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九大宣传看会议报道的融媒态创新

2018-01-22 17:42史筱娅
声屏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广电媒体

史筱娅

摘要:会议报道经常会给人留下严肃呆板、晦涩难懂的印象,特别是传统会议报道那种流水账式的会议记录,枯燥无味的程序性报道,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也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在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做会议报道既要会创新报道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新闻呈现方式,同时又要尝试融合新媒体的优势,激发受众的兴奋点。本文从今年江西广播电视台参与的党的十九大报道宣传着手,从策划形式、报道方式、内容呈现、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分析入手,探索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会议报道中的新作为。

关键词:会议报道 十九大宣传 广电媒体 融媒态创新

2017年无疑是时政报道大年,会议报道层出不穷。从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到10月的党的十九大,全国各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合创新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很多媒体各使高招,综合运用视频、全景、VR等设备。这些高科技的运用,使得融媒体环境中的会议报道呈现了新的样式,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传播效果。对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广播电视媒体是如何打好这场新闻大战的?从报道策划到挖掘议题细节,再到对政治话语权的表达,如何做到更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笔者以江西广播电视台这次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目前会议报道呈现的特点

会议报道的本质是政治话语的生产和传播,会议报道完成得好不好,能不能产生影响力,根本上取决于媒体对政治话语权的解释和表达到不到位。①2017年10月的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吹响了时政报道的冲锋号,党代会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的程序性报道、党代会报告解读、领导同志参与代表团讨论、人事变动、代表故事、各界反响、会场花絮等。归结起来,会议新闻报道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议所传递的内容,重点不在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传递出的形势动向与政策走向。具体到党代会报道,最重要的就是报道党代会报告即十九大报告中所蕴含的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报道党代会传递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告诉受众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②二是会议中的人。报道会议中的人,就是要把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相联结,找到二者的共鸣点,因为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与举措都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在党代会报道中,对人的关注,具体体现在对故事与细节的挖掘和对报道语言的处理上,努力把抽象的政治成就和宏观的时代风采变成可感的故事和具象化的表达。目前,新媒体技术在会议报道中被大量应用已经成为整体趋势,传统的会议报道要不断探索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用融媒体打造会议报道的新气象。

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的融媒态创新

一、报道策划上注重议程设置和形态创新。在融合媒体趋势下,要提高重大会议报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便不能满足于“动态报道+深度解读”,模式要更强调新闻策划的作用,将新闻策划与议程设置紧密结合起来,以推动新闻形态创新。③比如,江西卫视和江西新闻广播都结合自身媒体特点,提前制定了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方案。江西卫视在《江西新闻联播》中设置“北京特讯”“代表心声”“辉煌五年”“秀美江西”“十九大时光”五个子栏目,多视角引导群众更好地了解大会精神。江西新闻广播在主要新闻栏目《全省新闻联播》和《江广早班车》中开设《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代表心声》《党代表日记》《党代表从这里走来》,推出直播党代会特别节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开设《聚焦十九大》等栏目。这些报道策划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创造了前提,也为后来紧锣密鼓的采访报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呈现接地气,让会议报道带着露珠、沾着泥土。以往“两会”报道更多是以政府信息发布为核心自上而下的传播,但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了“两会”报道由高度“政治性”向“贴近性”“亲民化”风格转变,这是未来重大会议报道的必然趋势。④现在,广播电视媒体正大量减少对会议本身的程序性报道,而是以百姓视角切入,提升会议报道的可听性、可看性。比如,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除了及时播发江西代表团开放日消息外,还以侧记《魅力江西等你来》,生动精彩展现江西团开放日发展、绿色、开放、自信的魅力,用录音特写《老区面貌大变样,代表会上把歌唱》,捕捉代表讨论时的以山歌表达心情的场景,生动活泼。除了常规性报道,江西广播电视台还扩大报道范围,以老百姓关心的住房、教育、就業、医疗、扶贫等方面为关注点,比如电视新闻中心在《十九大时光》中聚焦江西脱贫攻坚,从赣州农村土坯房改造切入,描述了精准扶贫政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三、细心捕捉会议中的人:用故事细节提升政治表达的温度。对于会议报道,很多媒体缺乏对会议中政策话语的解读,只是将会议语言原封不动地抛给受众,导致老百姓难以接受和理解。殊不知,会议报道并不是冷冰冰的政治传达,而是和热腾腾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媒体如何让“政治生活”的宏大叙事转向“生活政治”的微观表达,就需要媒体在会议报道中抓住“对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人物的故事与细节的挖掘和对报道语言的处理上,努力将抽象的政治成就和宏观的时代风采变成可感的故事和具象化的表达。以党的十九大报道为例,既要让党代表充当会议内容的阐释者和讲述者,又要在语言表达上做到从“政治生活”到“生活政治”的话语表达。比如,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推出的全媒体融合报道节目《代表的朋友圈》和《党代表日记》,记者跟踪报道江西基层党代表参会履职的一天所见所感所思,让基层党代表把自己的故事融入到政策解读报道中,将个体利用政策受益的细节报道出来,这种“讲故事、说细节”的报道方式,特别能引发听众的共鸣。同时,还推出《党代表从这里走来》栏目,记者深入党代表所在地和所在单位,采访展示代表所在地或者所在单位行业的五年发展巨变,并采访收集当地群众对代表参会的寄语。比如“李媛媛代表和她的文化服务”“彭发福代表和他的科技创新”“钟光平代表和他的产业扶贫”等。这种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更具有贴近性和可听性,让普通老百姓能感受到党的十九大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提升了会议报道的温度。endprint

四、信息表达的融媒态,传统会议新闻借助新媒体的东风。党的十九大报道是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后,各媒体经历的首次党代会报道,加之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强化了受众对会议新闻可视化和互动性的视听需求,广播电视媒体的会议报道应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生产出更受欢迎的新媒体内容产品。⑤比如,这次江西卫视采取虚实结合新技术手段,《秀美江西》专栏以主持人虚实结合演播室讲述方式,直觀展示“杜鹃红、香樟绿、青花蓝、马蹄金”,生动推介江西发展的四张新名片。节目中,主持人穿越在瓷都景德镇、南昌航空工业城、井冈山神山村、赣南山区,这种采用高科技手段,富有创意、新意十足的节目样式,令观众眼前一亮,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果。这次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围绕社会各界关注并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分享干部群众近五年来的获得感,采用海采及对核心网评员采访的方式,通过延时摄影、无人机航拍、OSMO手持跟踪拍摄等形式,制作了原创短视频《十九大回声:听,来自江西的声音》,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点播量达到12.7万人次。另外,其品牌栏目《江右时评》通过网络评论、微视频、H5等多种形式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升了会议报道的政治传播效果。

五、采写视角高起点、低落点:以互动性体现人性化视角。与传统报道形式不同,融媒态的会议报道未来发展趋势是既要有宏观政策的分析解读,又要有社会实践的鲜活案例;既有庙堂之高的权威视角,又有江湖之远的民生关切;既有“阳春白雪”的理性风格,又不失“下里巴人”的通俗易懂。比如,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抓住我省国家科技界最高奖项获得者江风益代表和曹淑敏代表与省委书记鹿心社交流互动的生动场景,用极具现场感的特写《鹿心社书记与科技界“大咖”代表互动》展现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江西产业朝着调高、调优、调大、调强目标大阔步迈进。小特写《各地进入“十九大时间”》,描写了瑞金华屋村和新余暨阳社区的百姓一边关注党的十九大,一边细细地品味着满满的获得感,期待未来的生活更美好,生动细腻,以小见大。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既有会内与会外的互动,也有与党代表与群众的互动。《代表心声》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有针对性地访谈代表,将会内代表热议的话题和会外群众关注的热点相结合,兼顾了人文关怀和思想启蒙,实现了“高起点、低落点”。

广电媒体会议报道的融媒态创新之路探索

在当前新媒体引领的媒介话语革命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特别是以党代会、全国“两会”新闻等为代表的时政新闻领域在谋求改变,从思维模式到写作手段,与以往的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差异。特别是借助新媒体产品,一种有别于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全新话语模式正在逐渐兴起。⑥尽管在融媒体状态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会议报道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但是把握方向、不断完善自我仍然是主旋律。

首先,会议报道应该深化技术和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报道理念,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避免过度追求技术和媒介形式化。⑦记者不仅要对会议本身这座“新闻富矿”进行报道,更应该走出会场就政府的重大政策采访专家、企业、老百姓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新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讲清楚重大政策出台的来龙去脉。一方面通过会议发现的新闻线索或反映出来的会外新闻,去会场外特别是基层补充采访;另一方面把会外采访的新闻素材与会议上出台的新政策、新导向进行呼应,实现会内会外双轮驱动,让会议报道的内容更加深度化、立体化。

其次,广播电视这类传统媒体一定要转变观念,角色从简单的“信息传播者”向“内容服务商”转变,为有价值的新闻在技术和形式以及分发渠道方面搭配最合适的“套餐”。在大型会议报道中,广播电视媒体可以运用新媒体“平等、交互、开放”的传播特性,加强新闻策划,甚至可以与新媒体一起进行设置互动议题,激发用户参与互动。最好能根据不同载体和受众特点,与新媒体对会议报道在传播策略、叙事方式、语言风格方面进行区分,更好地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明晰用户的需求和感受,避免以往传统媒体自说自话的报道方式和自上而下的信息灌输。

第三,会议报道要与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合拍,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发挥会议报道引导舆论的功能。首先政治话语要力求平实生动,革除大话、套话、空话;其次,会议报道要围绕一些宏大的历史目标或政治战略,释放出一些政治信息,同时还应当关注百姓日常民生的政治信息;第三,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传播,由于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民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渠道增多,使用交互H5、短视频等移动终端产品,把会议报道内容更加通俗化、直观化、动感化,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注释:①②⑥许 诺:《党代会报道政治话语权的解释力和表达力》,《青年记者》,2017(9)上。

③向泽映,张 畅:《融媒体报道重大会议提升传播力——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组合出击打造“中央厨房”》,《青年记者》,2017(9)上。

④⑤曹 洵,张志安:《重大会议报道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研究》,《传媒》,2016(10)下。

⑦黄楚新,张露引:《融媒体环境下会议报道的新特点》,《青年记者》,2017(9)上。

参考文献:

1.刘建强:《会议报道应追求政治传播的良好效应》,《新闻研究导刊》,2017(9)。

2.赵如涵:《互动记录:融媒体环境中的新闻报道的新理念与新实践》,《现代传播》,2016(7)。

3.叶红菱:《创新会议报道的三维合力》,《传媒》,2016(13)。

4.赵琳琳:《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会议报道——以广州日报两会等会议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17(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电媒体
基于融合创新的广电媒体经营转型研究
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探讨
试分析广电媒体供给侧改革中的“四则运算”研究
关于严峻竞争态势下广电媒体发展探究
新形势下地市级广电媒体经营转型研究
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的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面临的困境与转型
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论广电媒体监听监看的实施和创新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