改革创新,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加大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力度。规范项目组织管理,提升人员招募质量,加大人员培养使用力度,强化日常考核监督,促进项目间政策协调平衡,探索实现基层服务项目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二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坚持以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作用为核心,把在基层重点领域就业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负责同志或业务带头人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向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倾斜,促进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在基层成长成才。三是完善基层服务项目政策措施。落实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落实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升学扶持等相关政策。组织开展专场招聘,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就业。

创新政策措施,拓展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发展空间。有奔头,才有干头。一些高校毕业生不愿去基层,或在基层干不久、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职业“天花板”问题。我们要着眼于拓展基层发展空间,为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眼于提高基层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干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实训体系,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和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二是拓宽职务晋升渠道。着眼于破解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天花板”难题,推进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适当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加大干部人才选拔向基层优秀高校毕业生倾斜力度,开辟晋升通道,畅通交流渠道,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更有奔头。三是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着眼于营造有利于基层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基层职称评审制度,健全符合基层实际和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放宽基层职称评审门槛,实行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激励引导广大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立足岗位、扎根基层、务实奉献。

加大激励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待遇水平。待遇保障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基本条件。目前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仍是基层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的激励保障措施。一是落实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乡镇工作补贴政策,严格执行乡镇工作补贴增发标准,切实兑现按在乡镇工作年限逐年增发的部分,支持基层形成拴心留人的机制环境。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更好实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完善社会保险补贴、安家补贴、落户迁移等支持措施,形成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保障体系。三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将基层工作高校毕业生纳入全省表彰奖励范围,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

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基层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健全的待遇保障体系,是广大高校毕业生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强化服务,使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安心、安身、安业。一是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功能贯通、流程再造,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充分运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二是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统筹建设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单位间合理流动。加强区域性、行业性人才市场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政策互通、资格互认、信息共享,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为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毕业生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基层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