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检验师德的试金石

2018-01-23 08:18元银莲
当代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儿童母亲同学

元银莲

作为教龄超过30年的普通小学教师,我感到自己的激情随着从教时间和年龄的增长正逐渐淡去。“哀莫大于心死”,这种热情的消失常使我感到愧疚和惶恐。唯一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尚能尊重学生。当我不能以“火一样的热情”对待学生时,我必须保证尊重学生,不去伤害学生,不去辱人子弟。这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作为长辈的底线,是做教师的法律底线,也是检验师德的试金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夸美纽斯说:“要象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爱自己的孩子,我常想:我的孩子是宝,人家的孩子也是宝,无论聪明愚钝,出众平凡。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当宝,把别人的孩子当草,去任意地伤害,甚至蹂躏。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当今网络流行一句大实话“老师不是神,老师也是人”,我们虽然做不了神,但起码应该做人,把人家的孩子当人看,尊重人家的孩子。正是因为时常这样告戒自己,才没有让我因暴怒、体罚、整治甚至伤害学生而变成学生心中的魔鬼。

对于那些缺少家人关爱的孩子,尊重和理解就是老师给予他们的最重要的爱。物质上的施舍对于敏感脆弱的他们未必稀罕,轻易的表扬,他们认为是哄骗,过多的批评,他们认为是整治。只有让他们感到你的教育饱含对其人格的尊重,真正是为他好,而不仅仅是为班级荣誉、为所谓是非对错时,他才更能接受你的教育。在我刚送走的这届毕业生里,有几个特别的孩子,现在想想,还没觉得太对不起他们,正是因为我一直遵从“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这一原则:

王同学(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只能隐去姓名):没进小学前,父母就离异,由母亲抚养,因而他唯一在乎的人就是母亲。他身强体壮,精力旺盛,头脑聪明,但性格急躁,敏感脆弱,缺乏自信。经常在受到老师同学批评后,或拍案而起,或摔东西撕本子,或冲出教室,是个典型的“气包子”。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冷静,否则他只会更加对立。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哪怕显然是他不对,我都先温和平静地把他带到一旁,倾听他先陈述事情的经过。一般我还会借口某处没弄明白,让他陈述多次,在陈述的过程中,他不但能消气,还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三年级开始,我又让他写下事情的前因后果。经过多次这样的教育,他在进入高年级——本应逆反躁动的年龄之后,反而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

徐同学:一岁时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的狭隘自私和暴躁,抑郁自杀。后母也不能给予她多少关爱,唯一令她骄傲和想念的是远方的奶奶。入学后近2年的时间都有偷拿同学钱物的毛病,屡教不改,着实令人头疼,但我没有放弃。班上同学只要丢了东西都说是她,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我都会堵住大家的话:不要随意冤枉同学,老师相信她已经改正了。然后暗地里调查真相,或悄悄地把她喊到一边询问,一旦发现不是她,我就会在班上大肆宣扬,为她沉冤昭雪。就算真的是她,我也只能在一边批评教育她,在班里为她保密。由于她写得一手好字,我就让他登记班上的好人好事,她很爱看书,我就让她担任小小图书管理员。孩子虽小,却能感受到你对她的真诚信任和谅解。不知不觉,她就改掉了坏习惯,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在在中学仍然很优秀。

兰同学:入学时已经8岁,实际上进过2次一年级。母亲智障,父亲身残,但都有工作,能生活自理。他一直由祖父母照顾。谗嘴、懒惰、不讲卫生,不懂得自尊自重,几乎是人见人嫌。但他很聪明,知道造成他不被人喜欢的是他的父母。认为是他们把他丢在一边,不能给他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漂亮衣服、新奇玩具、美味零食,使他从来没有什么可引以为傲,他觉得是父母使他低人一等,是父母让他被祖父母管束,被叔婶嫌弃。所以,他仇恨父母,进而仇恨其他亲人,欺负小同学,同学们也都疏远他。这是个多么可怜又多么危险的孩子啊。关爱和尊重对于他是多么的弥足尊贵呀。我知道,千万不能在增加一个嫌弃他、责骂他的人,但要找到表扬他的机会很难。于是,我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个子高力气大,我请他帮我搬书本,参加拔河比赛,并大肆表扬他,使他在班级中获得尊严。他爱吃,同学们过生日带到学校来的蛋糕,我总是给他多切一点。他电视看得多,知道一些课外知识,我就鼓励他看课外书,评他博学小书迷。当他犯错误时,我总是提醒他:你是我班的“大哥”,就得有“大哥”的样子去照顾和帮助“弟弟妹妹”。进入高年级之后,他再有什么不对,我找他谈心时,会和他比高矮,把他当个懂事的中学生看待,使他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并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告诉他要自立自强。

尊重、理解和宽容是一个成年人对待孩子应有的态度,更是一个教师对待学生應有的态度。学生是个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其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犯了错,老师应该将心比心去包容、去化解、去引导。时时做到眼里有人(孩子也是有人格尊严的人),从而做到该批评时善意批评,该规劝时好言相劝,该谅解时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也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在老师面前,刚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儿童是十分弱势的群体,真心希望我们总能尊重他们的“无知无能”“自控力差”“不长记性”……总之,尊重他们的年龄特征、家庭特征、个体差异,更要尊重他们的稚嫩心灵和“小小”人格。

猜你喜欢
儿童母亲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给母亲的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