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西藏高等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2018-01-23 21:52廖治华
西藏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全区西藏

廖治华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和社会科学系,西藏拉萨85000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系列决策部署,初步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西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西藏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机遇、挑战和使命。改革开放40年西藏高等教育的回顾和展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教育事业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

一、西藏高等教育改革的回顾(1978—2018年)

1965年,西藏民族学院成立,标志着西藏从此有了高等教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西藏民族学院于1970年一度被撤销,刚刚起步的西藏高等教育受到干扰和破坏。20世纪70年代初西藏民族学院恢复后,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医学院相继成立[1]。

(一)恢复与新建阶段 (1978—1993年)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以1977年恢复高考为标志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西藏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同年,西藏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是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本科教育的开始[2]25。

1972年秋,西藏民族学院部分专业迁往林芝,成立西藏民族学院林芝筹建处。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林芝分院与西藏民族学院分立,并于同年9月正式成立西藏农牧学院。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在西藏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西藏大学的建议。1985年7月20日,西藏大学正式成立,设立了包括藏语言文学在内的7个系部。1989年9月,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藏医学校合并成立了西藏大学藏医学院。 1993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藏医学院从西藏大学分离出来,单独成立西藏药王山藏医学院,正式列入全国高等院校名单。

(二)改革与发展阶段(1994—2006年)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西藏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5年,全区高校基本形成了本、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预科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存的办学格局。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初步形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开发为一体的办学模式[3]。

1998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藏藏医学院设立藏医学硕士授予点,开设藏医学研究生专业。次月,批准西藏大学设立中国少数民族史(藏族历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西藏大学和藏医学院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此后到200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藏民族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西藏三所本科院校均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28。

2001年9月西藏农牧学院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03年9月8日,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并开始招生。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批准,将拉萨市师范学校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9月正式挂牌,隶属自治区教育厅。至此,西藏高等教育形成了3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大专院校的新格局。

(三)快速发展与崛起阶段(2007—2018年)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西藏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建设,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高等教育是人才的重要储备基地,必须切实建设好高等教育体系。2013年7月19日,西藏大学接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13)15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正式批准西藏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三个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6月,教育部致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基础上建立西藏农牧学院。2018年,西藏藏医学院获批中医学(藏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18年西藏教育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强调,要努力办好高质量教育,加快补齐职业教育短板,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新征程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007年至2018年以来的12年间,西藏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高等教育 所取得的成就

(一)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西藏的高等教育从1965年西藏民族学院挂牌起正式起航,据1978年统计,4所高校共开设有23个专业、2个培训部和3个预科专业。共有在校生2081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占50.8%,共有教职工1399人,其中专任教师43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1%[4]113。此时的高等教育存在招生数量少,培养能力低,设施与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2006年全区高校增加到6所,高校在校生23683人(硕士研究生356人,本专科生23327人)。根据2017学年—2018学年初《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上半年,西藏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其中专科学校3所。高校在校生37447人(博士研究生94人、硕士研究生1710人、普通本科生24212人、普通专科生11431人)。区外西藏籍高校在校生51233人 (博士研究生43人、硕士研究生540人、普通本科生35358人、普通专科生15292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4.5%迅速提高到了34.4%。

(二)学科建设与时俱进

我区4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涵盖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相较1978年4所高校的23个专业,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全区共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中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5个本科专业和89个专科(高职)专业。其中本科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外语、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3个学科门类。研究生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3个学科门类。根据2017学年—2018学年初《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全区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3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二级)。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印发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我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了坚实的平台。据文献记载,1998年全区共有高校职工1843人,专任教师849人,教授、副教授共107人,讲师375人,助教248人[4]127。根据2017—2018学年初《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初,全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2484名,是1998年的3倍,其中教授236名,副教授807名,讲师990名,助讲和其他教师451名。目前,有3人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其中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由2000年的41人增加到2017年的2484人。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不仅仅体现在职称、学历结构的优化和高层次人才的增加,更体现在对“好老师”评价理念的深层次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目前,全区教育系统都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育有德之师,树有德之人,践行“四个回归”。2018年10月全区教育工作者都参加了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西藏自治区全区教师师德师风网络培训”课程,通过研修更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四”理论的重要内涵和对教育、教师的指导意义。

(四)人才质量培养持续深化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战略部署,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才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先后实施了针对提升高校教师综合素养的“国培计划”“区培计划”“智力援藏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还有为了扩充高校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教师质量的“人才引进计划”和“援藏计划”。同时实施了为本地区培养专业人才的“免费师范生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专项计划”“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军警生计划”“昌都籍专项计划”“高海拔定向专项计划”“农牧林水地矿类免费师范生计划”“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和“西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年10月在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以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教育人才质量培养工作的肯定和赞赏,大力鼓舞了全区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人才质量培养工作中,必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的指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提升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以“全人”为培养目标,为全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更多关注和高度重视。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对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中央财政对民族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重大教育项目实施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教育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主要指标与内地的差距不断缩小。1976年全区教育事业经费占全区财政投资总额的2.7%,1980年占6.39%,1983年占9%,1984年占10%,另外,从1980年至1984年,国家拨给教育基建费共468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的各项专款共3500万元[5]。根据2017—2018学年初《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初,全区教育事业费投入约237亿,校舍建筑总面积由1984年的13.3万多平方米增至3.5亿多平方米。全区高校共有纸质图书3.99万多册,电子图书411万多册,电子期刊48万多册,计算机1.8万多台,教室808间,固定资产总值约29.9亿元。

(六)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西藏高校处在反分裂反渗透的第一线,是达赖集团与我区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的主阵地。

高校思政工作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全区思政工作认真贯彻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有用之才。全区大力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同时高校思政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省级领导干部带头,高校党员干部主动跟进,定期开展走访交流活动,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使得西藏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达到了2035个,教职工党员比例达67%,大学生党员比例达17%。

三、西藏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建标准》,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由于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我区的高等教育和内地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一挑战,全区高等教育系统必须立足本位,加强顶层设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助力,逐步实现“双一流”大学这一目标。

(一)加强顶层设计,创建“一流学科”

我区高校还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学科专业布局不够合理,专业重复设置导致资源浪费等系列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专业评价体系,不具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体系的能力,导致部分专业并不符合市场需求,而一些紧缺专业又没有及时设立。目前全区只有西藏大学凭借“生态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全区各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地方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其次,分层建设“优势、特色、紧缺”学科,巩固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发展紧缺学科;再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设紧缺专业,合并同类专业、减少低就业专业,停招实力薄弱、发展乏力且就业困难专业,转出与办学层次不符的专业(本科院校转出专科专业);最后,建立科学的专业自我评估体系,定期调研学生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增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能力。

(二)优化师资队伍

2018年2月教育部在京召开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希望各地、各区合建高校并能打造一支扎根西部高校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全区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不合理的情况。一是部分学科缺乏高水平领军人才,高水平人才引进困难。二是部分专业严重缺乏师资,重度依赖对口援藏教师。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本校教师由于课时工作繁重难以派出,而企业人员由于薪酬待遇和政策影响,不愿到学校兼职。为了尽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全区普通高等院校要完善四点工作。首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引进力度;其次,增加人才引进政策的弹性,根据实际聘请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再次,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完善考评机制;最后,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除了国培、区培等项目,还应建立校际联盟共同培养体系,创设西藏人才库(兼职、客座教授),共享优质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由专家库专家学者切实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基于当下全区高等教育现状考量,关键在于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多元合作新格局。一是构建高校联盟培养模式。依托联盟实施分类指导,引导联盟高校分类抱团发展,共建学科专业,共享优质资源,共商办学标准[6]。实施联盟高校之间选课和学分互认机制,联合互助培养人才模式。二是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针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制培养目标,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开设“订单式”企业定向班。这一培养模式也有利于“双能型”“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三是不同层次院校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突破大专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缺乏衔接的难题,增设“3+2”联合培养模式的学科专业。目前我区专升本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小,无法满足我区人才提升这一培养需求,也无法满足区内市场人才需求。因此我区本科院校需通过调研,逐步增设“3+2”培养专业,增强我区人才“造血”能力。

四、未来西藏高等教育改革的展望

(一)“十三五”时期西藏各高校的发展

1.西藏大学:教育部在京召开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部署启动部省合建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部省合建这一新的机制和模式,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则,重点支持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4所高校建设[7]。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大学的部区共建,在外部保障方面已启动跨河与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的整体规划项目,内部保障方面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积极实施“一流本科”建设计划,力争把西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西藏民族大学:统筹硕士学位点建设与本科专业建设,在现有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时期,争取获批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坚持错位发展、分层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一流学科、特色优势学科、扶持学科三个层次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为西藏发展建设提供强大智力保障,为本科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西藏藏医学院: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成功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完善医学一级学科(藏医学)博士授权点和中药学一级学科(藏药学)硕士授权点的内涵工作建设。制定并实施学科专业长远发展顶层规划,巩固现有优势学科专业,深化特色学科专业,拓展细化交叉学科专业,并积极申报省部级重点学科。引进和培养高端学科带头人,并组建高质量的学科团队。力争创建“一流学科”,将藏医藏药发扬光大。

4.西藏农牧学院: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做强传统涉农专业,建设优势特色专业。着眼于西藏农、牧、水、电行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传统涉农专业,为西藏脱贫攻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

5.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筹备升本工作,现已基本完成迁址新建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升格为有特色的民族师范本科院校。

(二)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8]。“十二五”期间,西藏高等教育共投入44820万元,实施西部高校校园网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三通两平台”试点工程。“十三五”期间,西藏高等教育将深入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争取达到全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平均水平。加快建成安全、高效、资源广、应用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全区教育信息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三)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初见成效

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培养全区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渠道多元化,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专业素养,普及大学生孵化基地并完善其孵化功能。建立大学生“双创”信息平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系统地跟踪指导,为大学生给予适时的智力支持和经济援助。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全区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雅拉香波雪山修行窟壁画初探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神奇瑰丽的西藏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