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几年后

2018-01-22 11:27古董小新
当代工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李亮苞米活儿

古董小新

暂就业:初就业不是目的,再就业才是方向。

只有背影没有背景

与一些同学相比,郑伟是幸运的;而与另外一些人比,他是将就的。总之,他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伙儿的!

在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下,对没有爹可拼,只有背影没有背景如郑伟一样的技校毕业生来讲,毕业即失业很正常——大把大学毕业生都没工作,在家待业呢!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人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然后凭一技之能,从一而终地工作,“铁饭碗”当然最好。不过,对郑伟这种普通技校生来讲,这样的职业,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企业招聘愿意找成手,动不动就要求两三年的工作经验。郑伟想问:在学校实习、工厂实习算工作经验不?哎,即便算,也不够年头啊!

郑伟早都想好了,不管咋地,也不看其他人,他得先就业,一方面减轻家里负担,另一方面也好积累所谓的工作经验,到时再跳槽就不是白纸一张了。不是有句话叫: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不是,骑驢找马!有驴骑了,马还会远吗?

在技校,郑伟学的是汽车电子专业,本来是为某大型汽车企业定向培养的流水线工人,上两届就业形势还好,等他们毕业,工厂在激烈的竞争中利润下滑,师哥们的工资都按80%开。即便企业硬收了他们,开不出工资,一纸就业协议也白搭。

有关系有背景的同学找到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央企、国企,一副端上铁饭碗的架势。有的还不想工作,他们说:世界这么大,我得先去看看。这些都是家里不差钱的主儿……

郑伟不行,他家是农村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儿。今年大旱,估计至少减产30%,“地里长出金子了啊?赶紧就业……”他常跟同学这样说笑。

仨月赚1万斤苞米

跑了几天人才市场,郑伟被一家叫大庆宏为远大电子科技公司录用了,这个公司加上总经理还不到10人。没人去的,不是嫌的钱少活儿累,就是担心这种小公司吃了上顿没下顿。郑伟也是没辙,先找个地方干着,以后再说吧!这家公司做的设备是控制油田磕头机的,据说是新型的节能科技公司。招聘他的总经理说公司的生产项目就好比农村压井水,井里水多,就快点儿压;反之,水少就慢点儿。这个控制器就是先对油井进行检测,里面出油多,磕头机就快点儿磕头;油少,就慢点儿磕头,从而达到节省用电的目的。

薪资方面,公司也说了,刚入职,包吃住,每月2000元,试用期为3个月。转正后,每月能达到2400元,要是有公司安排出差,加上补助能拿到3000元多。郑伟合计了一下,吃住不花钱,衣服鞋也还够穿,这2000元基本能剩下。家里10来亩地,今年最多打1万斤苞米,能卖7000元,自己仨月就能赚1万斤苞米的钱,而且还是他一个人赚的,家里父母俩人忙活,还没去掉种子化肥,春种找人翻地,秋收找人扒苞米的费用,细账一算下来,划算,干得过儿。尽管他不清楚这个科技小企业未来发展如何……

攒经验好跳槽

“毕业后,先就业是对的,至少不用伸手朝家里要钱了……”提及这种暂就业,学数控铣的李亮觉得自己挺有发言权。

两年前的李亮跟郑伟差不多,也徘徊过,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一直心仪某大企业的他进了一家民营小企业。

这家民营小厂是给旁边一个大国企干活儿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协厂。小厂的负责人是那家大国企生产厂长的侄子,他靠叔叔的关系,把厂里的一部分活儿拉了出来。大国企也乐于外委,原因很简单:一个工件,本单位职工干,去掉人工,风水电气设备折旧啥的,并没有多少利润。拿到外面干,各项费用都比大国企便宜,活儿就有利润空间了。更关键是逢年过节时,侄子都会给叔叔以及叔叔的领导意思意思,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是常态。

“公司要求交活儿时,外协厂加班加点也能保住节点。在国企内部,生产厂长得左一个右一个动员会开着,大家兴许能踩着点儿完成。至于工人,少干活儿了,工资也没少多少,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呢?”李亮深谙其道。正因此,李亮清楚,他在这个小厂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他还惦记着早前心仪的那家大企业。尽管目前他专业对口,干的活儿也不难不累:把板料用螺钉拧到早已在机床固定好的木板上,然后按照程序,开动机床,一会儿零件就出来了,有时工件毛刺大,他就用毛刺钩打打。

第一个月,李亮就开了3000多元,比招聘时承诺的工资多点儿,第二个月他开了5000多元。当然,没有保险,更没有公积金。或许,老板比李亮更清楚,这批工人是“流水的兵”。

“在我们这里,是真正的多劳多得……”厂长给他们讲话第一句就很明确,“不像国企里,拉关系,争什么肥活儿。你肯干,就都是你的活儿……”可不,一共就3台床子,来活儿了大家都干一样的,不分肥瘦。有时李亮有事儿请假,床子也不闲着,另外两个人就帮着干。当然,钱也是人家拿。

一年之后,李亮的闹心更强烈了。这个外委小厂生产任务有时不太饱满,工资开的就少,有时还得拖欠几天,甚至还压过一个月工资。女朋友也跟李亮唠叨,“早说让你进大企业,不待一辈子,也能混个半辈子安稳。”

巧的是,之前李亮心仪的那家大企业正好招工,也是干钣金铣,有经验的优先。李亮顺利跳槽过去了,五险一金有了,工资还涨了不少。李亮觉得自己当时懵懵懂懂先就业这步是走对了。

有句老话:别剜到筐里就是菜!这告诉人们,剜菜时要睁大眼睛,要分清好菜、赖菜,不能什么菜都剜到筐里。对暂就业的年轻人来讲,考虑得更多的是现实情况,实用主义。不剜,筐里就永远没有菜;上来就挑挑拣拣,剜了半天却啥也没剜着;不如眉毛胡子一把抓,剜回来再细分它。也就是说别管企业大小、薪水高低,先找个立锥之地再说。然后在工作中,逐步拓宽眼界,积累经验,长了本事,翅膀硬了再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可不是留给放弃的人。”李亮觉得在小企业的摸爬滚打让自己“厚积薄发”。

不久前,我又联系一下郑伟,他特别兴奋,说自己暂就业的思路是对的,而且他的暂就业现在变成稳就业了,这个小科技公司引起了某上市公司的重视,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企业发展定位,据说要收购他们,给小公司投资,扩大生产设施、增加人员。“我搞不好就成了公司的元老级人物!”郑伟从未放弃努力,在这个小小的,当初只有10个人的地方。

猜你喜欢
李亮苞米活儿
改天请你喝酒
好心人的愤怒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黑熊掰苞米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生活
乡下“啃青”
我的苞米情结
必修1复习测试题一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