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发展
——城市综合体项目创作设计研究

2018-01-22 08:17沈晓聪
福建建筑 2018年1期
关键词:塔楼用地商业

沈晓聪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0 引言

“建筑,就应该反映出时代应有的样子。这是一个建设的黄金时期,这是一个因重组得以适应新环境与新经济的时期。而我们,唯有以新的为基础,将建筑与表现的逻辑得以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恢复建筑的原本所彰显的真实性。”——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1]。

建发厦门西郭A09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指引下设计而生,项目地处城中腹地。以北,是仙岳山脉;以南,是厦门岛内筼筜内湖;东西两侧,则是已形成规模的住宅小区。这是一次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设计尝试,这是一座集商办、配套、休闲体验为集散地的旧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

这座城市综合体商业部分为3层,在裙楼之上分立2座高层塔楼(A塔楼与B塔楼),设计上将两种办公在定位上充分区别开来,A塔楼为22层大平层写字楼,B塔楼为18层小户型写字楼。地下部分共2层,地上地下建设总量控制在9万m2,是一座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的城市中心区建筑。

如何在布局中充分利用场地与地形,如何将空间与功能互相融合,如何让城市中心区建筑得以可持续发展,成为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1 场地,建筑脚下的灵魂

城市中心区,需要大量服务性配套建筑,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诉求。同时,该项目也是一个商办开发项目,在设计中需要与市场接轨,达到收益与投资的平衡。这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而这个难点主要突破口即是项目的场地设计。

通过对项目用地的环境分析,项目位于城市主干道(仙岳路)的北侧,而从周边的人流量来权衡,人流涌入场地的最佳出入口,应位于用地东南角以及西南角。客观事实决定场地走向,所以将项目的人行主要出入口设置在用地的东南与西南两处并在内部形成立体贯通。

项目东侧的城市道路级别也为城市主干道(侨岳路),且直通仙岳山隧道,南侧的主干道与东侧的主干道形成了该项目的城市最佳城市展示面。同时,项目用地中有一种不利心理影响,即用地东侧的仙岳医院(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此时,将项目中的最高幢建筑(A塔楼)置于用地的东南角,即形成了优质的城市展示空间,也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仙岳医院对标志性主楼的不利影响。B塔楼需要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拉开与A幢主楼的间距,从而,将B塔楼以竖向的布置规划在用地的东北侧。

在场地的竖向设计上,项目用地自身存在着3m多的高差,如何合理处理用地的高差,形成了商业部分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目有效地利用现状地型,提出了“双首层,无层差”的场地设计思路。即,在地势低处,形成半地下层,而在地势高处形成了一层。“双首层”让商业在不同的竖向标高上,都能以首层的姿态构成最大化的商业价值。而半地下层与一层的无缝接轨,让“无层差”这一概念很好地形成了商业部分中的内部动线,如图1所示。

图1 总平面设计分析

2 功能,决定建筑的意识

2.1 在空间的分离中实现整合

作为城市密集区的地产类开发项目,办公、商业两种主要功能在分割与销售中,有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这样,会间接影响到城市格局及城市空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在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创造出优质的城市积极空间[2]。

有效的流线组织使空间的序列与布局和城市空间互相融合,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将场地主要出入口,设于用地的东北角与西南角,两个主要出入口的对角线的设置,最大限度地贯穿了商业功能的全程流线,再通过场地竖向空间的协调,使商业部分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城市交往空间。基地中央围合成内向式的中庭,由此可通过垂直交通高效便捷地抵达商业各层。两座高层写字楼位于基地东南角及西北角,主楼直接落地作为出入口, 办公人员既能便捷地出入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如图2所示。

图2 夜景鸟瞰图

2.2 功能模块的多样化呈现

A、B塔楼在建筑策划中的区分定位,让整个项目显现出丰富的平面体量模块。A塔楼,定位为大平层写字楼,每层分为2个办公模块,南北通透,平面规整,2个模块除了合用一组公共电梯厅之外,每个模块又独立拥有一部专用电梯。B塔楼,定位为精装小户型办公,每个标准层,由100m2~400m2多个模块组成,划分更精致灵活。商业部分的划分,以300m2为常规模块,再以主力店设置于商业空间的主要节点之上。通过“双首层,无层差”的竖向设计疏导,商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动线与流动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项目剖面图

2.3 可持续性的设计探寻

建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产物,面对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与大量的城市建设等多种问题,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对未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设计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3]。

该项目用地北高南低,在场地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用地现状中的竖向高差,形成了双首层的场地形式,使项目的建设节约了土方量,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挖。在景观设计中,广场的铺地采用了可渗透铺装、屋顶绿化等措施,让自然雨水得以迅速地渗透和排放。高效率的土地平整与开挖维护,降低了建筑材料的用量、运输与加工;砌体采用可循环的本地材料,充分改善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敏感度;A、B塔楼主要朝向的带状窗,使建筑空间拥有充足的日照,优质的自然采光大大降低了对人工照明的需求;中庭中的绿带也有效地调节出建筑内部的小气候,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功能模块、各出入口以及交通流线的梳理,再结合建筑日照分析的调节与建筑材料的节能措施,这是用有机的建筑形体来构成城市与建筑的脉络联系;建筑结构上的精细化设计,地下室2层停车的柱网方正规整,严谨的柱距控制,让地下室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半地下层与首层的无缝衔接,使建筑空间丰富有趣的同时,充分扩大了建筑实用功能的使用效率,这是现代化建筑设计节奏与理念的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

3 立面语言,建筑的外在表达

建筑的语言有多种呈现的形式,它以空间、场地、外饰等多种输出形式为媒介。人们置身其中,沐浴着建筑本身带给我们的能量。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使建筑的界面表达显露出丰富的层次感。A、B塔楼的具有优质的城市展示面,它固有的庞大体量,使周边城市主干道产生一定程度的视觉压力。于是,在主楼的设计手法上,以“虚”入手,通过幕墙的层次变换,从城市的各个角度,使建筑产生更为生动的视觉冲击力。建筑立面除反映出内部空间的使用形态外,也能随着不同时间展现不同的表情。外立面的分割与材质应该考虑白天与夜间的双重个性,除建筑的自明性外,也是地标形态的展现。因此,设计中运用最简洁的做法来塑造建筑在不同时间的外貌,呈现一天中不同时段建筑的各色表情。而在裙楼的设计手法上,以“实”入手,以实体墙面为主要界面,配以充分融合于立面肌理的广告展位,在建筑形态变化中用更加活跃的处理,环绕与延伸,流线性的起伏变化,使建筑的整体造型在提拔中不失灵动,工整中夹杂跳跃,平静中偶有波澜。极具雕塑感的形体与通透且变换的玻璃幕墙,让现代商业与办公建筑具有城市的识别性与时代感[4],如图4~图5所示。

图4 A塔楼透视图

4 结语

中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建筑师正面临着来自城市大量建设与都市更新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的多重挑战,建筑师在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中承担着多重角色,需要更广博的知识背景与创新思维来设计与解决在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在建发厦门西郭A09项目的设计中,把握场地与建筑、功能与流线的客观性与实用性,在尊重所处的地形特点与交通环境的同时,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使建筑充分地融入城市交往空间,建筑性、实用性、艺术性融为一体。正确地处理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筑师的职能与使命。

[1]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俊杰.大型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 小林盛太.建筑设计的原点[M].高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 熊明.建筑美学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图5 建筑外立面分析

猜你喜欢
塔楼用地商业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