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中来 到文海中去

2018-01-22 08:21徐慧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海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徐慧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文本解读能力从哪里来?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就要立足教材,抓好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以一篇带多篇,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以单元学习主题为抓手,以深度学习目标为指向,深入解读文本,通过深度学习活动来达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基本要素,阅读文本的具体方法,教会他们自己会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下面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为例,阐述我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文本;文海;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一、培养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当前部编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去选择与创生。在创生和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离文本和学生太远。很多老师的设计初衷是建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架空文本、远离语言品味,问题设计笼统,小组交流有过场痕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堂课下来,有些同学的思维状态还停留在自己分析的水平,甚至还未读懂课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精细阅读、深度解读,提高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1.诵读品文本

部编教材八年级三单元是本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而这个单元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尤其适合诵读。如《记承天寺夜游》,学生以比读、美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看到了承天寺美丽的夜景,也读到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的“抑郁不得志”之情。

2.咀嚼析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作者用心斟酌的最准确、最传神地表达感情的字词,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又深刻的语句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如在教学本单元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和学生重点赏析写景名句。

3.质疑悟文本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神品。這次教学实践我用三句话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解读作者:“在云中写诗。在泥里生活。在岁月里洒脱。”同时每个环节推荐能分别体现这三句话的诗词。通过三读三赏三荐,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达到读文、读人、读世的教学目的。

读再读课文,我毫无头绪。既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我何不从表达方式入手,以三句话来解读文本,解读苏轼?且让我试一试。

课堂伊始,我抛出一个问题:“暑假咱们读了写苏轼的两本书,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话概述你心中的苏轼?”

(屏显:我心中的苏轼)

学生踊跃发言:为文为人都堪称后代文人的楷模;胸襟豁达的政治家;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把词引领向一个新高度的伟大词人……

我一一颔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轼。我想用三句话来概述我心中的苏轼——在云中写诗。在泥里生活。在岁月里洒脱。”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句话。学生肃然。

一个反应敏捷的孩子兴奋的举起了手:“我明白了,这是在概括苏轼的写作风格、人生经历、人格品质。”

众人鼓掌,

(屏显:《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雨后》)

可是,灿如彩云的才华,并不能阻止一个人陷入命运的泥淖。苏轼的一生就是一个陷入泥中、泥中生活、泥中自得的过程。你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吗?请再读课文。

学生默读,思索。

生:“写下这篇文章时,苏轼被贬黄州,有职无权,门前冷落。这就是他身陷泥中。”

我:“门前冷落?何出此言?”

生:“‘念无与为乐者。说明这贬谪的日子里,他身边的朋友已经不多了。能够共赏美景的知音就更稀少了。”

我:“怀民是他的知音吗?何以见得?”

生:“‘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同是被贬之人,同样的遭际,同样无眠。苏轼应该是为之而感到了心有灵犀,或者说惺惺相惜的喜悦吧。”

我:“除了怀民,在文中苏轼还有一个知音。”

生若有所思:“文中只有两个人呀?”

我:“再读读课文?”

生:“找到了!还有一个知己是月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分明是月光知道他心中委屈落寞,主动走进屋子里来邀请苏轼夜游嘛!”

众人笑,鼓掌。

我:“说得好!反对变法,屡遭贬谪。空怀大志,无处施展。在这样的泥沼中,苏轼的心灵没有深陷污泥一蹶不振,却反而与皎皎月色为友,与知己把臂夜游,谈笑自若,这可不就是泥中生活,泥中自得吗?请课外细读两首词,感知泥中的苏轼。”

(屏显:《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

我:“一个云端的诗人,一个泥中的谪人,苏轼如何做到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将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融为一体并且彪炳千秋的呢?文中的哪一句让你看到了苏轼强大的内心?让我们三读课文。”

生读。

生:“我认为文末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体现了苏轼内心之强大。他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但这样苦闷的被贬之人,居然还有闲情赏月,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这是多么豁达乐观的心境!”

生:“还有点小得意吧。如此美景,只有懂得美、珍惜美的人才能拥有。”

生:“赏月之举应该也有对自己和同是被贬之人的怀民的宽慰吧。古人仕途失意,不是经常就寄情于山水之中吗?”

话音刚落,众人鼓掌,我被感动了:“‘超越了孤独——说得多好!而且我发现你发言的时候用了第一人称‘我,我觉得,你已经走进了苏轼,你,就是苏轼的知己!(生笑,鼓掌)。”

我:“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在逆境中,他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不洒脱,何以在云中写诗?不洒脱,何以在泥中自得?黄州是苏轼心灵成长到最高峰的地方。在这里,他写下了最能体现他一生超然洒脱的一首词:

(屏显:《定风波》)。

学生齐诵。

在朗朗书声中,在炯然有光的眼神中,我似乎看见了孩子们与苏轼穿越时空的对视和握手。我想,我尝试想达到的教学效果已然呈现。

是以为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海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封三·刘文海
彩插·画家
文海红国画展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生命的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