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室 大作为

2018-01-23 12:29侍茹
家庭用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皮肤科外用皮肤病

侍茹

在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里,相比较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是个小科室。但小科室也能有大作为!

今年8月初第十六届(2017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揭晓:上海瑞金医院皮肤科潘萌教授领衔的团队以《天疱疮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的临床新应用》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他们对天疱疮抗原、抗体的致病性及其免疫调控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天疱疮诊断、治疗的新方法;牵头创立全国性大疱病患者信息库;首次在国内应用B细胞单抗“美罗华”治疗天疱疮;积极推广针对皮肤的“外用”治疗,显著減少了系统用药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师傅领进门

2018年,正好是潘萌教授从医25周年。面对记者,她用一种沉稳、朴素的语言,回忆起自己25年走过的道路。

1993年,潘萌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分配到瑞金医院皮肤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在皮肤科工作的她觉得有一点点失落。好在这种迷茫只是短暂的,因为潘萌很快就感觉到皮肤科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一种复杂的器官,患各种皮肤病的人数量惊人,皮肤科的疾病超过3 000种,可见它的复杂性、难治性,她下决心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皮肤学专科知识,努力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患者。

在访谈中,潘萌教授多次提及两个词:幸运和挑战。她说自己是幸运的,遇到了著名的皮肤病学、免疫医学专家郑捷主任。1998年,潘萌本科毕业且在临床工作了5年马上就要升主治医师时,得知当时的科副主任郑捷教授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潘萌毅然决然地报了名。重新拾起已经放下了5年的教科书,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准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其辛苦和用功程度远远超过当年参加高考。幸运的是她考上了,包括后来读郑捷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从一个临床医生半路去搞科研,转换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小到怎么使用专业仪器、怎么定量分析数据,大到如何申请国内外的科研基金,这些对潘萌来说都是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后,潘萌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研究系统性免疫疾病,更进一步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这些经历,使得潘萌在其后的临床和科研融合工作中受益匪浅,她可以把研究系统性免疫疾病的手段应用到研究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来,在科研与临床工作思维中自如转换,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大疱性皮肤病这个疾病。

潘萌饱含深情地说,郑捷主任是一个领导者,这一路走来要感谢恩师“PUSH”(推着)着她向前走。直到今天,郑主任还会不断给她提出一些建议,对她的工作有非常大的促进!

耕耘有收获

皮肤科最多见的疾病是皮炎、湿疹、荨麻疹、足癣、手癣、过敏性皮炎等,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种少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却是世界皮肤科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分支。

从1998年开始,潘萌跟着郑捷教授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大疱性皮肤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2006年开始,潘萌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将大疱性皮肤病领域的科研工作更深入地做下去,并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近年来,在科研方面,潘萌教授的团队由“跟着别人走”逐步过渡到首创性的研究,他们对大疱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复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体液免疫到细胞免疫,从整体免疫功能失调到皮肤局部免疫应答变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外用激素和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等。至今已发表了20余篇相关的SCI论文,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奠定了中国皮肤科尤其是疱病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创造了多个世界“首例”“首次”。2013年,潘萌教授成为“米尔斯汀亚美医学基金会”资助的首位中国皮肤科医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皮肤科就大疱性皮肤病中B细胞的致病性进行合作研究。2015年,潘萌教授作为中国代表,赴法参加国际天疱疮高峰论坛“天疱疮的治疗新理念和其潜在的理论机制”并发言。2018年,潘萌教授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赴美主持“国际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研讨会”。在临床方面,潘萌教授的大疱病研究团队在临床上开展大疱病专病门诊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的、完善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液样本、皮肤样本,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资料保障。

同时,她更加注意把研究成果再反过来应用于临床,在皮肤局部免疫应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潘萌团队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应用外用激素治疗大疱性皮肤病;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应用生物制剂“美罗华”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疗效、安全性更好,患者死亡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都大大降低。

他们在国内首创“医护联合门诊”“居家自我皮肤护理模式”及“皮肤护理治疗操作规程(SOP)”,大大提高了针对皮肤外用治疗的疗效,显著降低了疾病的复发频率和复发程度,也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瑞金医院求诊。

感激与感悟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进展,大疱性皮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天疱疮、类天疱疮常危及患者生命,是皮肤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20世纪中期死亡原因是原发病,而进入本世纪后大多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并发症。如何既避免系统治疗又控制疾病?潘萌团队针对这部分人群原创性地提出了应用外用激素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新的治疗方法减少了系统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然而潘萌团队不仅仅止步于此,在发现高龄不能接受系统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在外用强效激素有效后,又对其机制进行思考:天疱疮、类天疱疮的致病性抗体是循环抗体,为什么外用激素也会有效?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发现寄居于皮肤的B细胞也会产生致病性的天疱疮抗体!这一国际上的首次发现于2017年发表于皮肤科领域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一步佐证了“皮肤外用治疗”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替代系统治疗大疱性皮肤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无论是天疱疮还是类天疱疮,欧洲各国与美国的5年死亡率都在20%左右或更高,而瑞金医院始终低于5%。“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有一定的科研训练或者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科研结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转化医学。”潘萌教授由衷地说。

回顾自己的成长和走过的路,潘萌教授说自己的内心充满感激:第一要感谢“引路人”郑捷教授;第二要感谢皮肤病这个学科,正因为皮肤病学科有比较多的疾病种类供你研究,才有这样成长成才的机会;第三要感谢患者,患者的信任、认可和良好的依从性是科研工作开展的基础,没有患者的支持,也不会有我们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第四要感谢整个研究团队的协作努力。

在采访潘萌教授的文章即将刊发时,我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潘萌教授的团队再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衷心地祝贺潘萌教授!

(潘萌教授每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猜你喜欢
皮肤科外用皮肤病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你知道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吗
心情不好会导致患皮肤病吗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A Doctor’s Visit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