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船歌》与《威尼斯船歌》(Op30.No6)对比

2018-01-23 23:06胡俊慧
黄河之声 2018年22期
关键词:船歌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

胡俊慧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船歌”是一种音乐的体裁形式,它最早源自于威尼斯水城印象方面,音乐家以水中小船的摇曳来传达一种轻松的生活场景。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巴赫、肖邦等音乐家的特殊创作,使得“船歌”这一乐曲体裁开始普及起来。[1]在结构上,《六月——船歌》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乐曲,而《威尼斯船歌》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的乐曲,前者的结构要大于后者的结构,但后者的B段部分进行了一次重复,所以在听觉效果上乐曲规模也有所扩大。两首乐曲的开始都由引子的开始,在长度上略有不同,《六月——船歌》的引子是由短暂的两小节组成,而《威尼斯船歌》的引子有七小节之长,并且都采用了分解和弦的形式,这种分解和弦的形式在之后的伴奏织体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威尼斯船歌》中,分解和弦的形式贯穿了整个乐曲。两首乐曲的主题进入前都含有弱起的结构。在节拍上上两首乐曲却截然不同,船歌的体裁一般采用6/8拍,《威尼斯船歌》是典型的船歌体裁的节拍模式,三拍子的结构体现出了小船在湖面上摇曳的感觉,能体现动静相结合的感觉。而《六月——船歌》的节拍却别出心裁,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该乐曲时采用了与传统船歌体裁不同的4/4拍的节拍,虽然如此,却重视前三拍的表达,第三拍的伴奏织体大多是柱式和弦的结构,且以二分音符居多,当柱式和弦为四分音符时,第四拍常是单音的形式,第四拍常表现出一种神游若离之感。

在速度上相较,《六月——船歌》在整体上稍抒情一些,但它的高潮部分也表达了欢快之意,船夫们此时拨动着船桨愉悦的歌唱,水上的波纹也在加快行驶的船儿中掀起了波澜。《威尼斯船歌》在速度上相对来说稍显的欢快,所不同的是,《威尼斯船歌》整曲没有高潮和华彩部分,整体速度相对稳定。在两首乐曲之中,都多采用了休止符这一形式,而《威尼斯船歌》更频繁的使用休止符这一因素,并且在《六月——船歌》中,旋律部分多为音阶的形式,曲调尽显抒情,而《威尼斯船歌》中所体现的则多为单音形式,曲调稍显欢快。

在调性布局方面,两首乐曲都采用了小调的调性布局,更能体现出波光粼粼,婉柔细静的意味。在《六月——船歌》中,使用了转调离调的因素较多,调性是g—bB—G—g的进行,从小调转入大调的过程中,特别是进入G大调的B乐段,速度也变得欢快起来,好似船夫们愉悦的划船行进,歌声倍感嘹亮。乐曲中还有大量的离调,更加增添了这种色彩的渲染。而门德尔松的作品在调性上则没有那么曲折,只经历了一次转调,转到升C大调中,经过几小节过渡后回到升f小调上,转调时间较短。门德尔松的船歌规模相较下比较短,如果像《六月——船歌》那般的曲折转调,效果反而不尽人意,乐曲的整体连贯性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柴可夫斯基的船歌结构较为庞大,这种调式的匹配合情合理,音响效果也适佳,显得更柔情,美妙。

在尾声的设计上,《六月——船歌》综合了先前的音乐材料,对这些音乐材料进行汇总,把抒情愉悦的因素尽显其中,在琶音的减慢减弱中结束,好似船儿在这湖面上渐渐远去,船夫们的歌声也随着船儿的飘荡而渐行渐远。它虽然不属于那种炫技类的作品,但演奏者必须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与演奏,去感受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内涵。[2]《威尼斯船歌》的尾声都是在主和弦上进行的,有和弦的形式,有主和弦分解和弦的形式,采用主和弦下行的方式,结束在主和弦的原位,后有长达四小节的休止。尾声所表现的意境大致相同,小船摇曳,湖面的波光粼粼,在这唯美的景色之下,看着小船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总体来说,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的创作更显韵味,虽然未能严格的按照船歌体裁的节拍进行,但在很多方面都展现了乐曲本身的魅力,转调离调更是运用的惟妙惟肖,乐曲的连接恰当自如,特别是高潮部分的重属导七和弦的出现为乐曲增加了绚丽的色彩。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随不如柴氏的作品那般运用多样,但也通过简单的因素创造出动人的旋律,随着欢快音符的跳动,人们在感受音乐之中对威尼斯这座水乡之城心生向往。

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和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可以堪称是船歌体裁中的佳作,乐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虽然是同时代的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但作品的各个方面都彰显了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他们在对人生不同思考、理解的产物,对于在音乐道路上的不懈坚持。通过对个性的展现找出他们的共性,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之中更好的把握两首曲子的演奏方向。

猜你喜欢
船歌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往事
汉江船歌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散文诗章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