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片海当夕阳

2018-01-22 11:27
当代工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克里斯蒂娜义工养老院

人,总有一天会老。怎样安然度过老年,是每一个人从年轻时代就要考虑的问题。人生规划得当,老年生活会过得比年轻时更滋润,反之,则会在最后的记忆里留下遗憾。所以,每当看到一些老年人朝气蓬勃地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人们都会油然而生羡慕。

决定一个人老年生活方式的,除了一生的养成,比如个性,比如朋友圈,比如奋斗成果等,还有他们后面的国家养老制度。

这一期,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有哪些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养老制度。看看这些养老制度保障下的老人,怎样度过人生的夕阳阶段。

“时间银行”很创新

说到瑞士的养老制度,得先说说瑞士的“时间银行”创新。

公众号“犹学会”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克里斯蒂娜是一位瑞士老人,她早些年退了休。在瑞士,退休金很丰厚,足够一个人衣食无忧。但克里斯蒂娜并没有完全闲下来,她去找了一份工作:照顾一位82岁的老人。

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克里斯蒂娜说,她现在赚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原来,她可以把自己照顾老人的时长放进自己的“时间银行”,等到老得不能动了,就可以支取。

“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聯邦保险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可以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是其他需要别人照顾的时间,再提取出来使用。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需要人的时候没有人照顾了。

听起来,“时间银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时间还可以存取,这的确很新鲜。

克里斯蒂娜说,“时间银行”的开户也需要有一定的资质,要求申请人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而且有爱心。开户之后,要遵守信用,要有固定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这样,你的服务时数才能被计入个人账户。

以克里斯蒂娜为例,她的工作时限是一年,每周需要去照顾那位老人两个小时。一年后,“时间银行”就会发给她一张卡,上面显示她的“时间银行”账户余额。

几年之后,如果持卡人需要别人照顾,就可以花费上面的“余额”,“时间银行”会指派相应的义工去照顾她。

“时间银行”的“余额”也可以继承,如果持卡人去世后“余额”没有用尽,“时间银行”可以将“余额”折成现金作为遗产处理。

上面提到的克里斯蒂娜在做了一年的义工后,有一天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她是一位独居老人,家里无人照顾。这时,她立即向“时间银行”提出了申请支取余额请求,“时间银行”很快就安排一位姑娘作为义工前来照顾。在义工照顾下,克里斯蒂娜很快恢复健康。

瑞士老人的“时间银行”,不只是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养老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些老人在退休后做义工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社会价值,做义工的过程非常快乐,这对于他们的生活健康非常有好处。

20多年前,就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养老院的老人分成两组,一组有任务照顾植物,另外一组可以被全方位照顾,什么也不干。结果发现,那些照顾植物的老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而且记性也好,更长寿。这是因为,在老人做事的时候,尤其是为别人和为社会做事的时候,能更多地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掌控力,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对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控制力是人自尊提升的基础,也是人们感到幸福的根源。

趁着有能力,在“时间银行”中存储更多的时间数,这也让老人在被人照顾时没有太多愧疚感,相比中国被子女照顾的老人来说,这些老人更有高自尊,幸福力也更强。

养老公寓很自助

我的朋友阿鹏前些年移居美国。本来到美国是去投奔女儿的,结果女儿一家又被派到香港去工作。阿鹏两口子想了想,做了一个决定:将房子卖掉,直接搬进了养老院。

阿鹏老两口搬进养老院有几个考虑:一是让孩子们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二是美国的社区养老院活动非常丰富,完全用不着担心生活和娱乐问题。

阿鹏说,他们所住的老人公寓都是套间,除了卧室,客厅外,还有厕所厨房及储物间。老人公寓的性质是租房,租金是老人自己收入的1/3。如果没有退休金而是儿女供养,则是自己报多少是多少。有的老人只报每月100多元,所以只用交三四十元就行了。

阿鹏喜欢自己的那个公寓,公寓旁边有一个能提供各种服务的大商场,还有一个城市公园。公园里有专门为老人开辟的大片菜地,每人一小块。种不了的,可交回或给别的老人。离公寓不远,有非常漂亮的纽瓦克湖,老人可以去那里垂钓,散步。

大概是因为美国的人口密度不像中国那么高,尽管公寓设有很多公共空间,但是都需要老人自助管理。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华人社区的老人,没事的时候,老人可以在那里打打麻将。公寓环境很美,有专人负责种花草,还有自助洗衣房,洗一次投75美分,烘干一次50美分。除此之外,公寓里健身、跳舞唱歌都有专门场地。阿鹏便参加了一个音乐团体,可以与这里的票友们一起玩玩京戏。

在这里,只有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才有专门的义工前来照顾。阿鹏最初到这个公寓的时候,认识一位姓冯的老先生。老先生今年83岁,大家都笑着叫他“二马”。二马先生过得十分充实:他玩电脑,学英文,学画画,每天对着电脑唱歌。他每周五召集公寓中的好朋友吃一次饭,喝点儿葡萄酒。每周六的上午,和朋友一起去喝咖啡。日子过得很洒脱。

“二马”很少提到自己的子女。问及原因,他说,孩子们来看,自然好;不来,也没事,生活看病都由美国政府包了,看病的时候,在房间打个电话就有私人医生上门,用不着孩子们操心。

阿鹏这里所说的老年公寓是美国非常普通的养老机构。目前全美约有16500多所这样的养老公寓,350多万人住在其中。费用由联邦医疗保险和联邦医疗补助提供。在所有的养老公寓里,有护士全天值班,老人也可以互相帮助,还有义工定期前来服务。老人在这里可以得到除医院外最好的医疗服务。

阿鹏感慨地说,在国内的时候,听说美国是老年人的地狱,说老年人都很寂寞,现在看来,在这里生活,还挺快乐呢。

博爱小镇很年轻

在过去的几年,荷兰的长期护理和养老体系一直处在欧洲第一,荷兰养老是全欧洲的标杆,曾经获得“欧洲最优秀的医疗保健体系”称号。在荷兰,有居家养老、老人公寓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三种方式。不论哪种方式,荷兰人都追求“乐”与“活”两个字的养老精髓。

荷兰人一向很有创意,这几年,他们的养老小镇发展特别快。在荷兰艾瑟尔省代芬特尔市郊外,有一家名叫“博爱”的老年社区,这里推出的“陪伴换住宿”项目曾经名噪一时。

所谓“陪伴换住宿”,是指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免费住宿,唯一的条件是,他们必须每月陪伴老人30个小时。

博爱提供给年轻人的房间是一间带独立浴室和厨房的小公寓套房。在当地,学校提供给学生的9平方米的宿舍月租需要每月400多欧元,而且要和别人共用卫生间,在老年公寓,环境安静,而且不要房租。年轻人只需要有质量地完成自己的陪伴时数,就可以免费得到房子住宿。

这项措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他们轮流陪着这些老人吃饭,聊天,闲逛,还教老人画画,读书,帮助他们购物,为老人举办生日会等。由于公寓里来了年轻人,老人的心情都非常舒畅。

荷兰这样的养老小镇还有很多,有一家甚至把幼儿园开到了养老院里,让孩子们和老人们住在一起。由于有了小孩子,养老院立刻焕发生机。孩子们也在和老人共同生活的时候,得到了更多关爱,成长更为迅速。

在博爱小镇,还有一个小招数特别温暖人心。一些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房间被布置成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样子,老人似乎永远生活在那个年代,能看到那个年代的日常用品,用那时候的餐具,穿那个时候的衣服,似乎回到那个年代让岁月永恒。

这让人想起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让一些老人完全回到年轻时的生活环境。结果发现,这些老人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都有改善。于是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说,衰老实际是个被灌输的观念。

虽然,人老不可返童,但荷兰的这种人文关怀非常打动人。在这样的养老机构里,荷兰老人生理、心理、情绪、社交都非常完整。在老人有尊严地老去的同时,荷兰的年轻一代也学会了成长。

这正是:

养老是个大课题,

以人为本是目的。

世界各国多恣态,

荷兰全球数第一。

猜你喜欢
克里斯蒂娜义工养老院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一句听错的鼓励
谁曾见过风
特别的外宿
带上孙子做义工
搭讪
当义工,好处多
谁曾见过风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