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2018-01-22 06:54叶梁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
关键词:热塑画线放射治疗

叶梁君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室,浙江 杭州 310022)

目前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肿瘤的发病几率呈上升趋势,而其中患胸腹部肿瘤的病例居多[1]。目前临床上诊对胸腹部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根除肿瘤,同时产生的副作用较低及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伤害低。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固定是重要的一项环节,如果不能保证治疗时摆位的准确性,将很大程度的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和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来完成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固定体位技术的摆位误差,评价其对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产生的不同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胸腹部肿瘤患者76例本次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9~62岁,平均(45.6±6.2)岁,体重49~88 kg,平均(60.6±10.2)kg,其中患胃癌10例,肺癌13例,食管癌7例,乳腺癌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5~58岁,平均(42.6±4.2)岁,体重45~94 kg,平均(62.6±12.1)kg,其中患胃癌11例,肺癌15例,食管癌7例,乳腺癌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和患病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均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其肿瘤位置在胸腹部,经初步检查所有患者均能承受放射治疗,卡氏评分要求大于70分。排除标准:有严重外伤患者,精神疾病喝有昏迷休克现象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时均采取固定的头枕、上身延伸支架和脚步固定器。采用固定摆位方法来确定摆位的参考中心,选用全数字化X射线模拟定位机进行模拟。

观察组应用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进行放疗,患者位于模拟定位机下展开热塑体膜腹杆,先进行塑体固定然后确定参考中心,从固定好的头部开始调整激光线,使其平行在患者矢状面的正中位置,最后要确保激光灯能量正常。在给患者做体膜时,要将软化的热塑膜均匀的贴在患者的体表处,并要求在热塑体膜上做出相应的标记,全程需要保证患者身体平直[2]。对照组采用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进行放疗,患者平躺在固定架上,腹部位置不做任何固定处理,在确定参考中心时以肿瘤所在位置颌靶区的范围在患者体表皮肤进行画线。

1.3 观察项目

上述两组患者均以CT检查为主要参考依据,采取三维适行放疗(3D-CRT)作为治疗手段,在治疗前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患者进行5次的连续验证,分别拍摄0°和90°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片,要求以射野为中心,以头足方向为Y轴,前野左右方向作为X轴,侧野前后方向作为Z轴。分别测量和计算两组患者的头足、左右及前后的重复摆位误差[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比较

对照组患者头足、左右及前后的重复摆位误差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其中在X轴方向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摆位误差明显减小,t=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方向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摆位误差明显减小,t=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轴方向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摆位误差明显减小,t=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比较(±s)

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mm)左右方向(X轴) 头足方向(Y轴)前后方向(Z轴)组别 例数(n)观察组 38 2.21±1.85 2.26±0.92 2.56±1.22对照组 38 5.62±3.93 6.74±4.69 8.54±3.33 t 2.71 2.98 2.35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肿瘤分两种,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的一般叫瘤,恶性的一般叫做癌或肉瘤。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4]。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腹部肿瘤的有效方法,放射治疗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进行的治疗,其主要手段是电离辐射,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治肿瘤,但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降低放射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的放射反应和损伤,尤其是胸腹部肿瘤,因为其受到皮下脂肪组织的厚度、皮肤牵拉和腹式呼吸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摆位重复性差,放射副作用加大等现象。目前主要通过不同的固定体位技术来减少放射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其主要方式有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体表纹身固定体位技术、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和真空垫固定体位技术等[5]。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均采用不同的固位器固定患者体位以减少照射野等中心偏移,从而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的放射反应和损伤,而且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需要时间较长,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会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治疗质量控制要求对患者的固定程度,根据文献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能有效对患者进行固定,摆位的精度控制较好[6],本文就针对7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对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不同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腹部位置无任何固定措施的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摆位误差较大,最大值达到8 mm以上,误差越大就会导致对肿瘤的局部控制能力减弱,也会加大对肿瘤周围组织的影响,而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摆位误差在三个不同方向上均为2 mm左右,明显低于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应用效果更好,是一种较为适合控制肿瘤放疗质量的体位固定技术。两种固定体位技术主要差别在于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需要患者进行双手的抬起,从而产生肌肉的拉伸,受到患者的呼吸影响,加大了患者胸腹部体积,导致产生较大的摆位误差,而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能有效减少患者呼吸给胸腹部体积带来的变动,并且能在治疗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疲劳感,降低患者因不适产生的不自主移动,从而降低摆位产生的误差,提高了精准放射治疗的效果[7]。

综上所述,在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采用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能有效降低治疗时摆位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 刘长和.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2):85-86.

[2] 赵雪松.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9(11):119-120.

[3] 李拥军,蔡正斌,欧宝权,等.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4):407-409.

[4] 翟小娟,马全海.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偏瘦体型病人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1,24(9):8-9.

[5] 王忠建,那丽雅.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5(13):168.

[6] 刘德稳.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9):121-122.

[7] 黄升武.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3,19(4):702-704.

猜你喜欢
热塑画线放射治疗
基于色胺的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性能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画线也能算乘法?
荷兰热塑材料研究及应用中心研发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回收工艺
2015年我国热塑丁苯橡胶进口国家或地区概况
配花朵
热塑体膜在放射治疗应用中对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