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8-01-23 21:52
西藏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座谈会西藏工作

(1.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2.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西藏拉萨850000)

改革开放,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和起点。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喜悦的40年。在这40年里,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西藏人民,经历了从“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建设到而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奔向小康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

今天,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各地所取得的成就,讨论西藏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我们无时不能体会到西藏民族工作所取得成就跟党中央与时俱进、从西藏的实际出发作出的英明决策和全国各族人民支援西藏是分不开的。相比改革开放之初,西藏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现代教育有待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成效,是举世瞩目、有目共睹的。本文是在参阅历届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相关文件、领导讲话、西藏问题相关的白皮书,结合笔者的亲身体会撰写的,不妥之处还望专家学者指正。

一、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民族工作

笔者第一次来拉萨是1981年,感觉拉萨很大,很繁华;第二次来拉萨是1986年,发现其实拉萨很小,有待发展的地方比比皆是。两次进拉萨城的感受截然不同,起因很简单:第一次是从西藏的农村来到了拉萨城,第二次是大学毕业从北京返回西藏,在拉萨参加工作。也许我的这种粗浅的感受,是党中央、国务院自始至终明察秋毫的地方,是全国各族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大事,也是中央召开一系列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缘由吧。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自始至终十分重视西藏的民族工作,《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和民主改革的实施,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砸碎了西藏人民身上封建农奴制的枷锁。但是,改革开放之初和党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际,西藏人民处于两种束缚之下:一是封建农奴思想依旧束缚着西藏人民;二是较长时间以来的“极左”思想束缚着西藏人民。跟全国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比较,西藏实在是太落后了。若不再想方设法发展西藏、提高西藏人民的文化素质,让西藏人民富起来,毋庸置疑西藏会拖全国发展的后腿。

解放思想,投身改革开放的浪潮,势在必行。鉴于西藏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1980年3月14日和15日,中央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是继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之后,实现西藏历史转折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会人员座谈讨论西藏的工作,进一步明确西藏面临的任务及需要解决的方针政策等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确定了西藏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并形成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纪要》明确指出,以“藏族干部和藏族人民为主,加强各族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千方百计地医治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创伤,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建设边疆,巩固国防,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为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注]参见《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与此同时,《纪要》还提出了“发展农牧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文化卫生事业共同发展”为重点,“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多劳多得;密切各族人民关系,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防止地方民族主义;尊重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又要积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教育;纠正、解决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巩固和发展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注]参见《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政策举措。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央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经济情况,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并制订了有利于西藏发展与西藏人民治穷致富的各种优惠政策,如,三至五年内免征、免购政策,“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对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免征一切税收;实行比其它地区更为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外贸出口享受全部外汇留成,允许西藏在内地转销一般性进口商品等。

此后,根据中央指示,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治穷致富、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实践,西藏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西藏与全国有很大差距,一些地方仍被贫穷所困扰。于是,1984年3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了1984年《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此次纪要提出:“西藏工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开发能源,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放宽政策,促进农牧林业和民族手工业发展;努力办好教育事业,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对外开放,对内加强交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民族、统战、宗教工作;认真培养民族干部,提高思想、工作水平。”[注]参见《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在总结自1980年以来的西藏工作的基础上,此次会议提出:以“对西藏情况进行‘再认识’,发展经济和藏语言、文学、史学、艺术、医学,做好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为重点;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和巩固共产党领导、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注]参见《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实行了符合西藏实际的特殊政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下大力气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再认识”交通不便、长期封闭状态、过去长期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宗教影响深刻等西藏的特殊性,以及西藏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的特殊性,党和政府确定了一切工作必须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的方针政策。认真做好民族、统战和宗教工作,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中央组织国家各部委和兄弟省、市,在人、财、物上给予西藏大力支援,分两批建设43项西藏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项目,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藏自治区是藏族聚居地区,藏族人口占95%以上。其中绝大部分藏族在不同程度上信仰藏传佛教,而藏语是全自治区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上个世纪80年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西藏得到落实,西藏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得到了保障。“国家尊重和保障西藏各族人民按照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尊重和保障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正常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动和参加重大的宗教和民间节日活动的自由。”[注]参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王晨主编):《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汇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0页。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维护和保障藏族人民和西藏自治区境内使用藏语文的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权益,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对我国汉藏语系一个重要语言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全面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西藏社会经济得到切实的发展与进步。从此,西藏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西藏人民跟随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二、20世纪90年代的西藏民族工作

不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其中心目标是要让西藏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从一个牛、狗、猪等牲畜满街跑,到处拉撒的脏乱差的一个古城,建设成为初具现代模型的城市,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开始好转,社会变得井然有序,但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怂恿下,80年代末,拉萨发生多起反革命骚乱事件,打破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已刻不容缓。于是,进入90年代时,西藏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从之前设法解决的发展问题转向了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并举。

针对西藏发展和稳定所面临的不同挑战与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4年7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西藏的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明确加强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努力开创西藏工作的新局面为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目标和政策措施。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落实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投资总额达23.8亿元的62个建设项目,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此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西藏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都要从国家的大局和西藏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做好西藏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要特别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弘扬藏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传统的优秀文化同现代文化成果结合起来,以利于西藏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西藏的一切发展,都要着眼于造福西藏人民,改善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着眼于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注]参见《江泽民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国各地方和中央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要从党的工作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全国支援西藏决策的深远意义,从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等多方面做好支援工作。首先要认真抓好中央确定的62个建设项目的落实工作,保证收到实效。针对西藏的稳定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西藏的稳定,是保证西藏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谈不上。西藏的稳定,对于全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与达赖集团的分歧,不是信教与不信教、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分裂的问题。关于民族宗教问题,江泽民指出,西藏是藏族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区,藏传佛教在广大群众中有很久很深的影响,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注]参见《江泽民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因此,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即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93年翻一番,国民经济平均增长10%的目标;以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设施。特别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为发展重点。为了完成未来几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当的宗教活动,鼓励僧侣多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注]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发展、稳定的高度重视,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帮助下,西藏各族人民从事社会发展的能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等都得到了着实的提升。与此同时,1992年颁布的《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不仅客观、公正、全面地阐明了西藏的主权问题、“西藏独立”的由来、分裂活动的实质、旧西藏的社会属性等历史问题,而且客观公正地阐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享有的人身自由、政治权利、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宗教信仰自由、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健康与人口发展、生存环境的保护,以及国家对西藏发展的特殊政策等8个现实情况,使西藏人民对自身历史与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政策与举措及其成效等有了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对党的忠诚、对兄弟省区的感恩之情得到了提升,走出了20世纪80年代骚乱事件的阴影,西藏的局势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三、进入21世纪后的西藏民族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21世纪开始之际,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西藏社会经济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投身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同时,依据《宪法》等相关法规赋予的权利,按照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进行社会活动,享受着参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开始摒弃与封建农奴制相伴的腐朽、落后、蔑视劳动群众的旧习俗,追求现代文明和健康生活。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更加紧密,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西藏社会迈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局势稳定的大好时期。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区各族群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局势稳定,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是历史上发展和稳定最好的时期之一”[注]参见《江泽民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但是,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依旧落在全国之后,西藏社会有待进一步的稳定。于是,2001年6月25日至27日,中央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按照既定的任务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和稳定局势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使西藏尽快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提出了促进西藏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维护西藏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是西藏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积极保护和开发各民族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展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增加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犯罪活动,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使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成为完成这时期西藏民族工作任务的重要途径。“为了使西藏能够尽快赶上全国发展的步伐,中央和各兄弟省市支援西藏开展了187个项目,涉及农牧业、基础建设、科技教育、基层政权相关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着重解决制约西藏发展的“瓶颈”和突出困难”[注]参见《朱镕基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1世纪开始以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精神与西藏各族人民语言文字接受与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西藏自治区开始全面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此同时一如继往地保障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言文字。西藏各族人民子女通过在各级学校中实施的汉藏双语教育,普通话开始承担之前唯有藏语言文字才能承担的西藏各民族间的交际功能,以及各级部门完成党和国家工作等众多任务。与此同时,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截止2008年9月25日,“已培养双语教师15523人,各级各类学校有藏文专任教师10927人。西藏自治区已编译完成从小学到高中共16门学科的181种课本、122种教学参考书和16种教学大纲。藏语文在西藏所有学校都得到了空前的普及”[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王晨主编):《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汇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3页。。藏语言文字在广播、电视等媒体领域和社会用字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广泛运用。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审议制定了《新词术语翻译和借词使用规则》。多年来各级出版社陆续出版了《藏汉口语词典》《汉藏对照词典》《藏汉对照词汇》《市场经济藏汉对照词典》《藏汉对照法律词典》等众多相关藏语文的工具书[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王晨主编):《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汇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5页。。“随着现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藏语文的词汇和语法得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藏语文专业术语规范化及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藏文编码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藏文的信息化正式走向世界”[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王晨主编):《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汇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5页。。

西藏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得到了保护、继承与弘扬。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西藏颁布了《文物保护条例》等十几个法规,使西藏的文物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等众多文物单位和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戏曲、音乐、舞蹈、民歌、民谣、谚语、故事等西藏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有效传承,特别是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西藏社会科学院为例,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寻访民间艺人57名,录制艺人口述史诗120余部,其中整理、编辑和出版《桑珠艺人说唱本》45部48册,填补了迄今尚无一个体说唱比较完整的《格萨尔》史诗的历史空白,创造了世界史诗领域个体说唱最长的记录、录制、整理、编辑;出版了《民间艺人独家说唱本》丛书14册,录制《格萨尔》音乐精选15碟,共118种代表艺人曲调,绘制《格萨尔》连环唐卡21幅,出版《格萨尔》学术专著、编著13部”[注]2018年4月16日,笔者专访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格萨尔》学专家次仁平措研究员,文中数据由调研统计所得。。

然而,2008年,时逢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扰乱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该事件受到了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和熟悉西藏历史与现实并关注西藏命运的爱我中华民族的国外友人的强烈抨击。

骚乱平息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政治局面安定团结,经济社会欣欣向荣,“西藏正在从加快发展转向跨越式发展,从相对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单一的农牧业转向多元经济共同发展,从自然保护为主转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解决温饱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西藏发展还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问题。”[注]参见《温家宝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因此,2010年1月18日至20日间,党中央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本次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西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是以着力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注]参见《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西藏现存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参见《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此同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要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参见《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次座谈会提出,到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到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继续执行并完善“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对特殊民生问题实行特殊政策并加大支持。继续实行“税制一致、适当变通”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继续维持西藏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利率和利差补贴等政策。加大中央投资力度,继续扩大专项投资规模,中央投资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牧业倾斜,向基础设施倾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当地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落实西藏干部职工特殊工资政策,完善津贴实施办法,并按全国规范津贴补贴的平均水平相应调整西藏特殊津贴标准。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继续坚持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等政策举措,促使西藏经济社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经过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与党中央针对不同时期西藏发展实际采取的相应政策举措的实施,西藏经济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家乡的热爱、对来之不易新生活的幸福感等得到全面提升。时至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际,西藏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在党中央和兄弟省市区的无私帮助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奋斗目标。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国家安定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是在6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党的治藏方略[注]参见《习近平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与战略部署,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大力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实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在西藏和四省藏区继续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政策”的重大举措。

四、小结

根据不同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同而实施与此相应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践行的举措。从西藏的实际情况而言,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之前,西藏处于封建农奴制,除了自给自足的农牧业外,还没有现代科技生根发芽,还没有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社会经济状况极度贫困。自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除了享受《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规赋予的权利之外,1980年至2015年间,根据不同时期西藏人民的需求和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特别为西藏人民的幸福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求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长治久安,是党中央给予西藏人民的特殊关怀。改革开放40年的西藏经历,也许可以概括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发展国民经济,加强安定团结”“加快西藏发展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四个阶段。在这40年中,根据不同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党中央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在保障西藏各族人民享受经济、文化等基本权益的同时,大力发展了西藏的交通运输、卫生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西藏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换句话说,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赶着马车,为温饱而奔波,而今大部分群众不再为温饱而发愁,甚至很多群众都开着不同的车辆,昂着胸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效,我们要巩固成效,继续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座谈会西藏工作
都是西藏的“错”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不工作,爽飞了?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