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海南省旅游产业绩效的途径分析

2018-01-22 12:43陈松惠青王纪忠邓卓鹏王栖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全域旅游海南省

陈松 惠青 王纪忠 邓卓鹏 王栖

摘 要:海南作为旅游大省,旅游产业绩效不高。本文分析了海南旅游产业现状,发现海南旅游产业目前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对弱化、经济基础薄弱,海南本省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尚需时日等问题,提出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激发市场活力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在“软实力”上下足功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本地居民收入水平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南省 全域旅游 产业绩效 自由贸易区 转型升级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海南热带岛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惟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海南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为全国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稳步推进,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减少“盲目乐观”和“遍地开花”的现象,整合资源,发挥全要素生产力的最大效用,提高海南旅游产业绩效迫在眉睫。

一、海南省旅游产业现状

(一)海南旅游产业区位优势独特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岛和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广阔的海域,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是中国最小的陆地省,最大的海洋省。

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海南具备国际旅游业通用的五大元素——灿烂的阳光、柔软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新鲜的空气和原生态植被,这里四季无冬、阳光充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堪称人间天堂、南海明珠。在中国,海南是唯一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巴厘岛、普吉岛、夏威夷等相媲美的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重要的资源禀赋。

(二)海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来,海南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顺应了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前,旅游业被确定为海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12大产业之一,是最具特色与潜力的外向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

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第一,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旅游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第二,海南积极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相继出台了《海南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认定标准》、《海南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等制度文件,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建设,加快海南旅游转型升级;第三,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之际,国家向海南释放了巨大的政策红利,支持海南全面开展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充分发挥海南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推进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注重顶层设计、开拓创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之中,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和对海南未来深化改革的期待。

一系列利好的新政策、新制度、新举措、新思路为未来海南旅游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新动能、新挑战,海南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三)海南旅游产业量质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收入的提高,中国进入了全民旅游的新时代,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变化必将带来旅游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需要对旅游品质的提升、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创新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升。海南应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契机,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经验、总结出成果,形成生动的实践范例,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意义非凡。

1.海南积极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的空间,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更加便利、跨国邮轮旅游航线更加丰富、西沙旅游更加便捷,探索赛马、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彩票,海南旅游消费国际化明显提升。

2.“创新因子”植入海南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海南以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为契机,严守生态底线,将全岛看作一盘棋,划分为五大功能区,统一规划建设。

3.旅游治理机制迈上新台阶,启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三亚、万宁、琼海相继成立了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使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打造海南旅游品牌。

4.稳步推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建设,使医疗、康养和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四)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构建陆海空一体化互联互通路网

1.2013年,海南省“田”字型高速公路网纳入国家高速网,规划总里程达1152公里,目前已建成通车里程779公里,预计至2019年底,海南省“田”字型高速公路网将全线贯通,“十三五”期間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2017年,海南省谋划打造“丰”字型高速公路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海南旅游产业发展。

2.未来海南将形成“南北东西,两干两支”的机场格局。南北指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东西指博鳌机场和儋州机场。目前,美兰机场二期将于2019年10月运营;三亚新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投用。

3.海南初步形成以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的“四方五港”为主体,临高、昌江、乐东、琼海和三沙等港口码头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格局。

4.作为世界上首条环岛高铁,其建成通车不仅是技术的进步、国力的提升,更是吸引全球游客来海南的环岛旅行。环岛高铁的开通给海南旅游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海南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海南省的持续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海南省旅游产业绩效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却起到了阻碍作用,主要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海南旅游产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在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的情况下,海南省旅游产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对弱化

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制度等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政策落地和执行层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当下“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旅游产业规模报酬递增速度慢、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势必影响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海南经济基础薄弱,海南本省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不高

海南曾经一段时期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多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高、本地居民收入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导致本省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未得到有效释放和拉动。

旅游产业发达程度与某一地区的经济实力紧密相关,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对旅游产业形成良性反哺和支撑。2017年,海南省GDP为4462.54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位居第28位,可见海南经济基础薄弱、总量低,制约了对旅游产业的反哺能力。

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人们旅游意识的培养。 2017年,海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3421元,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广东相比较,分别低36434.72元、34676.59元、19492.45元、14469.09元和10450.05元。 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也高,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9791.85元和37425.34元,而海南人均消费支出为15403元,差距明显。居民收入不高必然导致本省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偏低。

(三)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尚需时日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公民境外游超过1.3亿人次,消费额1152.9亿美元,是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国。中国游客在泰国、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俄罗斯、马尔代夫、印尼、朝鲜、南非等10个国家的国际游客中的占比高达30%,是这些国家的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地。中国游客也是美国、英国、新西兰、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的旅游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随着消费升级换代加快,多样化、个性化、品位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产业呈现出“消费能力提升、旅游品质升级、旅游需求多变”的特点和趋势,人们更在意选择个性化、品味化、品质化、富有内涵的旅游产品。

据统计,2017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674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811.99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同比增长49.5%,旅游外汇收入6.81亿美元,同比增长94.6%。在乡村旅游方面,2017年海南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5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8.57亿元,同比增长26.2%。可见,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游客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海南旅游产业除规划、布局、管理、設施不足外,仍存在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同质化产品多,个性化产品少,尤其是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缺乏具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的产品和业态。

三、对策和建议

(一)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激发市场活力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品质。推进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逐渐弱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政府的意志)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创新、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二)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在“软实力”上下足功夫,练好内功

当前,旅游增长方式已呈现出由适度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产品从观光旅游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客源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的特征。海南应以建立“国际消费中心”为契机,顺应消费经济的潮流,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与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巴厘岛、夏威夷等相比,海南旅游产业除了酒店星级标准、酒店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海南在接待国外游客人次、人均停留时间、旅游收入、创新性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因此,海南要练好内功,提高国际化程度更在于“软实力”的提升,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创出品牌。推动本土品牌国际标准化建设,为游客提供“国际化”的服务。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本地居民收入水平

海南应抓住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现代服务业为抓手,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打造以服务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结构。让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本地居民,经济实力增强、居民收入提高,才能有效激发本省居民旅游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侯冠平.“海上丝绸之路”支点下的三亚旅游业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8(20).

[2]陶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以金华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8(11).

[3]周汝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衢州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26).

[4]印皋宁.“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旅游产业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5(18).

[5]查建平,王挺之,冯宇.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J].资源科学,2015(03).

[6]刘春济,冯学钢,高静.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4(08).

[7]吴之杰,郭清.我国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3).

[5]郭美斌.四川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J].旅游经济,2012(11).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全域旅游视角下海南省旅游产业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Hnky2017-70)阶段性成果。〕

〔陈松、惠青(通讯作者),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全域旅游海南省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非洲26国将建最大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