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星(张醒熊)木中有心 刀下有情

2018-01-23 18:52胡春旸杨舒霞
杰出人物 2018年1期
关键词:木雕工作坊雕刻

胡春旸+杨舒霞

【人物简介】

酉星先生,酉星艺术工作坊创办人,香港刻字艺术学会会长,香港甲子书学会会员,香港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美术会会员,广东柏林陶塑研究院研究员。他醉情传统艺术,甘之如饴。

“像上帝那样创作,像国王那样指挥,像奴隶那样工作。”这是著名雕塑家布朗库斯的经典语录。十三年前,酉星(张醒熊)先生为举办“酉星木刻艺术展”而策划印製了《酉星木刻艺术》专集,这句话就印刻在这本专集的扉页上。在酉星先生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这句话不但给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力量,更是他如切如磋的创作写照。

从书法绘画到醉心雕刻,酉星先生一生都浸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中。他的作品造型凝练,刀法流畅,立意深远,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深受名家和同行的认同並收藏。他如同一位木痴之人:倾尽一生,研习並传承经典,如痴如醉。

刀痕韻味,如切如磋

如果哪一天在香港街头,你不经意间走进酉星艺术工作坊,你一定会被琳琅满目的雕刻艺术品深深吸引。那些雕工精湛的雕刻作品,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一驻足、一抬眼间便足以打动每一个随意到此地的看客。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酉星先生的工作坊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流进大家的心田,让我们看见每一件用心之作背後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深情。

酉星先生祖籍广东新会,自幼喜爱中国传统艺术,师从岭南画派大师徐上炎,精研书画。其後醉情於竹木雕刻,日夕钻研,乐此不疲。在香港文艺界,作为知名的雕刻艺术家,酉星先生精通雕刻可谓众所周知。特别是在竹木雕刻的领域恐怕已到无出其右的境界,基本上香港所有名流、重要地方需要的木雕作品,皆出自他之手,一代大師梁羽生先生曾有赠联称其锋芒渐露。面对如此嘉誉,他卻总是摇摇头摆摆手说:“雕虫小技不足道也,大家给面子而已。”这份谦逊和质朴着实叫人感动且心生敬意。

木雕十年前就已被国务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酉星先生走进雕刻,究其原因,其一是自幼喜爱中国传统艺术,其二是自小学习书法和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三是天资聪颖、天道酬勤。“连我的书法老师陈文傑老先生都说,你喜欢雕刻就去做吧,香港的书法家很多,玩木雕的卻是屈指可数,有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於是,我就暂时放下书法,专事雕刻,也就是玩,後来玩得不错。缘分天定,仿佛上天指路,就这样一路走了下来。”

雕刻之美在材质、在造型、在线条,更在文化、在立意、在神韻。而雕刻创作十分不易,程序繁杂,出手讲究。既需要深厚的国学基础、艺术底蕴,还需要强健的身体素质。酉星先生说:“雕刻集中了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技艺,它不仅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还要根据木头的形态进行艺术创作。从头到尾创作一个完整的木雕作品比较难,首先,选木讲究,木材要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型,如紫檀、楠木、红木、檀木、沉香等;其次,工具繁多,有锯子、斧子、敲锤、木锉、各种雕刻刀等,人巧莫如家什妙,运用得当才能锦上添花;再者,构思立意,这是一件作品的精髓,更是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木雕之难可想而知,岂是玩玩就能出大家的呢?酉星先生虽声称“雕虫小技”,但看看他工作坊内满墙的工具,以及与之握手时感受到他粗糙的手掌,就知道他获此成就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其经年累月地苦心钻研、如切如磋的结果。

传承经典,如琢如磨

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和探索中,酉星先生的作品兼容了书画的艺术美、雕刻的立体美、材质的肌理美、工艺的装饰美,赢得了“入木三分”“刀下留情”的评价,其作品深受名家和同行的认同並收藏。

流传最广的莫过於1999年春,风靡全球华人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先生从澳洲回香港度岁,杨瑞生老师重撰“羽生”和“文统”之双嵌联,他用竹刻此联赠与梁羽生以表敬意,梁羽生先生回到澳洲後还亲书“锋芒渐露陈佳作,竹木精雕嵌妙联”发函致谢。可见其精妙雕功之炉火纯青。其大型木雕精品《心经》《念珠观音像》《卢秋萍嵌名联配画》等佳作更是非同凡响,令人叹为观止。2004至 2005年参与香港大屿山“心经简林”大型木刻群的雕刻工作。雕塑作品《回归》入选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作品《自强不息》入选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如今,在香港木雕领域,酉星先生虽谦逊低调,但他的成就有目共睹,甚至可以说是光芒四射。他卻从不以此为傲,而是躬身教育,刻苦努力传承雕刻传统技艺。“遇到重视雕刻及传统艺术的校长就好高兴,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在学校教学生雕刻创作,希望这项凝聚了传统经典文化的技艺能夠传承下去。”学校当他是“国宝”,他卻心存感恩能让他去教书,要知道他亲自教学实乃学校之幸,学生之幸,传统文艺之幸。

为了传承雕刻艺术,推广香港刻字艺术,酉星先生发起成立“香港刻字艺术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刻字艺术展,均得业界认同及讚许。目前他荣膺多间学校及机构的艺术顾问,並应邀教授雕刻艺术课程。酉星先生将自己挚爱的木雕事业放在教学之後。周一到周五皆在学校上课,周三和周六还要抽时间到工作坊上课,仅能在休息时间进行雕刻创作。为了传承和发扬雕刻,他将所有心力都投入其中,全年无休,一开始就是十几年。他说:“之前在工作坊专心创作,现在则把教学生放在第一位,等以後年纪大了从学校退了,再回来创作。”endprint

在香港专事文艺创作很难,没有扶持,全靠自己。他的朋友都说全港几乎只有他一家这样的店铺,面临高额的租金,拥有极高声誉的他卻商业化程度极低,只要能糊口便一心一意地教学和创作。每每听闻此言,他便自嘲“愚笨”,一笑而过。“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很享受,很幸福。”简简单单一句话,饱含着他对雕刻艺术的热情与执著,闻者无不心生敬仰。

教授雕刻近二十年,酉星先生遇到了许多天赋颇高且肯下功夫的学生,他曾在谢师宴上收到无数学生赠予的雕刻作品,有的造型独特,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处处用心。“他们送我的礼物,我很珍惜,都珍藏着,学生家长也很认同,眼见着有了这种传承,很欣慰。他们只要肯学不怕苦,多些积累,打好基础,将来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必成大器。”酉星先生教书无比用心,对学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进行雕刻创作他同样用心。如他所言“我只是用心而已”。他说的这个“用心”就是“琢磨”。而无论是传承经典,還是艺术创作,他皆是如琢如磨。

一生所爱,如痴如醉

别人的雕刻,多是技术层面的线条功夫,但是酉星先生因为有书法、绘画的底子,这就让他在创作时完全融入了不一样的东西:木中有心,刀下有情,神韻立显。每个字,每个线条都是活的,似乎都在诉述着一个个久远而悠长的故事,这使得他那间物理空间偏小,但文化内涵丰富的酉星艺术工作坊独具韻味,吸引了众多雕刻爱好者登门赏玩並寻求定製佳作。

酉星先生的雕刻内容多为古联、古诗词和孔孟之语,他秉承传统,其作品造型凝练,刀法流畅,线条明快、工艺精湛,立意深远。早在十三年前,他就有大量作品並在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资助下成功举办“酉星木刻艺术展”。这些年他专心教育传承雕刻课程,卻仍偶有佳作,在各届文艺展览中参与展出与观者见面。

“十多年前,为了一心做好展览就花了我两年时间筹备,耗费大量精力,近两年也有很多朋友劝我做个展,但奈何时间有限,要用在刀刃上,以後有机会再做吧。”他说,“现在趁着还有体力做得动,一切都让位於雕刻。毕竟拿起毛笔比拿起沉重的木头轻鬆。为了雕刻,其他一切都被排在其後,包括曾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被人认同,雕刻有人继承,他就心满意足。

雕刻如同酉星先生的另一个伴侣,见证了他的不易与坚持。早期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木材都要自己想办法运回来,甚至连石膏板也要自己做,他工作坊的那扇引人入胜的门也是他亲手做的。他对木雕的精神,恰如他的一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无论是同行,还是朋友,都对其人品和作品讚誉有加。他总是说:“过誉了,不敢当。”

时光匆匆几十载,他依旧保持着饱满的创作激情和最初的那份纯真。在雕刻过程中,酉星先生感受以艰苦换来创作的成果,从中冶炼出沉稳踏实的内涵,这正是体现了艺术的熏陶,会使人性变得亮丽的真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儘管酉星先生自觉作品乃“雕虫小技”,在师长同好面前是“班门弄斧”,但他今日之成就的确有目共睹,这皆源自其几十年的文学熏陶和艺术修养,是他不断努力、打磨、精研、修炼出来的珍贵品质和美好才华的结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雕工作坊雕刻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On art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自然形木雕
汉代雕刻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