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衡水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8-01-23 20:29薛鹤婵薛鹤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1期
关键词:村落城镇村庄

薛鹤婵+薛鹤娟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而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所以说新型城镇化是一条结合中国国情城市发展的道路。

发展新型城镇化对社会的影响

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会给社会带来诸多利益。

城镇化大幅带动经济的增长。人口在城市的聚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使各种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城市繁荣又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经过新一轮的资源整合从而诱发新的经济增长,形成良好的回流。例如我国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最好的表现。

城镇化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城镇处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镇化既可解决城市庞大臃肿带来的弊端,亦可集中农村闲散土地和劳动力,解决农村空置和劳动力分散等问题。并且城市与农村相比,无论公共基础设施、教育还是医疗,都有明显的资源差异,这种优势不仅是因为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还在于城市能够集中优化人力资源。

城镇化有利于集中的人治管理。农村的分散以及管理层次的增多,不利于上级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沟通与互动。而城镇化减少组织管理层次,便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当然我们不能说城镇化是一条便捷、通畅的通往工业化的道路,向城镇化转变势必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者是弯路,给社会、环境、自然、人群等带来负面的影响。

人口的集中带来群众矛盾的集中。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集中到城镇中,因为文化、技能等能力的区别,部分群众适应城镇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好转化自身角色,进入城市后没有得到良好就业和公共服务,或者由于城市的土地和住房管理的混乱,使群众矛盾集中爆发,导致社会不稳定。

城镇化导致农村历史文化的断裂。城镇化的出现,直接结果就是部分农村的迁徙、重组、消亡,导致农村结构的变化,农村原有的根基、文化积淀、好的传统等的消亡,这对于国家而言,是无法复制和复原的。

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在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尊重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尊重人类文化、强化历史传承,建设人文城市。

衡水市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现状

根据2017年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美好蓝图中有关村镇文化保护的内容涉及:加快大营、周窝等重点镇和衡水湖汉文化旅游小镇、盐河故道休闲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强化建筑风貌管控,保持农村地区乡土风貌和田园风光。以建设当中的周窝音乐小镇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政府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

自始至终,政府主导行为为主。村镇本身就具有生命力,在上百年的发展时间和空间里,村镇以自成体系、自我规范的基础上缓慢发展,具有了无法比拟的个性。周窝小镇因为依托金音乐器集团而远近闻名,在自己家门口,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悦耳的音乐,村庄比音乐、乐器要早,所以三者的结合,不应该本末倒置。政府在初期出资改造周窝村落,意图是好的,但后期的运营仍旧是以政府主导,失去了村落自身消化、发展的动力,并且村落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村庄,村落原有的文化逐渐消失。相比较北京的798艺术厂区,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在798我们既可以欣赏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社会的兴旺,亦可以欣赏当代的文化与艺术。

文化的断层。村落在建筑上失去原有的特征,那么承载其上的文化和历史也就随之而亡。整齐划一、漂亮美观固然带来赏心悦目,但是建筑风格的选择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多重因素,例如陕西关中地区瓦房半边盖的陕西十大怪之一,就是因为面积缩小,保暧性和透气性比较好,比大瓦房要冬暖夏凉,也更经济实惠。所以对于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改造不是目的,维护才是根本。

城市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措施

开发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城镇独有品牌。历史的、人文的是城镇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所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走内涵式文化增长道路,合理开发城镇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命脉只有一条,但是文化的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文化宣传教育、纪念品衍生物、文化影视传播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发明广大。无论选择哪种,文化底蕴和根基不能左右摇摆,例如山东推崇孔子,而衡水现在大力宣传的董仲舒就是我们文化的根源,也是历史根源。

遵循整体性原则,注重精雕细琢。对村落的改造,应该在保护整体布局不受影響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功能划分和改变,从而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建筑风格应遵循“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与建筑一体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等都是和建筑不可分离的部分,所以在维修上要注重细节,做到整体风貌的保护。

采用先进的技术,真实还原建筑历史面貌。很多建筑因为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侵蚀等原因,复原起来困难重重。例如某个宫殿只剩下残垣断壁,基本无法修复,那么当下的VR、3D打印技术,就可以应用到历史文化的保护方面。有时候为了城镇的整体布局与发展,还可以平移文物。并且文物并不一定要修复而在于维护,维护现有的面貌对人民群众亦能起到警示教育意义。

实现历史建筑功能复兴,注重持续发展。城镇化势必会造成村庄数量的减少,但不是村民的迁徙,一定是村庄的毁灭。有些村庄或者村庄的部分建筑,在城镇规划中能够被再次使用,那么宁愿使旧不造新。毁灭容易,再造很难。可以通过塑造个性鲜明、功能复合型的历史文化街道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范围日益扩大,旧村落、旧城镇的功能不断提升,才使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真正相融合,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城市朝着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现代城市发展。

总之,城镇化不是历史文化的断裂,而是更好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落城镇村庄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我的小村庄
文化边城镇远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