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相融,让音乐有形有色

2018-01-22 10:29赵丽琴
艺术评鉴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图谱音乐教学

赵丽琴

摘要:音乐图谱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它恰当地运用学生视觉参与,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辅助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图谱,笔者通过图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分析归类、总结反思,就图谱使用前期预设与思考、使用过程的注意点以及运用过后的反思与改进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帮助老师们适当地使用图谱,以此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图谱 音乐教学 运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118-02

所谓“图谱”,也称音乐结构图,它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化,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征,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

一、目前图谱运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图谱形象鲜明清晰,能让孩子一看就明白音乐所要呈现的内容是什么。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老师目的盲从、限制思维、缺乏互动等诸多问题。第一,形式的盲从。在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课堂实践中,很多乐曲特点不鲜明,不宜运用图谱教学,如果教师对使用目的未做全面的考量,为形式而形式,那这些不妥的符号或图谱对学生体验音乐是一种误导。第二,音乐本位的缺失。优质的音乐图谱能抓住音乐的重要元素,利用图、形、色等呈现方式表征化解音乐的抽象要素(节奏、曲式、旋律等),化解音乐的抽象性。如若缺少了对音乐本位的关注,忽略了“音乐元素”而过多凸显图的外在呈现,那是无效的。第三,学生思维的限制。音乐欣赏与表现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在欣赏与表现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音乐图谱不能替代学生对音乐的全部理解,我们不能以过分写实的图像限制学生的音乐思维。第四,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整个教学活动中,每次图谱的设计都是老师来完成,那么意义也就不大了。

二、图谱有效运用建议

图谱的有效运用为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符号阶段打下基礎,让学习产生更多的学习。它的有形有色,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相比于教师的讲解、分析,更容易使孩子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及兴趣。

(一)使用前的把脉

如何让图谱的使用达到目标的最优化,老师在使用前应该做一个全面的考量。

我们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何而用”“在哪里用”“怎么用”。

图谱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如果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那它将是一种费力无效的形式,我们应该及时舍弃。老师多些使用前期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图谱使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设计中的思考

在清楚“为何而用”的前提下,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用”的问题。图谱的呈现应更多凸显与音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关联性,所以必须从音乐出发。下面笔者结合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全局观

任何一样设计,我们当从整体出发,对作品成竹于胸,图谱也不例外。图谱的设计必须仅仅围绕音乐性而展开,对于创作者、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色、风格特征、音乐主题等相关内容有清晰地了解与掌握。在音乐的反复聆听中,抓住作品的主要结构、主要旋律,典型材料,分清主次,这种全局观的把控,能让老师设计的图谱更彰显针对性与有效性。当然这样的全局观是建立在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相关书籍与影像资料的广泛阅读与聆听之上,教师自身的体验与真实感受是创作的来源,唯有不厌其烦的深入剖析,才能有效完整地构建图谱,避免设计时的零散与片面。

2.紧扣要素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自身的独特性,有的旋律跌宕起伏,有的节奏疏密相见,有的色彩暗淡,有的恢宏大气,正是这些音乐要素塑造了歌曲的艺术形象,它们是图形谱运用的落脚点。在设计图谱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要素,加以概括。以三年级上册《幽默曲》一课为例。

a乐段,bG 大调,4+4 方整性结构,由 a、a两个相似乐句构成,旋律中巧妙的加进了三十二分音符和三十二分休止符,其实际效果更像是装饰性的音符。在德沃夏克老年时回忆说,他这一乐段的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从美国回捷克火车上,听到的车轮“咔嚓咔嚓”的声响,有一种近乡情更怯感觉。

谱例1:

在这一段的图谱设计中,笔者首先思考的音乐带给人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节奏短促、跳跃性,每到句尾有一个长音。故在图谱设计中是根据音乐元素节奏、旋律的上下行变化来设计。

通过图谱与音乐的结合,希望学生能感受到这段音乐中的“断”与“连”,然后看着图谱,学生能自主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参与到音乐的欣赏过程中。

3.简洁明了

图谱的呈现形式很多,可以是简单的符号,不同的线段、线条组合,也可以是实物图形等。适切的图谱总是简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作品的主要元素,同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贴近这个年龄段学生兴趣的图谱,让它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打字机之歌》这首乐曲的A段图谱,不仅能让学生知道乐段有几个乐句构成,包括乐曲节奏的疏密,特色的音响加入,以及乐句的长短都做了清晰地提示,孩子跟着图谱,随着音乐还能模拟再现打字机工作的有趣情景。

(三)教学时的注意

当然有了“巧”的设计,还需要教师“妙”的运用。如何将图谱合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体现其音乐价值,这是图谱有效运用的终极目标。

1.需学生参与进来

在音乐的欣赏感悟过程当中,学生用自己认为所能表达感受的方式,用图谱来记录,这是老师所不能代替的东西,因为我们有时候对学生的创造潜能,可能在看法上有所偏离。比如说,我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学生们原本的创作,有时候我们看不懂,但是学生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这时图谱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与互动作用。所以在图谱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更多地参与进来。

2.需關注个性差异

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课堂上有的孩子擅长音乐表现,有的乐于音乐评论,有的喜欢静静聆听,这就迫使我们老师更多去关注孩子对图谱使用后的不同反应。如果图谱的运用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音乐体验,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那才是有效地运用。

3.需适当留白撤退

图谱设计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留点“空白”,给学生留一点思维、感觉的自由,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同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需深知:图谱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于学生早期音乐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具备了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认知高度时,我们需要及时的撤离图谱,这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四)运用后的反思

1.有效性的反思

使用有效性的评估,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观察。例如,在演唱的环节中,大部分同学能够较流畅、清晰地记忆歌词内容、曲调与节奏把握较好;演奏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挥下与同伴配合较完整、准确地完成器乐合奏;欣赏活动中,学生能感知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及旋律走向;韵律活动中,学生的体态姿势较标准且与音乐相合拍。整节课的教学,孩子参与度高,学习有兴趣,那图谱就是真正发挥了实效。同时我们还需注意个别学生的突出行为表现,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地记录并反思。

2.自身素养的反思

教师应多向自己提质疑,自评本次音乐图谱的设计是否与音乐作品的要素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是否得到了突出体现以及自身对于音乐图谱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是否掌握了哪些技巧、积累了哪些经验等,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修改音乐图谱,记录教学随笔。此外,学校也应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开展音乐图谱运用的集体教研、运用后反思交流以及音乐图谱运用的理论知识学习,为教师运用、探索音乐图谱提供广阔的平台。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形象化的图谱与音乐密切结合,让音乐变得有形有色,让音乐有了更多“言说”的机会,它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合理实施图谱教学,可以以图激趣、以趣促学、以学激情、以情审美,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杨彦捷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汪正玉.自由音乐课堂的框架构想与实践追求[J].中国音乐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图谱音乐教学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图表
图谱背后的秘密知识图谱解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浅析图谱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意义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