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模式与扶贫政策对苏北地区农民增收影响研究

2018-01-22 12:43吴政仲许忠荣杨殿闯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金融创新

吴政仲 许忠荣 杨殿闯

摘 要: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的现实问题一直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的金融创新和扶贫政策,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五个市2012年到2016年农民收入的数据分析,得出金融创新模式与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地域性、经济基础有关,并提出引导农民深化对农村金融和扶贫政策的认识、提升农村金融和扶贫机制的创新能力、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理念带入农村金融发展和扶贫政策实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创新 扶贫政策 农民收入

一、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量的农村人口使得中国长期饱受农村贫困问题的困扰。农民收入较低是自建国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对国家造成困扰,也阻碍经济的发展。自从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金融扶贫”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贫困人群之中,农民仍然占绝大多数。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就要解决农民收入低下的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政府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施政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把扶贫政策与农村金融的发展结合起来则是解决农民处于收入底层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的扶贫工作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后,至今已经开展了30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我国在农村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1992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世界银行在北京召开了有关中国扶贫的国际研讨会,政府首次与国际组织召开专门的扶贫研讨会并提出了金融扶贫相关概念。在此之后,2013年11月,习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江苏省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但苏北、苏中和苏南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相比较苏南和苏中地区,苏北经济发展要落后许多,贫困区域比苏南和苏中也相对更多,很多农村人口的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较之下,扶贫就显得尤为重要。此背景下,把金融创新与扶贫政策结合就变成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农村金融能否开发出新的惠农产品,扶贫政策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情况,能否对当地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否把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扶贫政策的实施结合起来,这是苏北能否解决农民处于收入底层问题的关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学者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与扶贫政策对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大量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李晓依(2016)提出“公司+金融机构+担保+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把企业园区跟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结合在一起,通过发展园区项目,入驻企业互相担保,获得较低的成本融资,同时为低收入农户进行培训并提供工作岗位。李敏(2017)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农信社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改变传统营销观念,转变营销模式、加快自有平台建设。朱文胜(2017)主张增加贫困地区扶贫投入规模,大力提升贫困群体金融可得性,精心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平台,努力开拓金融精准扶贫市场。把扶贫政策与金融创新结合起来,改善精准扶贫经济基础和信用环境。

谌立平等(2018)通过研究武陵山片区麻阳苗族自治县贷款情况,提出要想加速农村金融发展,就需要优化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财政担保资金的落实进程也需要加快。余新平等(2010)通过研究证明了农村金融业务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采取的金融业务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影响。王景丽(2017)对内蒙古金融服务创新进行研究,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对金融创新至关重要。贾晋和肖建(2017)以精准扶贫为背景,通过研究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为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和玥(2017)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创新需要加强农村的金融教育,加大金融宣传力度。郑艳(2017)研究山东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三、苏北地区金融创新模式与扶贫政策对农民增收影响分析

苏北地区,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相比较苏中和苏南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一)苏北地区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济社会基础薄弱。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五市。其中,江苏省重点扶贫的主战场,六个重点片区全部处于苏北地区,分别是宿迁市西南岗地区;宿迁市成子湖地区;徐州市黄墩湖滞洪区;连云港市石梁河库区;淮安市刘老庄地区;淮盐两市灌溉总渠以北地区。这六大片区可说是每个市贫困状态的缩影。

其次,苏北地区关于扶贫政策的思想相对落后。相比较苏中和苏南而言,苏北地区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与认知比较落后,从而导致对各项扶贫政策的目标、要求等理解和认识不足,无法正确的解读扶贫政策,导致对扶贫政策的误解。“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扶贫就是给政策、给优惠、给待遇。此时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对农民做出正确的引导。

第三,苏北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且收入水平低下,再加上绝大多数低收入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认知落后,子女因贫辍学加入贫困人群而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苏北部分地区为了扶贫能立竿见影,在快速脱贫的良好愿望下,想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依靠“短平快”产业或者临时性政策来取得最大的经济发展成效。

(二)苏北地区的金融创新与扶贫政策

从2012年到2016年,苏北地区五市瞄准金融突破口,以金融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为解决苏北地区一系列的贫困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使苏北能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苏北地区各个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来帮助发展贫困地区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五個市的金融创新与扶贫政策整理如下表1:

同时,对2012年到2016年苏北地区五个市农民收入变化进行汇总,得到表2。

根据表2得出,从2012年各市采取了金融创新与扶贫政策后,2013年苏北地区五个市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苏北各个市的农民收入呈增长状态,并且盐城的农民收入一直处于苏北五个市的前列,而宿迁的农民收入在苏北五个市则处于相对较低的名次。不难看出,农民收入也具有地域性,盐城地域相比较宿迁靠南,所以经济基础较靠苏北地区较好。此外,对农民收入变动情况进行直接比较,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得出,徐州市在2012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扶持,在农村推行阳光信贷之后,发展各种产业来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可以看出2013年徐州市的农民收入明显提升,增长率為11.99% 。淮安市在2012年发展农村小额贷款,2013年 推广普惠金融,2014年成立金融综合服务站,这三年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15年对农村进行帮扶,线上线下帮助销售农产品导致农民收入也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远不及2013年。盐城市在2012年对农村金融制度进行改革之后,可以看出2013年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增长率为12.27%,同时在2015年,盐城市加大了精准扶贫的力度,农民收入也呈现一个跳跃性的增长。但同样存在一定问题。201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后面三年的农民收入增长率,这是苏北在改善贫困人群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之一,金融创新与扶贫政策成效快,但是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四、结论与建议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与针对农民的扶贫政策仍存在着缺陷,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对农民的引导不够,地方性的政策不能适应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阻碍。

(一)引导农民深化对农村金融和扶贫政策的认识

目前的苏北地区,贫困人口多集中于农村,贫困区域覆盖面积大且分散,农村贫困户经过金融扶贫后容易返贫,无法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期望。特别是6个重点片区的农户普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且靠北地区环境相对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经济发展落后。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要先加强农民对扶贫政策的理解,解开农民对扶贫政策的误解,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农民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农村金融的创新与扶贫政策来彻底摆脱低收入问题。

(二)提升农村金融和扶贫机制的创新能力

开展扶贫工作必须创新思维。在扶贫攻坚关键时期,体制机制创新尤为关键。但是同样不能忽略农村金融创新对扶贫政策的支持。对于农村金融要拓展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加快农村金融的创新步伐,让农民能确确实实的享受到农村金融带来的便利,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放弃投资,能够以钱生钱一步步提高农村收入。

(三)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理念带入农村金融发展和扶贫政策实施

一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步伐,缩小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二是建设电子商务的配套系统完善生产销售与运输方面综合服务与互联网结合的应用系统;三是运用“大数据”实现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将贫困农户的基本资料录入到系统,促进贫困户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自主申报扶贫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晓依.河北省望都县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李敏.“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信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

[3]朱文胜.精准扶贫与金融创新:从个案研究到一般分析[J].西南金融,2017(03).

[4]谌立平,杨夕斌.创新担保贷款模式加速农村金融供给—以武陵山片区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J].特区经济,2018(02).

[5]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2010(06).

[6]王景丽.内蒙古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贾晋,肖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17(01).

[8]和玥.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村金融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7.

[9]郑艳.山东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10]王祖祺.基于社会创新的产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8(11).

[11]朱艳,杨慧.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精准扶贫相关研究述评[J].中国经贸导刊,2017(23).

〔本文系2018年宿迁市社科联项目“金融惠农创新模式与扶贫政策对农民增收影响之研究——以宿迁市为例”(项目编号:18SYB-21)阶段性成果。〕

(吴政仲、许忠荣、杨殿闯,宿迁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金融创新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土地流转对农户的影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