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视角的民族音乐非遗的研发分析

2018-01-23 14:43
黄河之声 2018年7期
关键词:演艺剧目民族音乐

费 娅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一、民族音乐非遗的旅游演艺产品特征分析

2016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了“旅游+”的发展战略,“旅游+现代服务业”有助于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比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施以及实践活动为主要支撑的研学式旅游、体验式旅游、传统民族村悠闲式旅游等。

(一)长期重复化

旅游演艺产品比较传统演艺产品来看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重复化,非遗民族音乐类的旅游演艺内容一旦确定,长期重复的在旅游城市或旅游景区展演,节目内容调整幅度较少,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民主音乐非遗的原生性,另一方面该类产品演出面向的主要是外地游客,因此剧目重复表演仍然能够满足游客需求。

(二)表现多元化

民族音乐与舞蹈综合化演艺的情况较多,一些地方民俗文化场景非常适合改变为旅游演艺产品,对于部分求新的外来游客来说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一些表演性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直接与民族音乐进行融合转变为旅游演艺产品,例如,《印象刘三姐》中的壮族歌舞、《云南印象》中的苗族民歌,一些拼盘类的演艺产品涉及的非遗项目种类更为多元。[1]

(三)市场导向性

旅游演艺具有旅游服务产品的属性,因此市场导向作用更为明显:一是投资开发的主体市场化。目前各个地方旅游市场的大部分旅游演艺产品都是一方或者多方联合进行投资的,政府资金介入的情况不多。例如,课植园的《牡丹亭》主要是由上海张军昆区艺术中心直接投资,该剧团是民营性质,因此《牡丹亭》的旅游演艺收入成为该剧团的收入来源;二是满足旅客的需求体验。[2]选择氛围愉快的舞蹈以及庆典音乐,演出利用虚拟场景技术给予游客全体的视听体验,加深游客对非遗民族音乐演艺产品的印象。演艺产品与衍生服务产品组合销售,满足旅客的多维需求;三是市场营销战略收到重视。旅游演艺产品需要一定的推广,名人效应等营销手法成为民族音乐非遗主题旅游演艺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例如,杨丽萍、张艺谋等名人参与的演艺产品制作。

二、旅游演艺视角的民族音乐非遗的研发对策

(一)为各地民族音乐非遗保护搭建交流平台

当前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节多维度的向国内外游客展现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节日的特色文化,同时也揭示了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这些文化展示活动中,本地传统民族音乐的展示略显逊色。非遗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更能反映传统民俗的质朴。因此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中需重视民族音乐非遗文化的展示平台,将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文化特色的音乐非遗文化全面展示出来。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基于本土文化,从而带动区域内乡—镇—县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以古迹游览为基础,将文化创意体验式旅游与民族音乐文化作品进行深度融合,以少数民族族群特色文化为点,进而辐射周别的城镇教育、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挖掘非遗项目,升级景区演艺剧目

基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开发的剧目有桂林阳朔推出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三亚《三亚千古情》、张家界《魅力湘西》、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等颇具艺术价值的剧目。[3]部分剧目存在音乐选择、艺术表达、情节编排完成不够精细,此外,部分剧目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思想,并未对民族音乐非遗的艺术价值进行挖掘,非遗项目的大拼盘演出屡见不鲜。一些剧目的音乐改编背离了非遗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初衷,扭曲了游客对民族音乐非遗内容的认识。因此,景区旅游演艺产品的研发需要以艺术创作为根本,发掘特色文化的内涵,参与创作、演出的人员都有一定的责任将真实的民族音乐真实呈现出来。[4]例如,《张家界·魅力湘西》中的《追爱相思楼》剧目提炼了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的精华内容,这也让《魅力湘西》成为了张家界旅游的文化品牌。民族音乐非遗文化的展现不仅仅局限在歌舞音乐表演,器乐制作、工艺制作也能成为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将这些免费项目加入演艺剧目亦能提升大众对民族音乐非遗文化的兴趣。

(三)鼓励地方高校创新民族音乐专业课程

行业需求作为行业兴起的关键,许多传媒企业、旅游景区、演艺团体等对良好掌握地方民族音乐技能的人才十分青睐,但大部分高校对于民间音乐赏析、传统器乐演奏技法等必修或选修课并未体系化开设,部分院校存在非遗民族音乐教学真空的情况,这不仅让一些地方音乐院校失去了办学特色,而且地方院校在校企合作上也错失文化特色与就业机会。地方院校应在对地方非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需求进行初步调查后,科学的制定相关人才的培育方案与目标,以便在生态旅游区建设中更好为其输送专业人才,结合当前旅游演艺发展需要。以音乐、舞蹈、演唱三位一体的演艺式教学,课程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内容,通过实践体验式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传统非遗民族音乐认识,参与到演艺剧目制作的真实过程,为传承地方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基础,地方政府应鼓励本地院校开展民族音乐非遗学习与公益演出活动,开发相应平台为院校与地方博物馆、生态旅游景区开展合作创造条件。

[1]王文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2:71.

[2]马振.旅游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03:45.

[3]张景龙.《魅力湘西》: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应用经典—访《魅力湘西》总策划人张建永教授[J].吉首大学报,2011,03:63.

[4]谢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域的再生产[J].湖南社会科学,2011,05:27.

猜你喜欢
演艺剧目民族音乐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舞台剧目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