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路上》文章选粹之一

2018-01-24 03:53李本公
慈善 2018年3期
关键词:慈善会款物中华慈善总会

文/李本公

慈善会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担,在组建慈善会合作网络、弘扬中华慈善理念、筹集社会慈善款物、救助各类困难群众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贡献。

特点之一是慈善会合作网络覆盖全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慈善会已经在全国省、市、县基本上建立了全覆盖的合作网络。截至2013年6月,全国慈善会数量增长到1966 个,范围覆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3219 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制单位中有近2/3 建立了慈善会,有些市县慈善会还把慈善网络延伸至乡镇、村组。

特点之二是慈善救助效果显著。由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组成的这样一个庞大的慈善组织合作网络,多年来开展的慈善项目涉及医疗、扶贫、救灾、教育、助残、助老等诸多领域,为有效补充国家保障体系顾及不到的空当和救助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一时无法解决的突发、特困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据《中华慈善年鉴》统计,2012年中华慈善总会和团体会员中的136家慈善会,年度实施慈善项目总数为1375 个,年度救助的困难群众人数达1235.7 万。

特点之三是筹募款物数额巨大。历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筹募的慈善款物,在全国公益慈善组织筹集款物总额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份额。2012年中华慈善总会和有统计数据的136家慈善会全年筹集慈善款物共计268.6亿元,占全国慈善捐赠总额的1/3 左右,被称为全国慈善组织的“龙头老大”。

特点之四是自身建设日趋完善。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自创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在建会之时,就本着高效、廉洁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中华慈善总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健全、改进、创新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指导总会各方面的工作。

特点之五是发展态势平稳健康。从筹募总额来看,2012年中华慈善总会和有统计数据的136家慈善会筹募总额比2011年增加46.5058亿元,增幅比例为20.7%。从各地慈善会筹募额来看,有近七成慈善会实现年度增长。从中华慈善总会自身情况来看,2012年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74.46亿元,比2011年的65.18亿元增长了9.28亿元。从救助人数来看,全国上述136家慈善会救助人数比2011年增加21.9 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慈善会同志的辛苦努力,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扬。

(节选自《在全国慈善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9月18日)

中华慈善总会20年主要工作成绩

20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在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助医、助残等领域,充分发挥民间慈善组织的独特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采取多种募捐方式,筹集款物总额达428多亿元。对于中华慈善总会这样一个全国性公募慈善组织而言,动员社会力量、筹集慈善资源是基础工作和第一要务。

20年间,中华慈善总会的年度筹募额由最初几千万元、一两亿元,到2007年达到12.54亿元;2008年在汶川地震引发的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带动下,年度筹募额猛增至40 多亿元;2009年在无重大灾害、遭遇国际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年度筹募额仍持续增长至46亿元;2011年在公益组织遭遇多次舆论风波、社会公信力普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年度筹募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至59亿元;2012年在全社会捐赠额下滑的大背景下,同比增长30%,达到74亿元;2013年再次增长36%,年度筹募额首次突破100亿元。20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筹募社会各界捐资款物累计428多亿元,为救助困难群众、开展慈善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立足困难群体需求,慈善救助成效显著。开展慈善项目、加大帮扶力度、为困难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是慈善组织的中心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华慈善总会目前已拥有涵盖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8 大方面的60 多个慈善项目和专项基金,与团体会员共同搭建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项目援助体系,惠及困难群众千万人次。如药品援助项目目前已有格列卫、易瑞沙、特罗凯等12 个品种,累计为10 万多名身患白血病、肺癌、肝癌、肾癌等重病的患者提供了赖以维持生命的药品援助。在支教助学方面,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进行捐赠,通过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各类培训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学生获得均等教育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开展救灾捐赠活动,为受灾地区提供有力的援助。自1998年中华慈善总会初步确立社会组织接收救灾捐赠主体地位以来,中华慈善总会历经张北地震、1998年抗洪赈灾、抗击“非典”、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西南地区旱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以及印度洋海啸、日本地震等10 多次救灾捐赠活动,筹募的捐赠款物达50 多亿元(包括各地慈善会汇缴的20 多亿元)。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地慈善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慈善总会严格按照依法协助政府开展灾害救助工作的方针,在紧急救援过渡安置阶段,不仅将大量的物资运往灾区,还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赴灾区开展对伤残人员和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为灾区群众提供安全饮水设备等援救活动;在恢复重建阶段,中华慈善总会将大部分捐款用于援建住房、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数百个民生项目,有力地支援了灾区的救助工作。所有的救灾捐赠款物惠及数百万灾区群众,援建的项目遍及受灾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等海啸灾区,为捐赠者留下了爱心的印记,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赞赏和认可。

这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救灾捐赠活动,以及全国各地慈善会历次位居前茅的款物额,确立了中华慈善总会以及各地慈善会在灾害救助领域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主体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一系列灾害救助政策法规的制定。历次的救灾捐赠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的紧密合作,有力地提升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在实践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是放开眼界,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一家拥有355家团体会员的全国性慈善组织,多年来坚持不与地方慈善会争有限的社会慈善资源,而是将慈善筹募工作重心向外,通过对外的交流合作,引入境外慈善资源。中华慈善总会在成立之初就与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有关慈善机构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20年间,接待了来自30 多个国家、数以万计的慈善组织代表和国际友人,驻华大使以及其他众多国际知名人士,在互相的交流中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做法。还通过与港澳台及国际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积极引入慈善资源。以2013年为例,中华慈善总会所筹集到的100 多亿元的慈善款物中,有90% 以上来自于境外慈善机构、跨国公司的捐赠。

五是携手全国慈善会,形成密切的慈善合作网络。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由于相同的宗旨、相近的渊源、相似的组织架构,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及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政府、媒体、公众广泛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品牌,一个推动我国慈善公益行业发展的主力之一。

20年来,以中华慈善总会和团体会员为主的全国慈善会网络,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3年6月,全国县以上慈善会数量增长到 1966 个,范围覆盖我国大陆所有省、区、市,不少省份的慈善组织还延伸到街道、乡镇乃至村庄、社区,形成了广泛高效、全覆盖的慈善网络。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已有团体会员355家,主要是各省、区、市级慈善会和部分县市级慈善会。仅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和全国团体会员中的204家慈善会,就筹集款物302亿元,约占当年全国筹集款物的1/3。这样一个庞大的慈善组织合作队伍,形成了一个动员社会力量援助困难群众的慈善网络,多年来开展的慈善项目几乎涉及所有需要救助的领域,为有效补充国家保障体系顾及不到的空当和救助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一时无法解决的突发特困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六是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努力打造规范化的现代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20年间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近年来,确立了“内强建设,外树形象”的指导思想,下大力气加强内部建设。

随着业务的逐步拓展,中华慈善总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以信息化进程促公开透明,全面提升组织公信力。注重人才培养与业务学习,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专业队伍。高度重视内部监督管理,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社会各界及媒体等各方监督,在民间组织管理局年检、年度财务审计、法人离任审计、年度税务检查、年度专项审计等多项审查中,均得到了监督检查单位的肯定。继2008年被民政部评为首批“5A 级社会组织”后,2013年再次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节选自《不忘使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2014年9月23日)

猜你喜欢
慈善会款物中华慈善总会
中华慈善总会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情暖寒门学子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走进云南大关
奉节县慈善会 荣获全市慈善工作三个“先进集体”殊荣
中华慈善总会慈爱孤儿工程向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捐赠物资
“三措施”严格规范涉案款物管理
基督教慈善对我国官办慈善的启示
涉案款物管理实行“双轨制”效果好
扶风县检察院开展“扣押冻结款物”专项督察活动