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与合作研究

2018-01-22 12:43魏良益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印产业发展

魏良益

摘 要:中印两国都具备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基本条件,产业发展基础资源储量丰富且各具特色,两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印度起步较早,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中印两国可以在医疗旅游管理体制建设、私立医疗机构发展、道地药材研究与经贸、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关键词:国际医疗旅游 产业发展 中印

起源于1989年的国际医疗旅游,从发达国家起步,在南亚及东南国家兴盛,每年大批国际患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参与医疗旅行。最初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国家有印度、新加坡和美国,到本世纪初,匈牙利、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并加入到这一朝阳产业中来。作为中国首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海南省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试验田”,博鳌超级医院于2018年3月31日正式落地,“国九条”政策有了新的载体。

中印两国具有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第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印两国国土资源广袤,自然风光秀丽,优美的环境对患者疾病治疗、身心康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第二,拥有充裕的人力资源。中印两国人力资源丰富,重视医护人才培养,发展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的医疗旅游业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第三,拥有低廉的医疗价格。中印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医疗服务成本相对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第四,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印两国都是传统文明古国,两国的诊疗科目民族特色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两国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一、两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分析

(一)资源基础

中印两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基础厚实,产业发展必备且重要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大类:医疗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这些资源在中印两国储量丰富但各具特色。

1.医疗资源。印度的私立医院建设成就显著,是印度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主要提供商;它们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医疗设施、充裕的资金、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毫不逊色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医院机构,医疗价格又十分便宜,对医疗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印度的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旅游服务项目各具特色,不同医院提供的专科医疗服务各有优势,心血管、眼科、膝盖置换等手术医疗技术十分先进,瑜伽和冥想在国际上十分受欢迎;而且,印度拥有很多获得了国际JCI(JointeOmmission Internationa1)认证的世界一流医院,如阿波罗(Apollo)医院,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与印度有较大差异的是中国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主要提供商是位于大城市的公立医院;大型公立医院拥有一流的医疗条件,比如高素质医学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医疗技术等,为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高端医疗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干细胞治疗、器官移植等);举世文明的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国际吸引力日渐增加;此外,中国的民营医院发展迅猛,专科医疗项目各具特色,服務项目与国际标准接轨,很受外国医疗旅游者的欢迎。

目前,印度的医疗旅游产品服务的目标客户主要定位为三大方面:一是专门前来印度就医的外国人,主要基于医疗服务项目性价比因素,需要进行重大手术(如心脏、肝脏、肾脏移植等)的外国病人;二是前来印度寻求替代疗法的外国人,主要基于对印度草医学等传统医学的认同,采用传统医药古方治愈一些顽疾的外国人;三是来印度休闲旅游兼健康疗养的外国人,主要基于体验瑜伽、水疗、物理疗法、印度草医护理等康养项目为主要目的同时又休闲旅游的外国人。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起步比较晚,根据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特色医疗科目,其服务产品的市场开发与定位可分为:一类是现代高端医疗手术服务细分市场,如基因测序编辑、器官移植、骨科手术等;二类是康复、理疗、调养、保健等医疗旅游服务细分市场,如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食疗等;三类是强身健体、休闲养生服务细分市场,如太极拳、气功、中国武术、保健药膳、温泉等。

印度拥有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包括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还包括印度草药学、物理疗法与藏药等七种官方所批准的医疗系统,瑜伽和冥想也成为印度发展医疗旅游的特色资源并作为健康保健方式而逐步流行起来,丰富的天然草药资源和发达的现代医药产业对印度发展医疗旅游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中国的传统医学包括了中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中医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仍不断发展的传统医学,中医古法诊疗理论与技法(针灸、推拿等)正逐渐被外国人所关注和接受;中国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因为药材的品种和疗效与地域性是密切相关的,独特的道地药材资源对发展中医疗旅游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和不可模仿性,增强了中国医疗旅游产业纵深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欠发达国家(如东南亚邻国、西亚及非洲等)的病患是印度医疗旅游最初客源,目前来自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欧洲等)病患人数明显增加,由于历史文化及大量移民等原因,英、美两国一直是印度医疗旅游的主要客源国。中国大陆的医疗旅游客源主要是来自台湾、香港、澳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或地区及非洲国家的患者,来自欧美的医疗旅游者并不多。

2.旅游资源。截至2017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中,中国与印度排名分别为第一(52处)、第二(36处),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印两国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堪称世界名胜,国际游客人次逐年暴增。

事实上,印度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受英联邦国家文化影响深刻,人们的观念更容易与欧美国亲近,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和基础。印度文化习俗特色鲜明,瑜伽文化已作为一种世界主流文化而深入推广,成为印度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造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中庸大同的优秀品格,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及思想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已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大批传统医学医药文化瑰宝与现代科技结合,正焕发出新的光芒。

3.人力资源。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充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能够满足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对医疗服务人员大量需求的前提条件。印度在开发国际医学人力资源方面优势更加明显,无论是语言优势、业务能力还是文化差异方面,印度与英美发达国家联系更为紧密。中国医学医药人才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特别是在传统医学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方面,但要实现全面国际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二)社会发展基础

印度民族、种族众多,由于宗教信仰和语言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国内纷争,交通、电力、饮用水、住宿、文化娱乐设施乃至公厕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通讯设施的陈旧落后和电脑等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医疗旅游者到印度治疗兼旅游的需求,对印度的医疗旅游业发展较为不利,当然这些情况也表明了印度发展医疗旅游的巨大潜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迅速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迅速提升;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为中国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所需要的道路交通、能源供应、酒店餐饮、通讯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接待外国旅客的能力大大增强;当然,在医疗旅游宣传与推广方面与印度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产业培育基础

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促进了印度的医疗旅游业迅速发展,包括在资金投入、规则制定、税收优惠、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非常重视对私立医院的投资,印度GDP用于私立医疗机构的百分比排名在175个国家中为第17位。成立国际医疗旅游专门组织(国际医疗旅游委员会和医疗旅游协会),制定了成体系的推进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发展规划;建立医院统一的等级和信任体系;制定包括税收减免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在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开辟国际医疗旅游的绿色通道,为国际医疗旅游者出入海关、入院诊疗提供便利;积极与发达国家保险组织开展深度合作,解除入境医疗旅游者对生命财产等系列安全的顾虑;重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推销特色服务项目、展示国家形象,有计划策划和举办整体医疗旅游专项推介活动,实施国际品牌战略。在中国,部分省市(海南、上海、广州等)先后制定了一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地方发展计划,少数城市已经开始部署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但整体而言,我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尚处于混乱、无序发展状态,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产业政策需要顶层设计,产品开发需要充分挖掘,产业龙头需要大力培育。

总体来说,中印两国都具有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虽然印度的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更成熟、知名度更高、市场份额更多、品牌优势更为明显,但中国经济发展更强劲、政治社会更稳定,随着中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意识的觉醒,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后发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二、两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合作的思考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医疗旅游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古老的东方文明成果为全世界人民身心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中印两国应着眼未来、加强交流,在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领域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实现创新发展。

(一)医疗旅游管理体制建设的合作

在印度,由国际医疗旅游委员会和医疗旅游协会专门负责管理全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由印度国务院贸易产业部制定国家健康政策,推行一整套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的法规政策、发展规划;这些做法值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借鉴和学习。建议建立专门合作机制,设立专项课题对合作目标、内容加以规定,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充分论证并明确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中长期目标、路径和任务,合理布局全国各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发挥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资源与区位优势,实现各地区特色优势资源的协作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议建立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卫生健康、国土资源、旅游文化、发改、外事等)多部门参与的国际医疗旅游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全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从国际医疗旅游产业链构建的战略视角,加强准入体系、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打造国际医疗旅游产业高起点成长环境,积极引入国际标准,制定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和准入条件,正本清源,以此为契机,促进我国高端医疗服务发展。

(二)私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合作

印度提供医疗旅游服务的主体是私立医院,东北亚、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医疗旅游服务的主体也是私立医院。目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正迅猛增加,各级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中国政府已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为私立医疗机构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建议印度私立医疗机构与中国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将印度成功的国际医疗旅游管理理念、模式、标准带到中国来,提升中国私立医疗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三)道地药材研究与经贸的合作

中国已查明的药物资源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达11146种,由于中药材道地性特征明显,中国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对发展中医药医疗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印度也拥有丰富的天然草药资源以及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医药产业,使得印度的传统医药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建议中印两国加大在道地药材的研究与开发,加大中药材、印度草药天然活性成份研究,加快中药材、印度草药提取工艺技术、提取物应用技术与应用领域研发,推进资源节约与有效利用,延伸中药材、印度草药产品价值链,提高中药材、印度草药产品深加工附加值,为中药材、印度草药在两国间的贸易以及进入国际市场拓展新空间。

(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品牌建设的合作

中印两国在中医药资源、草药资源方面具有其他国家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医药产品和印度传统医药产品是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产品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国应突出各自在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区位和資源特色,深度挖掘传统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产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形成以传统医学医药为主的国际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建议在中国特别是条件相对较好的西部地区加快推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建设,在产业发展、招商引智、政策创新、自贸区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可供推广的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经验;除上海、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外,扩大试点范围,多选择中西部地区医疗旅游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会城市开展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先试,如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等,学习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建设经验,大力促进中印两国官方以及民间机构在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的交流与合作,规划和实施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发展战略。

三、结论与建议

国际医疗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市场容量巨大且还将随着世界各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国人民身心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不断扩大。中印两国应尽快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以开发推广核心医疗技术服务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为抓手,培育和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和聚集优秀专业人才,形成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尽快抢占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份额。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两国产业发展核心基础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市场核心竞争力培育相对容易;第二,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不但能够促进国内医疗产业和旅游产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带动农业、医药、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第三,市场在国内,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在自己手里,消除了传统产品出口遭遇关税壁垒、汇率波动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第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提供的服务是民生产品,消费决策主体是全世界亿万个家庭和个人,受不同国家(地区)、政党的意识形态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杨悦祺.探路国际医疗旅游博鳌乐城“先行先试”成效渐显[EB/OL].http://money.163.com/18/0413/03/DF89L5ED002580S6.html,2018—4—13.

[2]百度百科.世界遗产名录[EN/OL].https://baike. baidu.com/item/%E4%B8%96%E7%95%8C%E9%81%97%E4%BA%A7%E5%90%8D%E5%BD%95/6174540?fr=aladdin,2018—8—19.

[3]JointeOmmission Internationa1.JCI-Accredited Organizations[EB/OL].http://www.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org/. com,2018—8—19.

[4]常存库.中国医学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5]Fitzhugh Mullan,瀚渺.印度医生移民潮[J].财政文摘,2009(12).

猜你喜欢
中印产业发展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近五年中印国际收支对比分析
中印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