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老促会,这件事干得不赖!

2018-01-23 02:29□黎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石泉县石泉蚕桑

□黎 明

年年搞调研,年年有建言。陕西省石泉县老促会围绕蚕桑产业这一民生“课题”持续用力,新作连篇,成为老促会服务发展、为民谋福的成绩亮点。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鎏金铜蚕”,就出土于石泉县。石泉县有2000多年养蚕、缫丝历史,被誉为金蚕之乡、丝路之源。

随着农村打工潮兴起和蚕桑业比较效益下降,石泉蚕桑业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农民放弃栽桑养蚕,甚至一度被政府冷落和放任。石泉县老促会持续不断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稳定发展这一产业提供务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广大农民提供可靠科学的信息引导,用心用力在保住这一传统产业、增强这一扶贫产业、推动这一新型产业上积极作为。

“桑园有一定的荒芜,养蚕农户在减少,政府扶持有减弱,蚕种场和缫丝企业活力动力不强,蚕桑新技术推广不强劲,专业人才和养蚕能人缺乏等现实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老促会的调研报告直言不讳。

“有悠久的历史,有辉煌的经历,有坚实的基础,有现成的产业体系。我县蚕桑产业不可忽视,更不可放弃。”老促会的建言中肯直白。

一个个案例,一组组数据,一段段群众“语录”,老促会的每份调研报告翔实有据。

于是,就有了《石泉县进一步加强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石泉县扶持蚕桑产业若干政策规定》《石泉县抓蚕桑促脱贫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

于是,就有了以提高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多批次养蚕、自动上簇、机械消毒简易养蚕五项技术全面推广,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方式四个转变的全面推进。

一时间,蚕桑专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合体、缫丝厂和蚕桑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石泉大地纷纷出现。

于是,就有了饶峰镇养蚕大户李祖军自有桑园20多亩、流转别人的40多亩,年养蚕120张左右,年收入15万元;池河镇职业蚕农王正翠夫妻一年养蚕55张收入超过10万元等一批蚕桑产业带头人;也有了池河镇明星村李静、饶峰镇新华村邱洪军、迎丰镇红花坪村沈定琰、中池镇东沙河村罗平等一批“80”后蚕桑产业接班人;也有了池河镇大阳村55岁的贫困户丁发全加入蚕桑合作社,每年能养蚕六七张,不但脱了贫,更在知天命的年龄相了个老伴等这类的典型。也涌现出了两河镇双河村、池河镇五艾村、云雾山镇银桥村、中池镇红花坪村等一批蚕桑基地强村。

石泉县多数农民依靠蚕桑业盖起了新楼房,购买了小轿车。2017全县从事养蚕的贫困户1452户,人均蚕茧收入2410元,成为产业扶贫的优势项目。

老促会为全县重振蚕桑业的作为和贡献,集中反映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集约发展、适度规模、主体支撑、科技创新、打造品牌、文化引领”这一发展思路的形成,深远影响着石泉蚕桑产业向支撑农民增收、建设生态文明、承接文化传承这个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

目前,蚕桑产业正在石泉大地“升温发热”,大量农村留守人员重拾老产业,一些打工者返乡投资新型蚕桑业,更有许多贫困户以养蚕来兴家立业。全县已有1.5万农户、3万人从事蚕桑生产,从育苗植桑、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到各类蚕桑副产品开发的蚕桑产业年创造劳务产值3000多万元,全县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达到3.8亿元。

“把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思想贯彻到老区工作中,贵在办实事、办成事。我们今后将在蚕桑产业上继续用真情、用真功,让蚕桑在富民强县中发挥更大作用。”石泉县老促会会长孙富勇说。◂

猜你喜欢
石泉县石泉蚕桑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石泉之歌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南秦岭石泉—汉阴北部金矿带黄铁矿形貌及分形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