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狗13”

2018-01-23 16:00程斐然
齐鲁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狗血保平青春片

程斐然

作为曹保平执导作品中评价最高的电影,《狗十三》在2013年就完成了拍摄,曾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审团特别提及奖。虽然这部影片一直在影迷间口耳相传,却始终未能与观众见面。

如今,这部尘封5年的作品,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而在过去5年中,青春片曾创造过票房佳绩,掀起过行业热议,但也因为一些作品粗制滥造、狗血套路而走下坡路。回过头看《狗十三》,人们仍能感受到一位擅长主流叙事、探讨人性纠葛的导演,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中国式青春。

青春不狗血,生活却苟且

青春这个词,曾被无数次解读。电影中的青春,有说不尽的懵懂和谈不完的恋爱。但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青春片,没有狗血桥段,真实呈现青春成长的阵痛与残酷。姗姗来迟的《狗十三》,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有人说,曹保平称得上是导演中的“稀有动物”,从2006年《光荣的愤怒》算起,曹保平的5部影片豆瓣最低分也有7.7。《狗十三》是其作品中口碑最佳的一部,豆瓣评分8.5。虽然《狗十三》在2013年就拍摄完成,并在2014年荣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但却因为种种原因,电影推迟了五年才上映。

《狗十三》这一片名简明扼要地告诉了观众电影的主人公:狗,和十三岁的女孩。但更有意味的是该片的英文翻译,“Einstein and Einstein”,表面上说的是主人公李玩的两条狗,实际上是暗喻李玩与爱因斯坦一样的命运和遭际:被冷落、被遗弃、被惩处、被规训。

片中李玩实现了自我规训,她向成人世界妥协,并不动声色地成长为一名“大人”。少年与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相同,这便使得过渡本身充满龃龉、冲突,富于戏剧张力。少年总要一边与青涩、单纯、冲动道别,一边跌跌撞撞地学会伪善与成长。

在大人的话语体系里,孩子是没有自由的管理对象,也自然对自己的宠物没有任何处置的表态权力。这是成长的孤独况味,往往还带着撕扯一生的疼痛,“大人永远拿另一个错误去弥补一个错误”。《狗十三》如精准手术刀般对成长肌理的细剖,成长过程中那些我们以为已经忘却的细碎体验扑面而来,令人心有戚戚。

《狗十三》不仅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青春,它也可以让每一位成年人看到自己的当下和自己的家庭。《狗十三》的观察视角虽然是私人化的青春体验,但它照向的却是普遍性的中国问题——中国式父母、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

李玩的父亲就是中国式父亲的缩影,他爱子女,但是这份爱迫切、粗暴、急于求成,不觉间就辜负和践踏了少女的自尊。与此同时,他的自私、偏心、圆滑、世故,也是真实的……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在《狗十三》的评论下面,很多影迷留言:看电影就像是在看自己。

就连女主角张雪迎在回味自己的电影处女秀时,也表示:小时候看《狗十三》,还会挑自己各种毛病,但现在我反而觉得那些自己认为的瑕疵,是很好的。比如说青涩的面庞,没有带重音强调的台词,你会发现那样演其实是对的。

成长就是一点点把你认为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李玩的青春正是我們所有人曾经历过的青春,《狗十三》里的每个片段都能看到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亲切和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长辈对孩子的漠视和压制。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片中的李玩绝望地问道。真正的大人,他们用自己的逻辑来处置孩子的感情,管理孩子的生活。就像片中大人对两只爱因斯坦的处理方式,他们根本不关心李玩与狗之间建立了怎么样的情感,他们漠视李玩的感受,漠视李玩的想法。所以,他们急于向李玩灌输大人的规则:狗丢了,不需要费力去找,找一只新的来代替;狗咬人了,就将它丢弃,或者杀掉。

如果一个青春片能做到触动人们那颗曾经为青春委屈过的心,已然非常可贵,而《狗十三》更妙在它没有简单地将少年与成年的两个世界对立起来。电影呈现出的是,虽然早就洞察了成年世界的隐疾,但它也知道,在这一个庞大的、个体无法抵抗的“秩序”面前,无人可以逃遁。这是一场必输的战争,除非这个世界真的有平行宇宙、除非少年也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绝食而死,否则你只能接受它的规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擅长犯罪题材的曹保平此次拍了一部青春片,但如他所说,“虽然里面没有犯罪,却依旧有着与犯罪片共通的某种情感意义上的残酷、起伏以及震荡”。《狗十三》中,可以看到对众人青春的四面围捕,激烈、肃杀、冷漠。最终,他们成功地“谋杀”了青春,却又都“无罪释放”。

影片结尾,李玩顿然发现,滑冰场上的弟弟不过是又一个自己,一个新的轮回开始。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成功

曹保平的作品大多由他自己创作剧本。但《狗十三》不同,它的编剧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焦华静。《狗十三》是焦华静的毕业作品,曹保平非常喜欢这个剧本。后来,曹保平把这个原本有些个人化的成长故事,按照他所擅长的主流叙事的方式拍了出来。

2013年起,国产青春电影迎来了发展期。那正是曹保平刚创作完《狗十三》的时候。在这五年里,诞生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坚持商业化制作的青春电影,也出现了《七月与安生》《闪光少女》等文艺内敛的作品。其中,不少青春电影创造了很高的电影票房,也不断掀起关于青春的讨论。

但从2016年开始,青春片开始走下坡路。青春电影数量减少,票房下滑。更重要的问题是,不少青春片脱离现实,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网友们甚至调侃青春电影有三宝:堕胎、车祸、难到老。这是因为一些青春电影脱离现实生活,刻意设计不接地气的偶像化情节。那些套路化的青春片看似展现了让人动容的故事,实则却颇为狗血,脱离生活,很难触动人心。

在商业化的青春叙事已遭遇瓶颈的语境下,《狗十三》的上映或许可以开启人们关于青春的不同想象。电影把青春的迷茫与成长的阵痛融在一个普通少女身上,呈现她如何一步步进入成人世界的话语语境,如何接纳成熟的自己。观众能从李玩的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成长感悟,每个人都逐渐被生活驯化,从热血变得苟且。与其说《狗十三》是在展现青春,不如说它是在展现人如何在成长中告别青春。

除了个人的青春体验,亲情的撕扯与奉献在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扎根于中国家庭的亲情关系,里面有爱、有理解,也有挣扎和争吵。《狗十三》扎扎实实地呈现这个重组家庭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烦恼与焦虑。

曹保平一贯懂得如何把故事讲得好看,因此青春与亲情的话题在这部近2小时的故事中,融入于情节,得到恰如其分地展现。每个人都能从《狗十三》中体会到青春的苦涩和无奈,以及在成人世界中成长所带给一个少年的最后挣扎。

猜你喜欢
狗血保平青春片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词探析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猫咪中毒输狗血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