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生产的转型与超越

2018-01-23 21:40张振
科技传播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新媒体转型

张振

摘 要 在当下以融合为突出特点的媒介生态中,电视新闻生产的内容来源、类型样式、生产平台以及传播理念等都发生了剧烈改变,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媒介技术升级带来的必然结果,符合新闻发展规律。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傳播环境,分析了新闻生产在技术上的突破和类型上的转变,考察媒介变迁下新闻生产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 新媒体;数据新闻;新闻生产方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3-0022-0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媒介发展积蓄了力量,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新常态。媒介变迁带动了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信源结构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新闻生产单位、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等方面都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在媒介融合加速的洪流中,全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是当下新闻生产方式的三大特征,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如何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推进新闻生产的创新,是紧迫而必要的。

1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变化

1.1 市场驱动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以“公正、公开、公平”为目标取向,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客观、自由、责任和服务公众的意识。媒介融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闻信息的流动、信息传递的渠道和传播的方式都较传统媒体垄断时期有了巨大变化。电视新闻观众由信息接受群体,变为信息消费用户,不再是媒体提供什么,受众接受什么,而是用户选择什么,媒体提供什么。市场资本驱动新闻生产发生了改变,新闻生产环境的转变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律和他律之间徘徊,资本的利益驱逐本性加速了媒介技术的发展,也是媒介融合的重要依靠和途径。如何在新闻生产中实现资本效能的最大化,同时避免资本裹挟新闻生产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个重要课题。

1.2 新闻生产流程的坚守与创新

传统的电视新闻生产方式是单一的生产主体和单向的传播渠道,新闻的选题和策划权都掌握在新闻生产者手中,观众只能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而新媒体时代,海量讯息唾手可得,受众拥有多元的新闻消费渠道和互动方式,数字新闻、数据新闻、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等不同的新闻样式层出不穷,不断迎合受众喜新厌旧的口味。新闻的生产流程由单线的采编播,转向采编资源整合、播放渠道整合、受众参与新闻评论等新内容。一方面,在面对突发性新闻报道,传统电视新闻的新闻制作时间长,新闻播出受新闻时段限制,在时效性上落后于新媒体的网络发布。另一方面,新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社会议题的群体讨论上要优先于互动性不足的电视媒体,受众对新闻的反馈和网络舆论的呈现,能够实时反映在开放共享的网络空间。因此,传统电视新闻在生产流程上借鉴了新媒体的采编播一体化,同时坚守对新闻内容真实、客观的不懈追求。

1.3 技术升级推动新闻生产创新

便携设备和互联网让每个人成为新闻记者和新闻评论家。技术是媒介融合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促进着新闻生产的聚变。海量的网络新闻信息源让记者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进行新闻专题策划。主流媒体对网络新闻的甄别、过滤显得更为重要。UGC新闻生产模式被电视媒体认可,传统的电视新闻生产者的身份界定变得模糊。新闻机器人的出现取代了程式化的新闻生产工作,新闻编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闻的深度挖掘中来。数据新闻让新闻生产者开始注重技术对新闻类型的创新,电视新闻生产组织在媒介融合中开始积极应对,升级技术短板,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全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中央厨房”式生产平台等,以积极的姿态推进技术对生产组织的变革。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转型实践

2.1 内容方面的新闻类型创新实践

从内容方面关于新闻类型的创新实践,业内学者集中在公共新闻和大民生新闻的讨论上。公共新闻是20世纪末美国学者斯坦利·巴兰等人提出的“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旨在组织和推动公共讨论和复兴公共生活,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付社会问题,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舶来品,公共新闻自发展伊始就被国内的民生新闻盖过了风头,没有可发展之机。只是成为国内新闻界的学术研究热点,而后随着民生新闻发展势头的回落,美国“公共新闻”理论在中国偏向“公民新闻”发展。公共新闻能否成为国内民生新闻的治病良药,还没有被实践验证。

大民生新闻是相对于“小民生”新闻的新闻样式,偏向于反映老百姓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从单纯的消息类报道转向民生视野解读,既要展示个体事件的来龙去脉,也要深究事件带来的社会性问题,对于公共新闻关于社会问题的公共讨论,社会问题的议题设置有共通之处。面对迥异的政治和公共政策的语境,舶来品公共新闻并不适用于本土移植,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对于大民生新闻的尝试具有较高可行性,但要避免国内民生新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否则很难走出发展怪圈。

2.2 技术方面的新闻类型创新实践

从技术方面的新闻创新,在近年来涌现出机器人新闻、数据新闻、联合新闻等,其中以数据新闻影响最为突出。数据新闻不是单一的新闻类型,而是涵盖了领先的数据统计工具、新闻生产方法的新闻叙事的总称,可视化是其重要表现形式,数据新闻通过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在枯燥的数字背后得出新的认知。央视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共挖掘了超过1亿GB的数据,采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统计、三维建模软件、后期合成软件完成了32组大数据可视化视频,借此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0多亿百姓间存在的联系。

2.3 组织方面的新闻生产创新实践

央视的“中央厨房”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实际上是构建了全媒体共享的新闻生产平台。所有的新闻素材都可以在数据库中共享,新老媒体的剪辑软件、H5模版、数据计算软件等也可以共享。这种新闻生产方式和组织构成,可以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通过集约化的内容制作,选择多种媒介逐级传播,兼顾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深度报道的深刻性。这种新闻生产组织的建设对新闻编辑有高层次要求,需要熟悉网络受众信息接收的习惯,对大数据处理和网络舆论的发展有敏锐的嗅觉。

3 结论

在融合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生产不仅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还要担当甄别网络新闻真伪、引导网络新闻舆论的责任,把握新闻的时效性的同时还要兼顾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纵深性。电视新闻生产的创新要顺应媒介的发展,深度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在内容、产品、传播上的超越。

参考文献

[1]龚昌明,陈振华.电视新闻生产“哑铃型”模式的构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4):109-110.

[2]张劲.时空与呈现——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生产[J].视听,2015(8):189-190.

[3]李秀平.省级地面频道民生新闻发展趋向和策略——以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5):125-127.

[4]高林伟,陆君.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以咸宁电视台《百姓关注》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8):138-139.

[5]童晓霞.电视民生新闻融合传播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6):70-72.

[6]李文健,闫恺.从央视新闻频道全媒体转型看受众新闻接受模式的变迁[J].传媒,2016(18):89-91.

[7]邵楠.数据可视化电视新闻节目转型的关键策略——以央视《数说命运共同体》为例[J].广播电视信息,2016(2):34-37.

[8]朱春阳,刘心怡,杨海.如何塑造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与现代传播体系[J].新闻大学,2014(6):9-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新媒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